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苋菜是蔬菜,紫苏叶是一位草药。这两种的颜色都是紫色的。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
紫苋菜为苋科以嫩茎叶供食用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我国,长江流域普遍栽培, 是大众喜爱的夏季主要绿叶蔬菜之一。
从价值上来说,小叶紫檀是比大叶紫檀的贵。
毕竟小叶紫檀才是真正的紫檀,是最贵红木之一,也是名贵中药材,材质细腻,木性稳定,被称为帝皇之木,是高档古典家具用材;而大叶紫檀则是酸枝的一种,其原料价相当于印度小叶紫檀的百分之一。
大叶紫檀做的手串还是很好的,要是大叶紫檀手串的质量和品相都不错的话,其还是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按药用部位可分为根、根茎类、皮类、叶类、花类、种子果实类、全草类等;按药物毒性可分为普通中药、毒性中药(如雄黄)和麻醉药品;按药物功能可分为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祛风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止血药、活血祛癖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丫芳香开窍药、补益药、收涩药、泻下药、催吐药、消食药、驱虫药、外用药。
。小叶紫檀味道极淡,这种天然的木香一般不会沾染到其他珠子。如果你的小叶紫檀香味特别大,你要当心真假了。就算星月真被沾染了小叶紫檀香味,你再分开存放一段时间就好了,初中知识点:分子在运动。
何首乌叶多年生草本,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叶片。有解毒散结,杀虫止痒的效果。多年生缠绕藤本。根细长,末端成肥大的块根,外表红褐色至暗褐色。茎基部略呈木质,中空。何首乌叶具长柄;托叶鞘膜质,褐色;叶片狭卵形或心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光滑无毛。圆锥花序。
山药的叶子变异很大,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宽卵形,还有的是戟形。一般下部的叶子为互生,中上部为对生,很少会有三叶轮生的情况。叶子顶部尖锐,基部为心形。中裂片通常是椭圆形或披针形的,两侧的裂片则呈耳状。
是不是也叫臭牡丹。别 称--大红袍、臭八宝、矮童子、野朱桐、臭枫草、臭珠桐
这是白粉病,一种危害小麦叶片、茎和穗子的疾病。 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病原分类地位
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山东、贵州、四川
主要危害作物
小麦,大麦、黑麦、燕麦
主要为害部位
小麦叶片
麦类病害
病害分布状况
麦类白粉病近年来在江苏、 浙江、湖北、 河南、山东、 贵州、四川等地发生较为普遍,为害日趋严重。由麦类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 D.Cf.sp. tritici E.Marchal.)引起,主要为害小麦、大麦、 黑麦、 燕麦等。
防治方法
a、农业防治
(1)选择抗病品种
(2)在购入苗木时要严格剔除染病株,杜绝病源。
(3)进行扩繁时,要剪取无病虫插枝或根蘖作为无性繁殖材料。
(4)苗木出圃时,要进行施药防治,严防带病苗木传入新区。
(5)轮作与非寄主花木轮作2至3年,以减少病源。彻底清洁苗圃,扫除枯枝落叶,剪去病虫枝集中销毁。生长期间及时摘除染病枝叶,彻底清除落叶,剪去病虫枝和中下部过密枝,集中销毁。不宜种植过密,棚室加强通风换气,以降低湿度。及时排除田间和花盆积水,浇水不宜多,从盆边浇水,不使茎叶淋水,减少病菌传播和发病机会。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6)预防大棚内花木发病大棚育苗种植前,彻底清除棚内所有植物,清扫棚室,用药物熏烟等手段严格消毒。严防病苗入室,棚内尽量种植单一花木品种,避免混植,以防交叉传染。早春露地花木萌芽前,彻底销毁棚内病株后,才能开棚,以防病菌孢子传播到棚外。
b、药剂防治:
(1) 越冬期用波美3至5度的石硫合剂稀释液喷或涂枝干。注意,瓜叶菊等易受药害的花卉不能施用。地面喷硫磺粉,一般每70平方米使用25克至30克,消灭越冬菌源。
(2)生长期在发病前可喷保护剂,发病后宜喷内吸剂,根据发病症状,花木生长和气候情况及农药的特性,间隔5至20天施药一次,连施2至 5次。一季花木,一种内吸剂只能施1至2次。要经常更换农药种类,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3)病害盛发时,可喷15%粉锈宁1000倍液、2%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10%多抗霉素1000至1500倍液。传统药物因反复使用产生使病菌产生抗体,效果锐减,故提倡交替使用。另外也可用白酒(酒精含量35%)1000倍液,每3至6天喷一次,连续喷3至6次,冲洗叶片到无白粉为止。
(4)种植在大棚、温室等保护地内的花木,除了喷上述各种药剂外,还可施熏烟剂和粉尘剂。种植前或结束后要进行空棚消毒,每100平方米用硫磺粉250克、木屑500克,均匀混合,分成10堆,用烧红的煤球或木炭点燃,不能用明火燃烧,关棚一昼夜。在熏蒸过程中要严防火灾。花木生长期熏烟易发生药害,应慎用。植物生长期在发病前用45%百菌清烟剂。
甜瓜白粉病
1、危害 与症状
主要为害甜瓜叶片。初发生时叶片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病斑变黄褐色为 病菌的闭囊壳。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 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2、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
(1)每20-30ml乙嘧酚醚菌酯升级精准复配(控白)加水15公斤。每7天喷药一次,喷药2~3次。该药在白粉病单独发生地块或同时轻微发生霜霉病的地块采用。 注意在配药时不能和其它任何农药和化肥混配,配药要用清水,渠水要经过沉淀后才可配药。
(3)80%硫磺400倍加72%苯噻霜脲氰600倍喷雾,,150克硫磺加100克苯噻霜脲氰加水60公斤,同时防治白粉病和霜霉病。
(4)三唑类杀菌剂,如腈菌唑、氟菌唑等。
黄瓜白粉病的防治
黄瓜白粉病白粉病,俗称白毛,系常发性病害,是黄瓜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症状与诊断
先在下部叶片正面或背面长出小圆形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厚密,不久连成一片。发病后期整个叶片布满白粉,菌丝老熟后变灰白色,最后叶片呈黄褐色干枯。茎和叶柄上也产生与叶片类似病斑,密生白粉霉斑。在秋天,有时在病班上产生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色,即有性世代的子囊壳。此病在叶片布满白粉,发病初期霉层下部表皮仍保持绿色,与其它叶部病害容易区别。
发病规律
以闭囊壳随病残体留在地面上越冬。南部地区和温室中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活体上越冬。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主要以气流传播,萌发产生出蚜管直接侵入寄主体内。田间相对湿度大,温度在16—24℃, 此病易流行。密度过大,光照不足,氮肥过多,徒长苗易发病。
防治措施
(1)栽培抗病品种。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栽培上可选择叶片厚实的品种。
(2)种子处理:播种前先在阳光下晒种2-3天天,以杀灭表皮杂菌,随后用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温度下降至常温后继续浸种4-6小时, 再做消毒处理,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驱避地下病虫,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3)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随时保持土壤湿润,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洒壮瓜蒂灵使瓜蒂增粗,强化营养输送量,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瓜体快速发育,使瓜型漂亮,汁多味美。
(4)物理防治: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洒药剂加新高脂膜形成保护膜,隔离病源菌,防止病菌借风雨再次传播感染。
水飞蓟 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1.2米。
莲座状基生叶与下部茎叶有叶柄,全形椭圆形或倒披针形,羽状浅裂至全裂,无毛,质地薄,边缘或裂片边缘及顶端有坚硬的黄色的针刺。头状花序较大,生枝端,植株含多数头状花序,但不形成明显的花序式排列。
农村河边广泛生长的一种叶子草,它的学名叫做金线草,它就是一种外形较为普通,比起很多美观的室内盆栽植株而言,是有相当大差距的植株,所以就算金线草在乡下遍布生长,也很少有人为之动心,这就导致了大家都白白错过了一种野生中草药,因为金线草的药效相当实用,是一种价值巨大的野生中草药。
答:大青叶,别名:蓝腚叶,唇形目十字花科被子植物。它主产江苏、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地。
其植株高50~100cm,根肥厚,近圆锥形,表面土黄色;基生叶莲座状,叶片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茎顶部叶宽条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瓣4,黄色,宽楔形;子房近圆柱形,短角果近长圆形,果瓣具中脉;种子1颗,长圆形,淡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筒瓣兰Anthogonium gracile Lindl.兰科 Orchidaceae 筒瓣兰属别名:筒瓣兰 红花小独蒜 独芨 简瓣兰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