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原达县地区于1993年改建达川地区,再于2000年初建市的,现辖通川区、达县、大竹县、宣汉县、开江县、渠县,代管万源市,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40万。
达州市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的结合部,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重庆、成都、武汉、西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带。达州资源富集,交通便捷,发展势头良好,开发潜力巨大,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重镇和四省市结合部的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素有“川东明珠”之美誉。 交通便捷,商贸活跃。达州是四川通江达海的东通道,河市机场直达成都、广州、武汉、西安、深圳、北京等地;襄渝铁路、达成铁路、国道210纵贯全境,达万铁路、国道318横穿全市,7个县(市、区)县县通铁路;达渝高速公路连接成渝,到重庆只需2小时,到成都只需4小时,达陕高速公路也正在规划建设;渠江航运直通重庆,已基本形成立体交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加速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聚集,达州人气足、商机多、潜力大。 资源富集,物产丰饶。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矿产28种,天然气、煤、石灰石、石膏、富钾卤水、锂、锶、锰、钒等储量十分丰富,特别是天然气储量高达3.8万亿m3,是仅次于新疆、东海的全国第三大气田;达州产业基础较好,是中国和四川重要的粮油、畜禽、苎麻、茶叶、油橄榄、中药材生产基地,灯影牛肉、巴山雀舌、东汉醪糟等农副产品享誉巴蜀内外;已基本形成了以达钢、华川汽车、天府药业、美好塑业等为支撑,以化工、煤电、冶金、纺织、食品、医药、建材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初步构建起了天然气、煤电、化工产业的主骨架
达州市民发药业就是四川民发药业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金山南路,经营范围:生化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销售保健品等,是一家专业的医药研发生产企业
达八路口附近,在华西女子医院那个岔路口往凤凰山走的那条路上。走两步问个人就知道了。也就是达州市艺术剧院附近。
答:以前的达县现在还是叫达县,是地级市达州市的市中心。
达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自古有东川之绣壤,西蜀之名区的美誉,是川东北交通枢纽和川渝鄂陕结合部物资集散中心,幅员面积2694平方公里,辖64个乡镇,总人口126万,人口总数名列全省第十位,综合经济实力名列西部经济百强县第62位,是全国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先进县,是全省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暨三级联创先进县。
区位独特
达县位于达州市中心,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襄渝铁路、达成铁路、2l0国道、达万铁路、达渝高速公路横贯其境,州河、巴河水上运输畅通发达,河市机场坐落境内,区位交通优势得天独厚。县城与达州市老城区仅一河之隔,互补性较强。
资源富集
达县境内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l6.05万千瓦,可开发量5.1万千瓦;已探明矿藏12种,主要矿藏煤、天然气、岩盐储量分别达2.4亿吨、2700亿立方米、2.1万吨,石灰石资源分布广、储量大。
风光秀丽
达县巴蜀文化浓郁,佛教、道教遗迹等人文景观众多。三教合一的国家AA级旅游区真佛山,古木参天,庙字楼阁,雕梁画稼,堪称一绝。铁山和雷音铺两大省级森林公园,峰峦叠翠、林海莽莽。有着优美传说的九龙湖,湖光山色、翠竹农舍,是风韵独具的江南水乡。州河的生态旅游、巴河的漂流探险、仙女山时保健温泉,让人回归自然、赏心悦目。石桥的列宁街、样桐革命文物陈列馆与秀丽壮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基础较好
达县是全国商品粮、商品瘦肉猪、商品牛和四川省水禽生产基地县,是全国油桐、兰麻生产基地,是著名的柑桔之乡,可年产粮食60万吨左右、油菜籽1.8万余吨,年出栏生猪、商品牛和水禽分别达120万头、3.5万头共和1600万只以上。近年来,达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企业基木形成了以食品饲料、建筑建材、丝麻加工、橡塑制工、申药材加工、能源化工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涌现了长江食品、智鹏麻纺、美好塑业、通川酒业等一大批民营骨干企业,工业经济增长势头强劲,连年在全市考核中名列前茅。
达县是省上的劳务输出先进县。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相继有20多万劳动大军奔赴全国各地务工经商。每年经邮局汇兑的款项就高达5`6亿元。近些年来,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一些学到了技术,积累了资金的打工仔纷纷回乡创业,已有185人回乡创办各类企业120多个,1999年创产值3.2亿元,实现利税1980余万元。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该县在外务工经商的人员想回乡创业的越来越多。新进乡的张淇在外经销铝材挣了钱,去年下半年回乡投资1500万元,租用国有企业厂房,用三个月时间建成一座现代化的铝材厂,今年正月初六已正式投产,解决当地就业者120多人。县委、政府因势利导,又新出台十五条优惠政策,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大显身手。
**********************************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北与陕西安康和湖北十堰接壤,东接万州直达三峡库区,南连嘉陵江与重庆临近,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重庆、成都、西安、武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区,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38万。现辖通川区、达县、大竹县、宣汉县、渠县、开江县,代管万源市。是四川人口大市、资源大市和川东工业重镇、秦巴地区商贸中心,素有“川东明珠”之美誉。
达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达州上古属巴地,自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设县治所,历为州、郡、府、专署、地区所在地,隋、唐称通州,宋、元、明、清为达州,1999年撤销达川地区,成立地级达州市。达州曾养育过《三国志》作者陈寿、宋代文学家张思训、清代思想家、教育家唐甄等一代名流。达州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老区,红军故里,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王维舟、张爱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
达州交通便捷,商贸活跃。达州是四川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和川渝鄂陕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国道210、318线纵横全境,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四通八达,渠江航运直通重庆,河市机场直达成都、广州、武汉、西安、深圳、北京等地,达渝高速公路直达重庆,达陕高速公路列入交通部“十五”规划。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达州聚集,使达州成为了秦巴地区的商贸中心。
达州资源富集,物资丰饶。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矿产28种,天然气、钾盐、石灰石、煤、石膏、富钾卤水、硫铁矿、锂、锶、锰、钒等,储量十分丰富,特别是天然气储量高达1.5万亿立方,是仅次于新疆、东海的全国第三大气田。盛产粮油、生猪、肉牛、苎麻、水禽、茶叶、中药材等,灯影牛肉、巴山雀舌、东汉醪糟、大竹苎麻、渠县黄花、开江银杏、油橄榄等享誉巴蜀内外。达州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已形成天然气、化工、煤电、冶金、纺织、建材、食品等为主体,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达州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家AA级旅游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各种自然、人文景观异彩纷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宣汉县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和渠县汉阙,堪称我国古代文化瑰宝;宣汉百里峡漂流堪与“小三峡”媲美;万源八台山、花萼山雄奇壮丽,幽深高远,有“川东峨嵋”之美称;龙潭河田园风光闻名遐迩;大竹五峰山竹海绵连万余亩,相传为“天下竹林之根”;“三教合一”的国家AA级旅游区真佛山,雕梁画栋、诗书楹联,堪称一绝。
当前,达州市委、市政府正带领全市人民按照“融入成渝、联动秦巴,强工重农、兴城活商,追赶跨越、富民强市”的发展思路,奋力加快达州跨越式发展,达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1、渠县黄花菜:渠县黄花菜早在200百年前,渠县的吴家场一带就已大面积种植,故称吴菜。渠县特产。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年产量达180万斤,居全国前列。渠县黄花菜以其独特的7根花蕊,6-8瓣花瓣闻名,它色泽黄润鲜明、香味浓馥、肉质肥硕、条干粗长闻名全国。
2、大竹东柳醪糟:东柳醪糟产于四川大竹县境内,酿制技艺历史悠久,源于汉,盛于清。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名牌产品。新中国成立前,东柳醪糟的生产主要以家庭作坊为主,到了1955年,东柳几家较大的私营醪糟店组成了东柳醪糟合作小组,扩大了产销规模,但仍然供不应求。
3、凤凰柚:凤凰柚外形优美,扁圆形或倒阔卵圆形,果面光滑,色泽金黄,风味浓郁,果汁极多,质地柔软,极易化渣,没有其它柚类的苦麻味。
【川芎】都江堰市(菊花心川芎)、郫县、彭州市、崇州市
【川贝母】阿坝州、甘孜州;以卷叶贝母、暗紫贝母为主
【附子、川乌】江油市;以南瓜叶附子为主流品种
【黄连】洪雅县、峨眉山市、大邑县(味连)
【麦冬】绵阳市、三台县(绵阳麦冬、川麦冬)
【天麻】平武县大量栽培,野生资源广布
【冬虫夏草】康定县、马尔康县
【红花】简阳市、平昌县(川红花)
【干姜】四川岷江流域多栽培、犍为县、沐川县主产
【川牛膝】天全县(天全牛膝)、洪雅县
【金银花】南江县、沐川县(川银花)
【丹参】中江县(中江丹参)、平武县(川丹参)
【补骨脂】西昌市、金堂县
【郁金(川郁金)】双流县、犍为县、崇州市(多栽种绿丝郁金、黄丝郁金)
【姜黄】犍为县、崇州市、双流县
【莪术】犍为县、崇州市、双流县
【天冬】内江市、古蔺县
【白芍】中江县(中江白芍)、渠县
【白芷】遂宁市(川白芷)
【黄柏】荥经县、峨眉山市、洪雅县、通江县(川黄柏)
【厚朴】都江堰市、峨眉山市、古蔺县、三台县(川朴)
【杜仲】四川各地均有栽培
【半夏】南充市、西充县主产,川东北地区多野生
【金钱草】四川多野生资源(四川大金钱草)
【泽泻】彭山县、都江堰市(川泽泻)
【麝香】都江堰市、马尔康县(人工养殖,活体取麝)
【熊胆】都江堰市主产(人工养殖,活体引流)
【辛夷】北川县主产,四川各地有栽培
【乌梅】大邑县、达州市多栽培
【川续断】主产凉山州
【羌活】甘孜州、阿坝州
【银耳】通江县(通江银耳)
【川明参】苍溪县、金堂县、巴中市
【柴胡】剑阁县(竹叶柴胡多野生,习称“剑柴”;北柴胡多栽培)
【桔梗】梓潼县(川桔梗)
【花椒】汉源县(川椒、红椒)、茂汶县
【大黄】四川北部、西部多栽培
【党参】九寨沟县(原南坪县)
【菊花】苍溪县、仪陇县、中江县
【龙胆】凉山州野生资源丰富
【川木香】四川西部(阿坝州)
【枇杷叶】四川各地栽培
【佛手】犍为县、沐川县(川佛手)。
最好的中医可能就是中心医院退休的孙医生啦,他那里每天都要排队,以前我们都是到他家里去看,现在他在翠屏巷开了个诊所,位置在达县中医院对面那个巷子有个药店上面那家,你问孙医生,那里的人都晓得哈!不过,据说他最拿手的是儿科,但是也有很多中老年人远道而来,花钱少,见效快是他的最大的优点哈!!!
白马乡地处县城东北角,东临土黄,南挨华景,西靠厂溪,北接石铁,距县城80余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社区45个社4个居民小组,4500户18500人,农业人口13700人。乡政府驻地海拔500余米。幅员面积8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00亩,属深丘,三面环高山,一面临深沟,境内高峰群立,沟壑纵横,以大炮台山居冠,最高海拔1601.7米,最低海拔200米,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为14℃-17℃,年降雨量为1400毫米至1500毫米。粮食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油桐、竹木、药材、果木等。
白马乡清初建场,名复兴。嘉庆四年(1799年)复兴场毁于水火,嘉庆五年重建,以街下场白马庙名场。1935年改名白马。嘉庆十七年(1812年)属“东路”民国四年(1915年)属“上东区”,民国十三年(1924年)属“第三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场为乡。解放后,1949年12月建立白马乡人民政府,1958年改为白马乡人民公社,1972年复名白马公社。1973年复名白马乡,沿袭至今。白马乡每逢2、5、8赶场,是原土黄区第三大商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乡经济发展较快,乡内主产水稻、玉米、红苕、洋芋、豆类、油菜,主抓了粮经作物的比例调配,由过去的6:4调整为5:5,严格按“三新”技术服务到位,落实到位、跟踪到位,实现了粮经作物双赢,粮食产量950万斤,油菜250万斤,人均年增粮150斤,增收现金50元。我乡既是“秦川牛”基地乡,又是县政府授予的“万只山羊乡”。人均年养猪2头,户平年养牛2头,保证畜牧业健康向前推进;今年共改良生猪2500头,肉牛800头,引进了西门达耳牛5头,奶牛5头,人均收入150万元以上。活跃了山区经济。
沙坪村的白秀山是天龙山南脉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400米。白秀山山名的来历,鲜为人知,相传两千多年前,有王姓府官,病逝落葬于华景王家岩。在打井时挖出一对白鹤,腾空而起,分飞南北两峰。东乡县令闻此奇事,亲临察看,见两峰景色秀丽迷人,又有神鹤降临,便为两峰命名修庙。南峰命名白鹤山,其庙名白鹤寺;北峰命名白秀山,庙名白秀山庵。历代均有僧尼主持,香火不断。解放后,白秀庵3尼姑还俗出嫁,庙宇改建成民房。《二十四孝》的故事,脍炙人口,其中《安安送米》民间广为流传。白秀山就是安安的母亲出家修行之地。
观岩村的炮台山历来是兵家用兵之地,嘉庆二年,白莲教、川楚义军会师于此,又是红军与地方军阀作战的遗址。炮台山包括大炮台、小炮台两峰。源于天龙山脉,位于白马乡北部,四周群峰屹立,山峦叠嶂,海拔1400米。北通梨子、庙坝、固军,东至石铁、成虎,南达白马、华景,西与东升、峰城、桃花、清溪、南坪、凤林连成一线。山高林密,悬岩峭壁,险隘重重,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现已开发成森林、药材基地。
白马炮台山下观音坪,有古塔一座。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塔高4米,塔基直径3米,四洞八角,瓜瓣宝顶。塔前竖有墓碑,苍松翠柏点缀四周,显得古朴壮观。此塔是当时为草药医生陈道全治病救人之功而建造的,如今塔、碑、墓、志完好无损,可见后人对陈公道全尊从之至。1987年5月,此塔已被县文物管理所填入文物登记册,列为文物古迹保护。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北与陕西安康和湖北十堰接壤,东接万州直达三峡库区,南连嘉陵江与重庆临近,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重庆、成都、西安、武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区,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38万。现辖通川区、达县、大竹县、宣汉县、渠县、开江县,代管万源市。是四川人口大市、资源大市和川东工业重镇、秦巴地区商贸中心,素有“川东明珠”之美誉。 达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达州上古属巴地,自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设县治所,历为州、郡、府、专署、地区所在地,隋、唐称通州,宋、元、明、清为达州,1999年撤销达川地区,成立地级达州市。达州曾养育过《三国志》作者陈寿、宋代文学家张思训、清代思想家、教育家唐甄等一代名流。达州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老区,红军故里,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王维舟、张爱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 达州交通便捷,商贸活跃。达州是四川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和川渝鄂陕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国道210、318线纵横全境,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四通八达,渠江航运直通重庆,河市机场直达成都、广州、武汉、西安、深圳、北京等地,达渝高速公路直达重庆,达陕高速公路列入交通部“十五”规划。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达州聚集,使达州成为了秦巴地区的商贸中心。 达州资源富集,物资丰饶。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矿产28种,天然气、钾盐、石灰石、煤、石膏、富钾卤水、硫铁矿、锂、锶、锰、钒等,储量十分丰富,特别是天然气储量高达1.5万亿立方,是仅次于新疆、东海的全国第三大气田。盛产粮油、生猪、肉牛、苎麻、水禽、茶叶、中药材等,灯影牛肉、巴山雀舌、东汉醪糟、大竹苎麻、渠县黄花、开江银杏、油橄榄等享誉巴蜀内外。达州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已形成天然气、化工、煤电、冶金、纺织、建材、食品等为主体,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达州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家aa级旅游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各种自然、人文景观异彩纷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宣汉县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和渠县汉阙,堪称我国古代文化瑰宝;宣汉百里峡漂流堪与“小三峡”媲美;万源八台山、花萼山雄奇壮丽,幽深高远,有“川东峨嵋”之美称;龙潭河田园风光闻名遐迩;大竹五峰山竹海绵连万余亩,相传为“天下竹林之根”;“三教合一”的国家aa级旅游区真佛山,雕梁画栋、诗书楹联,堪称一绝。 当前,达州市委、市政府正带领全市人民按照“融入成渝、联动秦巴,强工重农、兴城活商,追赶跨越、富民强市”的发展思路,奋力加快达州跨越式发展,达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达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和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达州市西南职教园区,地处犀牛山下、洲河之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学院占地871多亩,一期占地约300亩,教学楼、图书电教楼、实验实训楼、食堂、学生宿舍等建筑面积12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4500余万元,专业实验室35个,图书18万册,标准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62个,标准运动场1个。现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及辅导员队伍288人,其中研究生115人,高级职称90人,双师型教师226人。
目前开设有护理、助产、中医学、药学、中药学、中药生产与加工、中医康复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针灸推拿、医学美容技术12个专业。有直属附属医院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三级甲等医院)1个,还与达州市中心医院、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遂宁市中心医院、攀枝花中西医结合医院、巴中市中心医院等37家单位签订了实习实训合作框架协议,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按照“立足川东北、辐射川渝陕”的办学思路,坚持“中医药特色发展,中西医结合并重,发扬中医药优势,服务人民健康”的办学方向,求真务实、凝心聚力、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全面提升学员核心竞争力,为中医药卫生事业、中药产业和医养、康养产业培养高素质新型技能人才,全面建成区域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的中医药高职院校。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