槟榔,是湘潭十分有特色的食品。湘潭及周边的人,有不少嚼槟榔就像抽烟一样稀松平常。
槟榔作为一种食品,己在湘潭生根发展达三百余年。
1650年,清军攻克湘潭。原本人口数万的湘潭,因战后大疫,只剩下百余人。一个在湘潭做生意的安徽人躲到寺庙中避难,从老和尚那里得知咀嚼槟榔可以避疫。此方法很快在城中传开。湘潭人自此有了嚼槟榔的习惯。
乾隆年间,湘潭大疫。知县令家家户户咀嚼槟榔以避疫,收到了奇效。咀嚼槟榔的习惯在湘潭更加广泛地传播开来。
咀嚼槟榔虽然成风,但在上世纪80年代前并未形成产业。近三十年来,湘潭槟榔产业大为发展,经营者多达4000多户。影响远播省外。2009年,我在甘肃兰州街头,看到卖湘潭槟榔的店子,可见其影响。
要理解这次疫情中使用槟榔,必须要理解两个方面,首先是新冠的病机极其特点,其次是槟榔的药性。病机是什么嘞?其实也简单,就是一个字“湿”,湿邪的特点是什么嘞?首先是弥漫三焦,气机不畅,对于肺而言,会出现痰阻气道,出现困难,对于脾而言,会妨碍运化,内生痰饮。总体来说湿邪具有重浊黏滞,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而且容易出现伏邪,这些东西在这次疫情当中可以说表现得非常充分,那第二个问题就是要弄清楚槟榔的药性,借用古籍《本草经解《》中的话:气温,味苦辛涩,无毒,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伏尸,疗寸白。
槟榔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辛涩无毒,得地南火西金之燥味,入手少阴心经、足阳明燥金胃经、手阳明燥金大肠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足阳明为水谷之海,气温则行,味辛则散,故主消谷逐水。手阳明为传导之官,消化不尽,则水谷留滞,变成痰癖。槟榔温辛,具消谷之才,苦泄有下降之德,所以主之也。
三虫伏尸寸白,皆湿热所化之虫也;辛则散,涩则燥,苦则杀虫,故主以上诸虫也。
这这个描述可以看出,槟榔就像风一样可以把烟障阴湿的浊气吹掉。具体就表现在对三焦痰饮的驱逐上,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药物,温病学普遍喜欢使用槟榔的原因就是因为温病多有湿痰。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