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清单
鲜人参 1条 、 莲子 6g 、 薏仁 6g 、 花生 10g 、 扁豆 6g 、 红豆 6g 、 花豆 6g 、 糯米 20g 、 大米 20g 、 冰糖 适量
烹饪步骤
1/5
准备好所有食材,
2/5
用软布洗净鲜人参泥土,清洗、炖煮时忌铁器,
3/5
用不锈钢刀把人参切段,
4/5
所有食材洗净,浸泡1小时。
最后一步
放入电饭锅,选择煲粥模式,自动炖煮至完成,加冰糖调味即可。
鲜人参2~3根,水白蜜适量,还有一个可密封的玻璃容器,玻璃容器要洗刷干净后晒干方可使用。先将水白蜜倒入准备好的空玻璃瓶中,然后将2~3根鲜人参洗净晾干,接着用刀切片,将切好后的鲜人参片放入容器中,为了让人参和蜂蜜更好地融合,可以使用器具适当搅拌,最后密封保存即可。
通常静置1~2天就可以食用了,平时大家可以取出5克左右的人参片,舀2勺蜂蜜冲水饮用,切记不可用开水,开水会破坏蜂蜜中的活性成分,用40度左右的温水冲泡效果最佳。不过泡的时间长了,很多人不知道蜂蜜泡人参还能否食用,蜂蜜中含有酸性物质和高浓度糖类物质,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繁殖,且成熟蜜含水量小于20%,所以蜂蜜泡人参只要保存得当不容易变质。
因此,蜂蜜泡人参即使保存两年,只要没有变质发霉都是可以食用的。如果想要蜂蜜泡人参保质时间更长,大家一定要注意密封保存,同时来回取食的过程中,保持器具的干燥洁净,不将多余的水分带入蜂蜜泡人参中,将其放置在干燥、通风、阴凉、无直射阳光的地方保存。
人参铁锅生锈。拿铁锅说吧:铁锈中的铁是三价铁(这可不是血红蛋白的铁,血红蛋白的铁是两价的)。但是人参中很多物质,比如酸类(草酸)还有人参挥发油(这是人参特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单单这两样就可以跟三价铁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人参挥发油与铁生成脂肪酸铁而沉淀分解,人参的药效就大打折扣了。铜也是一样道理,至于青铜就更不靠谱了!重金属超标!(铅,汞)铝呢?铝元素摄入过量会对大脑心脏造成很大危害,这和老年痴呆关系密切。
不锈钢是一种铁合金,当然算铁器,用不锈钢锅煮药,可能会降低药效,应该没有什么太严重的后果。
所以说,五金炊具易与药材发生化学反应,因此无论是煎服还是炖服人参,都忌用五金炊具。尤其是铜、铁器具。
不可以用铁器接触人参的, 他和铁会起氧化反应的,在煎人参的时候,不要用金属容器,一定要用陶瓷容器或者沙锅来煎。
金属器皿里边有好多重金属的成分,它会跟中药里边的一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挖野山参,俗称“放山”。
在深山老林中挖参,充满神秘色彩。然而,细加推究,那种种神秘的言行,原本是一个个实用的目的。放山人一字排开,用“索拨罗棍”(即拔草的木棍)拨开野草,寻觅人参,这叫“压山”。另一种方式叫“掇山”,众人分散寻找,以敲“索拨罗棍”为联络信号。无论哪种方式,都严禁说话,更不准吃东西。放山人说,一旦惊动了穿红肚兜的人参娃娃,人参就跑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找人参要全神贯注,说话、吃东西会分散大伙的注意力。还有,倘若在山林中大声呼喊,容易产生回声而麻达山(迷路)。谁发现了人参,便立即将“索拨罗棍”插在地上,用系了古铜钱的红线拴在人参茎上,并在人参下面铺上一块红布。据说,人参娃娃有遁土而逃的本事,一拴红线就跑不掉了。其实,拴红线是为了醒目,因为人参长在杂草丛中,一不小心就会踩坏了。拴上一根红线,红绿相间,格外醒目。至于红布铺地,那是用来接一碰即掉的参籽——这东西也很宝贵,是一种催生助产良药。做完这一切,那位幸运者才喊一声“棒棰!”——东北人俗称人参为“棒棰”。伙伴们忙问:“什么货?”回答:“四品叶!”众人一听,高兴地说:“快当!”快,捷也;当,顺当。这是东北林区的一句行话。“拿火!”发现者话音刚落,便有人为他递烟点火。向发现者敬烟,这是放山的规矩,一来表示慰劳,二来让他吸一袋烟,把心静下来,因为接下来由他来挖参,免得他过于激动而挖坏人参。倘若不慎而碰破一点表皮,或挖断一根参须,人参浆就会渗出来,价值就大减了。还有,东北的“小咬”特别多,烟可以把它们熏跑,免得它们骚扰挖参者,使他分心。挖参要用木刀、鹿角,因为铁器过于锋利,碰上人参就会划破了。与别的花草往下扎根不同,人参是贴紧地面平卧着的,其根须则向上生长,以便吸收表土的露水和腐殖质。因此,挖参须从人参的外围开始,自远而近,由下往上,一点一点地挖。一棵野山参终于挖出来了,伙伴们找来桦树皮和青苔,把参包扎起来。有柔软、湿润的青苔裹着,外面再包上桦树皮,人参就不会干瘪了。离开前,他们又走到附近一棵红松跟前,削去一块树皮,先砍出四个大口子,再砍上五道小口子,这叫“留兆头”。日后有人到这里放山,一看就知道曾有五个人在这里挖到了一棵四品叶的人参,他们也会撞上好运。其实,一些参籽落入地里,会长出新的人参,留个记号,告诉后来人注意这一带;若日后自己路过这里,也便于查寻有没有新的人参长出来。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