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泰宁梅林戏
梅林戏俗称土戏、土京戏,是福建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泰宁、将乐、顺昌、邵武、光泽等地。梅林戏源于徽戏,至今仍较好地保存了徽戏的艺术特征,要研究徽派艺术,探寻中国戏曲史等的发展历史,梅林戏无疑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但在社会急速发展的今天,梅林戏陷入生存困境,剧团虽仍在农村巡回演出,但出场费过低,经济情况十分紧张,时时面临剧团解散、剧种消亡的危险,需要尽快制订措施加以保护。
2、莆田九鲤灯舞
黄石镇沟边村的《莆田九鲤灯舞》是莆田市民间舞蹈中一枝独特的奇葩,舞蹈语言丰富,所使用的道具和舞蹈表演形式全国少有。她源于唐代“百戏”,亦称“教乐”,是一种“俳优歌舞杂奏”的丰富多彩杂剧和歌舞表演形式,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2005年10月,《莆田九鲤灯舞》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项目传承人陈金文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3、福州软木画
福州三宝之一,以栓树皮为材料,快刀作画,雕镂粘结成亭台楼阁、树木花草、小桥流水、回廊曲径以及人物鸟兽等挂屏、屏风、大小摆件。
福州软木画问世于本世纪初,发源于福州东郊西园村。软木画品种繁多,有雄伟壮观的屏风、挂屏、大摆件、小摆件以及与实用结合的产品、旅游纪念品等,达二三百种规格,四五百个花色品种,作品行销全国各地及欧美、日本、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4、永春纸织画
纸织画是永春县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曾一度与杭州丝织画、苏州刺绣、四川竹帘画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家织之一。
已有1300多年的织纸画,是我县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是出访馈赠客商和国际友人的高档文化礼品。纸织画是永春县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曾一度与杭州丝织画、苏州刺绣、四川竹帘画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家织之一。
5、柘荣剪纸
柘荣剪纸与民俗活动紧紧相连,剪纸艺人大多于母辈、姐嫂传承,在表现技法上没有统一的模式,继承了中原文化的特色,具有古朴、浑厚、粗犷、写意的风格,与陕北民间剪纸极为相似,在艺术特色上,不求对称,阴阳变化大小不一,剪纸艺术语言跃然纸上,丝毫没有人为的雕饰感,以达到了似与不似的传统的艺术效果。
树皮被剥一圈不能活。树皮的主要部分是韧皮部,负责传输树木的营养成分,如果把树皮全部剥掉,树叶制造的营养会无法输送,树木就会死掉。
树皮,是木质植物,例如树的茎和根最外面的部分。狭义的树皮包括三层:木栓、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以及外部的各种死组织,广义的树皮还包括韧皮部。有的植物的树皮中含有各种生物碱、单宁、染料和香料等,可以提炼各种药材、毒品、毒药、树脂等,也可以用某些种类的树皮做软木、绳索、织布、造树皮船、绘制树皮画等,或直接用树皮作装饰。
看树皮:蒙古栎的树皮深纵裂,皮粗;栓皮栎的树皮纵裂,细皮;
二、看树叶:蒙古栎的叶柄长,栓皮栎的叶柄比蒙古的短,蒙古栎的叶片没有栓皮栎大。
棌树:查《康熙字典》基本字义“棌”、“cǎi”,也称栎树。
1、栎树,是壳斗科(Fagaceae)的一个属。栎属有600个种,其中450种来自栎亚属和150则是青刚亚属。它们分布在北半球温和地区,主要是北美洲。栎属植物是夏绿或常绿乔木,少数为灌木。
2、栎树的作用:木材坚固,抗腐性,树皮、叶片、壳斗、提取物为制革、印染和渔业所必须的材料。 栓皮的皮层较厚可作工业上的软木材料,还可烧制木炭。栎树的叶含有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灰分、纤维素等成分,可用来养蚕。果实含淀粉较多,可用来制作橡酒、酒精、淀粉、橡油等,也可做饲料。从栎树树皮、叶片、壳斗、橡实中提取的单宁,是制革工业、印染工业和渔业上所必需的材料。栓皮的皮层较厚可作工业上的软木材料。栎树还可培养木耳、香菇和密环菌等多种食用菌。栎树在中国分布比较广,适应性强、对土壤、气温、等要求都不是很高。适宜大面积栽植,栎树的木材用途极广泛,栎树种籽利用的价值更高,栎树种籽的淀粉含量是众多林木种籽中,最高的一种之一。
品种不一样,采摘的时间不同,价钱不一样。桑树皮为桑树的根皮,在经霜后采收的桑树皮品质较好,称之为霜桑皮或者是冬桑皮。桑白皮属于双子叶植物桑科,是除去栓皮后的干燥根皮。 桑白皮适合在秋季落叶时候到第二年的春季发芽这个过程中采摘,然后去除粗皮,剖开晾干,桑白皮最开始记载于神农本草经, 桑白皮的味道甘甜。
以生产果品枣为主要目的,属于经济林。
经济林亦称“特用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根据其利用部位不同,大致分为: (1) 利用种子作为榨油原料的木本油料林,如油茶、油桐、油橄榄、核桃等;
(2) 利用树叶的茶树林、桑树林等;(3) 利用树皮的纤维林和木栓林、如枸树、栓皮栎等;
(4) 利用枝条作编织原料的采条林,如荆条、怪柳等;
(5)利用树液的橡胶林、漆树林等。经济林价值很高,一般实行集约化经营。是综合开发山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措施。营造经济林应选择早熟、丰产、优质的品种和类型。
橡子皮是陕西省当地面类特产,是把相果加工成粉末,在速加热,形成的面皮,也可以晒干保存
方法步骤
1、将橡子放在太阳下面晒,晒至壳开裂;
2、然后将外壳剥掉,将果肉用清水浸泡3天,期间需换水几次;
3、泡至水清澈后,将果肉加水放入料理机中打碎成糊状,放置澄清;
4、锅中加入水烧开,然后关小火,加入橡子粉,并不停的按顺时针方向搅拌;
5、一直搅汁成片,然后就倒入容器中冷却即可
栓木来源
栓木,俗称栓皮楮,又称剥皮树的树皮,学名:栓皮栎树(Quercus variabilis Bl.)属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树干灰褐色高可达30米,树皮深纵裂,花期3—5月,果期9—10月。
栓皮栎喜光,为强阳性树种,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包括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以及一些北非国家。其中,葡萄牙的栓皮栎树森林面积是最大的,也是全球最大的栓木加工出口国,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栓木制品是来自于葡萄牙。
栓木价值
栓皮栎的经济价值
大家都知道,栓皮栎的碳吸存作用对环境保护十分有益,也是高端红酒身份的象征,栓木具有优异的弹性、柔软度和防水、绝缘等特性;还被做成墙和地板等建材、家具、鞋包,甚至航天等高科技设备的材料。栓皮栎还是营建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栓皮栎树萌芽力强,根系发达,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强,其树皮特别厚,不易燃烧。壳斗、树皮富含单宁,可提取栲胶,种子富含淀粉,可酿酒、制酱和饲喂牲畜。
神奇栓木
栓木神奇的再生能力
常有人问,用栓木做枕芯需要砍树吧!这对地球环境的保护会不会不利?其实这是个误解。栓木的采剥不以砍伐树木为代价,并且栓木具有再生的能力。如果放任它生长而不采收,它也会开裂形成各种纹路、慢慢枯死、经雨水霉烂后易诱发虫害。
栓皮栎树大约有250年的寿命,一棵栓皮栎树必须长到25岁才能进行第一次的剥皮,此时的树皮还是凹凸不平的,皮质较薄,被称作处女软木(Virgin cork)。每隔9年,树皮会再长到可以采收的厚度,此时会长得平整许多,只有第三次以后采收的软木,才能达到真正的价值要求。
采剥栓木
工人如何采剥栓木
我们跟随葡萄牙软木协会工作人员看一看栓木是如何采剥的?经验丰富、技艺娴熟的工人介绍说,每棵树通常会配备两名工人相互协作,以防因操作失误对树木造成损害。
首先,工人选择能够进行采剥的树木,必须达到一定的条件:
1、初采:生长25年后,直径达70厘米,高度达130厘米。剥离树皮的高度不得超过树干周长的两倍。
2、重采:9年之后进行第二次采收。
选择树皮上最深的裂缝,用斧头垂直砍下,同时旋转插入内外层之间进行分离。此时工人要具有精准的感知和判断力。
斧头旋转时,听到的若是中空的声音,说明树皮容易分离;如果听到短促、干裂、稳固的声音,说明较难剥离,就需要特别小心了。然后水平切割树皮,决定采剥下来软木的大小。剥取时要十分细致,以防断裂。因为采剥的树皮越大,其商业价值就越高。树皮剥落后仍会有少量碎片依附在树干底部。为了去除寄生虫,工人会用斧头轻敲树皮,清除树屑。
天然原木
名贵源自于天然
每年的五月中或六月初,至八月中或八月底是栓皮栎处于最活跃的生长阶段,也是采剥树皮的最佳时期。已经采收过的栓皮栎树看起来像是没穿裤子的裸体,树干上一大段没有树皮,露出了白白的木质部位,摸起来还湿湿的。
虽然时值地中海地区的夏季,气候高温少雨,可以避免树皮采剥后雨水冲刷破坏树干表面的保护层。这虽然对栓皮栎的生长并无大碍,但会影响下一次采剥栓木的质量。此外,对栓皮栎树枝的修剪、周围土壤的耕种,都须遵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如此看来,每一个环节都可谓是饱含着森林工人们的辛勤、细心、专业和丰富经验,他们就是栓皮栎林忠诚的守护者。
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和帝立邓绥为皇后,蔡伦立即投靠邓皇后。邓绥喜欢舞文弄墨,蔡伦为投其所好,甘心屈尊兼任尚方令,主管宫内御用器物和宫廷御用手工作坊。
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于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受到和帝称赞,造纸术也因此而得到推广。
同年,和帝卒,邓后所生百日婴儿即位,不到二年又卒。邓后再立13岁皇侄刘祜(公元94~125年)嗣位,为安帝。
刘祜是清河王刘庆之子,但由于他即位初期仍由邓太后把持朝政,蔡伦继续受到重用,被封为“龙亭侯”(封地在今陕西洋县),从此进入贵族行列。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约于元初五至六年(公元118~119年)蔡伦又被提升为长乐太仆,相当于大千秋,成为邓太后的首席近侍官,受到满朝文武的奉承。 正当他权位处于顶峰之际,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邓太后卒,安帝亲政。蔡伦因为当初受窦后指使参与迫害安帝皇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皇父刘庆的皇位继承权而被审讯查办。蔡伦自知死罪难免,于是自尽而亡。
蔡伦一生在内廷为官,先后侍奉4个幼帝,投靠两个皇后,节节上升,身居列候,位尊九卿,却以惨死告终。但他在兼管尚方时,推动了手工业工艺的发展,被称为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因而留名后世,得到史学家的首肯。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