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植物杀青的原因是为了保持植物的绿色,这样烘干的植物才好看,卖相好。就好比茶叶杀青一样,炒绿茶一定要杀青,这样茶叶好看,看着有档次。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都市人群喜欢速食食品,不如方便面啊,螺蛳粉啊,方便饭啊等等,里面都有蔬菜包,里面的蔬菜就是烘干植物。
杀青的技术要点:①“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杀青初期为了迅速、及时地钝化酶的活性,要求叶温在1~2分钟内迅速上升到85℃以上,最长时间不得超过3~4分钟,否则就可能出现红梗、红叶。待完全破坏酶的活性后,叶温要下降,尤其是当杀青叶的含水量减少到60%左右时,叶温太高,会产生焦边。
②“嫩叶老杀,老叶嫩杀”。一般来说,嫩叶含水率高,酶活性也高,杀青时温度要高,时间也相对长一些。老叶含水率低,酶活性也低,杀青的温度可相对低一些,时间相对短一些。
③正确掌握杀青程度。大宗绿茶加工,一般要求杀青叶的减重率在30%~40%,含水率为60%~62%为杀青适度。名优茶加工,杀青叶含水率以55%~58%为适度。
杀青,是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等的初制工序之一。
杀青是绿茶等形状和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杀青方式:炒青、蒸青、烘青、泡青、辐射杀青。蒸青唐代普遍使用,日本、俄罗斯、印度应用较多。我国明朝后普及使用炒青法,世界各产茶国普遍使用。杀青一般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老叶嫩杀、嫩叶老杀;抛闷结合、多抛少闷”等原则。蒸青则要“高温、快速”。
鲜叶采来后,要放在地上摊晾2—3小时,然后进行杀青。
(1)酶的热稳定性很差,当叶温升至80℃以上时,多酚类氧化酶失去活性,被钝化了。
(2)茶多酚的形成
绿茶加工的特点是:在杀青过程中,利用高温使酶热变性,从而使茶多酚得以最大限度保留。
在叶温升至80℃以前以及干燥过程中,受湿热作用,茶多酚会因异构、水解,并在残留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聚合。所以,绿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总量是下降的。
<1> 儿茶素在干燥过程中,会发生异构化作用。EGC变成GC,EGCG变成 ECG,EC变成C,ECG变成CG。
<2> 儿茶素在湿热过程中,会发生水解。酯型儿茶素水解成游离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苦涩味重,收敛性强;游离型儿茶素爽口,先苦后甘,收敛性弱。酯型儿茶素适量减少,有利于绿茶滋味的醇和爽口。
<3> 儿茶素在高温、湿热、有氧的条件下,还可发生氧化聚合反应。如若结合残留多酚氧化酶,氧化聚合更快,生成橙黄色的聚合物。当氨基酸、蛋白质存在时,这些氧化聚合物可随机聚合形成有色物质,是形成绿茶叶底黄绿的成分,使叶底呈现黄绿色,从而改善品质。
(3)氨基酸的形成
贮青中的鲜叶,仍然是有生命的,它仍然在呼吸。其呼吸作用使得部分蛋白质水解,游离氨基酸增加,提高了茶叶滋味的鲜爽度。
杀青期间,受湿热的影响,氨基酸参与多种化学反应,含量下降明显。揉捻过程变化不大,但在干燥过程又有所上升。所以,从鲜叶到成品绿茶,氨基酸总量有所增加。
(4)咖啡碱的变化
从鲜叶到成品的绿茶,咖啡碱的含量总体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干燥时,咖啡碱受热,有少部分会升华,所以略有损失。
(5)糖类的变化
贮青中的鲜叶,部分多糖会水解,水解成可溶性糖类,有利于茶汤滋味。淀粉、果胶物质水解成单糖、双糖和水溶性果胶。杀青时间和干燥时间的不同,可溶性糖的变化不一样。在正常范围内,时间越长,含量越高。杀青和干燥阶段,可溶性糖的总量有所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在绿茶的初制过程中,可溶性果胶含量有所增加,制法不同,其含量也不同,鲜叶制成烘青,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24.4%左右,炒青增加约31.2%。所以,烘青绿茶的茶汤通常没有炒青绿茶的茶汤浓稠,原因就在此。
绿茶制造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决定茶叶品质的形成。鲜叶经过贮青,也就是鲜叶采摘下来,杀青前,放在竹席上,适度摊放,会有部分蛋白质水解,从而增加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淀粉、果胶物质水解成可溶性糖 ( 单糖和双糖 ) 和水溶性果胶,茶多酚中的酯型儿茶素适量水解转变成非酯型儿茶素,使苦涩味降低。叶绿素部分水解,使绿茶叶底呈现出嫩绿色。杀青初期,随着温度的上升,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仍在逐渐增强,在湿热环境下,氨基酸含量会短暂增加。当叶温达80℃以上时,酶失去活性。杀青阶段,低沸点的青草气物质挥发,新的的芳香类物质形成。
在干燥阶段,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挥发性物质继续挥发,高沸点的芳香物质多数得以保留。制作炒青绿茶时,还会产生20多种含氮的杂环类芳香物质,形成炒青特有的锅炒香型。干燥后期,某些氨基酸和糖缩合形成糖胺缩合物,发生糖类的焦糖化作用,有利于焦糖香的形成。
绿茶杀青适度的标准为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叶质柔软、略有黏性,梗可弯曲而不断,紧握则成团,且略显弹性,青气消失,略带茶香(清香),其次对于大宗绿茶加工,要求杀青叶的减重率在30%~40%,含水率为60%~62%为杀青适度,名优茶加工,杀青叶含水率以55%~58%为适度。
绿茶杀青适度的标准
“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茶树鲜叶中所含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着不同温度而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在15~25度左右,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达到35度以上时,则活性开始明显下降。当温度达到65~70度以上时酶的活性开始出现动钝化。当叶温升高到80度时,酶蛋白几乎全部变性,而温度接近100度时,几乎所有酶都会在顷刻间失去催化作用。
绿茶的杀青方式主要分为四种:蒸青、炒青、烘青和晒青。
一、蒸青。也就是绿茶在初制时,采用热蒸汽杀青而制成的绿茶。蒸青绿茶的特征有“三绿”,即叶绿、汤绿、叶底绿。传统蒸青工艺绿茶有恩施玉露等。日本生产的绿茶大部分属于蒸青绿茶。
二、炒青。绿茶初制时,经锅炒(手工锅炒或机械炒干机)杀青、干燥的绿茶。炒青绿茶有“外形秀丽,香高味浓”的品质特征。有些高档的炒青绿茶还有我们常说的”熟板栗“香。三、烘青。绿茶初制时,最后一道工序——干燥时用炭火或烘干机烘干。烘青绿茶的品质特征是茶叶的芽叶较完整,外形较松散,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醇,香气清高。鲜叶原料细嫩的烘青绿茶易显毫。四、晒青。绿茶初制时,最后一道工序——干燥时利用日光直接晒干。将茶叶晒干是最古老、最自然的干燥方式,晒青绿茶主要在中国的云南、陕西、四川等地还有生产,分别成为滇青、陕青、川青。
茶叶杀青之前一般不需要晾晒。从茶叶的制作工艺来看,一般绿茶、青茶和黄茶都需要进行杀青处理,只是先后顺序不同,绿茶、黄茶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杀青,青茶的第一道工序是摇青,第二道工序才是杀青。绿茶、黄茶在杀青前都不需要晾晒,除非是雨天采摘的鲜叶,因其含水量太高,可适当晾晒一下。
因为绿茶的品质特点是叶子要绿,不能红变,所以不用菱调。;萎凋是利用了常温,比如日光。;杀青是利用了高温。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