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与五脏,五腑,五官,五体相对。五行 五脏 五腑 五官 五体金 肺 大肠 鼻 皮木 肝 胆 目 筋水 肾 膀胱 耳 骨火 心 小肠 舌 脉土 脾 胃 口 肉
升,旧时用来测量物之多少的容器,您举的方子出自《伤寒论》,里面的升,相当于现在200毫升。七升水,1400毫升,2斤8两。
首先感谢对我的定向求助、对我的信任。
当宇宙作为太极点的时候,人是水。而当人作为太极点的时候,人就包含了这些五行。换句话来说,需要寻找一个参照物。比如人的五脏六腑,木火土金水,对应的就是肝脏,心脏,脾胃,肺,肾。五行是五种符号,比如木还可以代表头,水还可以代表腰,火还代表眼睛等等。
这个问题在《灵枢·五味》上有过此义。
中医把“水谷”是合算在一起的。在体内转化成的物质,称为“精微”。其运行“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至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
精微包括水,可以简单理解为“营养”,先出于胃,也就是中焦,然后至上下两焦。
《素问·经脉别论》上也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在肺处,形成营卫二气,继之灌溉五脏,濡养全身。
脾胃的功能是升清降浊。清,也就是人所需要的水分;浊,就相当于代谢废物。中焦脾胃把水分之“清”进行输布,那水分之“浊”传送给下焦的肾和肠,最终排出体外。
换句话说,中医对水分在人体运行的理解,与西医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观点并无不同。
同时,中医很强调小肠对“浊”的接收。《太素》中就说,“胃化糟粕,小肠受而盛也”“胃者,腐熟水谷,传与小肠,小肠受盛,然后传于大肠,大肠传过,是为小肠受秽浊最多”“脾胃糟粕,入于小肠,小肠盛受”。
现代人都知道小肠对水分循环的意义。但是在西医解剖学诞生之初,还没有了解到这种情况。
换句话说,在解剖学诞生的1700年~1800年前,中医已经把这些情况都掌握了。
有一定作用。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表现。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比较丰富,当血中胆红素超过85umol/L时,就可以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是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严重的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永久性的神经系统损害,甚至会引发死亡。
水的本性属阴。而水本身又分阴阳,水之南为阴,水之北为阳。
阴,《说文解字》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说文系传》 曰:“山北水南,日所不及”。
阳,《说文解字》曰:“高明也。”《说文解字义证》:“高明也,对阴言也。”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指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火性热而炎上属阳,水性寒而润下属阴。“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