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至圣贤是道家对四种不同境界的高人的分类。
真人最高,大概是实现了天人合一,掌握了自然大道的人,拥有人类的最高智慧。至人,圣人,贤人依次次之。
1、真人永生
能把握天地变化之机,掌握阴阳消长之要,吐故纳新,保养精气,精神内守,超然独立,肌肉形体,永远不变,所以能与天地同寿,永无终结。
2、至人悠游
有淳厚的道德,并懂得一套完整的养生方法,能应和于阴阳的变化,调适于四时气候的递迁,远离世俗的纷扰,聚精会神,悠游于天地之间,视听所及,达于八荒之外。
3、圣人百年
安处于天地间的和气,顺合于八风的变化,让自己的嗜欲喜好同于世俗,也就不会产生恼恨的情绪,行为并不脱离世俗,但举动又不受世欲牵制。在外不使形体过度劳累,在内不让思想有所负担,务求精神安逸愉悦,以悠然自得为已功,形体不会衰惫,精神不会耗散,也可以活到一百岁。
4、贤人长寿
以天地为法则,观察日月的运行,分辨星辰的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希望追随上古真人,以求符合于养生之道。这样,也能够使寿命延长到一定的限度。
真人,至人都是远离俗世的,有点类似仙人,修行人。真人修为最高,能达到天人合一境界,至人修为比真人低一点。
圣人,贤人都是生活在俗世之中的。圣人不为物质之事奔波,无思想困惑,遵从天地大道,注重修身养性,恬淡快乐。贤人效法天地,学习各种知识为世所用。
目前能找到的文献资料,最早的“民族”一词,出自东晋道士顾欢的《夷夏论》:今诸华士女,民族弗革,而露首偏踞,滥用夷礼。
其它比较典型的使用民族一词的有: 唐朝李筌在其《太白阴经》一书的序言中写:夫心术者,尊三皇、成五帝;贤人得之,以伯四海、王九州;智人得之,以守封疆、挫勍敌;愚人得之,以倾宗社、灭民族,故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倾命 唐朝诗人皮日休《忧赋》中写:上自太古,粤有民族,颛若混命,愚如视肉。
这里的民族说的是古代广东的少数民族 南宋进士何送英上书宋高宗:陛下曾念中原之民族、故国之宫闱乎?这个民族基本和现代常用的民族一词一个意思了
所谓圣人,繁体写做聖,上左有耳,以表闻道,通达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扬道理,教化大众,下边是王,代表着统率万物为王之徳,德行遍处施行。
《说文解字》解释说:圣者,通也。也就是凡一事精通、亦得谓之圣。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
后来儒家占据了主导,强调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公、孔子为圣人之代表。古今人表把古人大分类成上中下三级,又细分为九等。
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其中,上上为圣人,而古今人表中所记载的第一位圣人是“太昊帝宓羲氏”,最后一位是“仲尼”、也就是孔子。
《孟子·滕文公下》说:“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
《上古天真论》说: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种圣贤。
其中圣人说的是:“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甚至,于神话志异中,能称之为圣的只有六位。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接引、准提、女娲而已,在神话里,圣人与神仙一般,是一种果位。
所以,又有圣人生而异也之说。
比如:黄帝龙颜,颛顼戴午,帝喾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阳,周公背偻,皋陶马口,孔子反羽。
也就是说黄帝的面部长的像一条龙(脸怎么长成龙?),颛顼的头上长着一只角(总觉得像是犀牛),帝喾的牙齿连成一片,尧的眉毛有八种颜色,舜的眼睛有两个重叠的瞳仁,禹的每只耳朵有三个窟窿,商汤的每只胳膊上有两个肘,周文王有四个乳房,周武王眼睛向上翻,可以看见头顶上的太阳(无力吐槽了),周公旦是个驼背(总感觉这个难得的正常啊),皋陶的嘴把像是马嘴,孔子头顶凹陷像翻过来的屋顶(河童?)
总而言之,这些圣人出生的时候,就与常人不同,日角龙颜,天日之表,龙风之姿,龙行虎步
,龙睛风目,奇骨贯顶,河目海口,雄姿杰貌等等。
而傻子呢?
就是《康熙字典》《子集中》《人字部》里轻飘飘的一个字:傻。《广韵》数瓦切,沙上声。轻慧貌。
《韵会》说:傻俏,不仁。
仅此,没了。
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的意思是想得到贤人却不给他得到任用的渠道,就像想让别人进来却关着门一样
出处
此句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原文
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回报曰:“卧龙先生已回矣。”玄德便教备马。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遂上马再往访孔明。
根据我的了解,孔子被称为圣人并不是劳动人民自发尊称孔子的;而是统治阶级(皇权阶层)通过上层引导,把孔子的学问作为国学(孔子修六经,以性善论、中庸之道闻名,比较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用),平民阶层想要进入仕途必须通过国家的国学考试才可以。所以这是官方引导作用,也是孔子被称为圣人的主要原因。当然孔子的学问对我们后世影响巨大,形成儒学,尤其是到宋代发展到了顶峰。我们的忠孝礼义都是儒学内容。孔子被称为圣人也是实至名归。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