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到河北的安国那里是中国最大的药材批发市场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虽然黄芪的药用价值很高,也常被大家泡水食用,但实际上黄芪在泡水的时候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注意的。
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等等的都不适合服用黄芪。也就是说,消化不良,腹部积涨的,身体皮肤有湿疹,虚肥的人,还有就是身体阴虚阳亢的人,比如晚上睡眠质量不好,容易发怒上火,虚阳升举(易勃起但无实精者)都不适合服用。
从体质上
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
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从季节上
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
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粥呢?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同理,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吃黄芪就不太适宜了。
阴虚患者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
如果想服用黄芪,最好要配伍运用。
1、黄芪与金银花
黄芪补气升阳,益气托毒解毒。金银花清热解毒凉血,能透达,为治疗疮疡肿毒要药。二药补清合伍,补不助热,清不伤正,托毒清解之功显著。疮疡肿毒,疮口久不愈合收口;糖尿病易生疮疖,时发时愈,用治颇宜。慢性肾病,久病气虚,热毒蕴结,肾功能损害,蛋白尿不得消除,二药合用益气扶正,托毒解毒,不伤正不助湿热。慢性肝炎,久病气虚,余热未净,肝功能损害,也宜选用,有益气解毒护肝之效。
2、黄芪与山药
黄芪补益脾气。山药益脾气养脾阴固精。二药合用,补不滞气,养不腻滞,共奏益脾气养脾阴之效。此为施金墨治疗糖尿病的有效配伍,可降低血糖。治疗溃疡病,辨证选用二药,有补气止血作用,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3、黄芪与当归
黄芪补益脾肺元气,鼓舞气化。当归养血,和血活血。气旺血生。二药合用,补气以生血,气血双调。气血调和,使阴火可敛可降。
4.黄芪与桑叶
黄芪甘温益气,固表止汗,补气摄血。桑叶甘寒清宣,疏解肺卫风邪,清热而宣燥气。《丹溪心法》称之“焙干为末,空心半饮调服,止盗汗”。《本草从新》谓之“止血……止盗汗”。二药甘寒甘温并用,补固清宣并施,补不壅滞,清宣不耗散,相辅相成,共奏固表清宣止汗,益气轻清止血之功。用于各种虚证的自汗、盗汗,气血阴、阳虚所致汗证均可选用。
5、黄芪与白术
黄芪大补脾肺之气,健脾利水,主肌表之水湿,主在里之水气。药理研究证明,黄芪有保护肝肾功能,促进代谢等作用。白术健脾运湿,补脾益气。药理研究证明,白术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肌力增强,防止肝糖原减少,增加血浆蛋白,纠正血球蛋白倒置等作用。二药合用,能鼓舞脾胃气化,振奋生机,补脾气以化水,运脾气以行水,升脾气以降水,彻表彻里,表里水湿均主。临床用于气虚水湿停滞之肌痹重着、关节痹痛、水肿、假性肢体肥大等的治疗。肾炎肾病水肿属肺脾气虚的常用对药。对消除水肿,消蛋白尿,改善肌体营养状况,增强肌体抗病能力,均有重要作用。用治肝硬化腹水,应大剂量。
6、黄芪与薏苡仁
黄芪补益脾肺元气运毒托毒。薏苡仁清利湿热,解毒排脓,兼能健脾扶正。二药合伍,一以补气扶正为长,一以渗利通行为主,补运托毒,相辅相成,共成益气行水,运毒托毒之功。临床用于慢性肾炎肾病水肿、肝性水肿属脾虚不运者,有消肿、减少蛋白尿功效。肿瘤化疗放疗期间用之扶正解毒,恢复体力,减轻毒副作用。衰弱性疾病用之有振痿起沉疴之效,但须坚持服用才有较好疗效。
7、黄芪与枸杞
黄芪和枸杞子都是很好的保健中药,用黄芪和枸杞来泡水喝,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水平,对于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一定的调养的效果,平时适量喝一些黄芪和枸杞泡水,有很好的滋补功效,有补气血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寒也有一定的调养和治疗的功效。
黄芪即能补气养血,又能防病、治病、美容和延缓衰老,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调理血压,增强体质,用对了是个好东西,学会用好它。
黄芩又叫土金茶根,山茶根等名字,在我国北方地区,有较广泛的分布,黄芩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据祖国众多的中医药书籍记载,黄芩属于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之一,根部可以入药,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比如常见的双黄连口服液,其中就含有黄芩的成分。黄芩一般,野生的较多,随着黄芩的用量增大,野生的逐渐在减少,人工种植逐渐兴起。在种植黄芩方面,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呢?有利于种植出优质的黄芩呢?
1,选择种植土地,黄芩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耐寒与耐旱的能力,较其他农作物强,在北方地区不加任何保护措施,能耐零下30多度的低温,而且耐旱的能力也比较突出。有优点,也有缺点,黄芩虽然耐旱,耐寒,却很不耐涝,因此,种植黄芩需要选择在地势高燥,下雨后不积水,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光照好,土壤呈现中性或微酸性,是最为适宜的。
2,繁殖的方法,黄芩可通过种子繁殖,扦插繁殖,以及根茎繁殖。一般情况下,扦插繁殖采用的比较少,主要原因就是,繁殖太慢,而采用种子繁殖,有利于大面积种植。为得到优质的黄芩药用根,大多采用直播的方法进行种植,直播的方法有一样好处就是,不用通过育苗移栽那样把主根系截断,致使侧根大量发生,而降低茎的质量,采用分株的方法进行育苗繁殖,成活率最高,但仍然是受采集母株的限制,也不利于大量繁殖种植。
3,采集种子,选择2~3年生的无病虫害,健壮的黄芩植株作为留种的母株,一般黄金开花之后30天左右就可收集种子,一般选择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成熟的种子为好,因为这个时间段产出的种子,籽粒饱满,发芽率比较高。
4,整地,选择地势高燥的砂质壤土,每亩地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4000公斤左右,氮磷钾复合肥30~40公斤,将土地深翻,整平之后,等待播种。
5,播种,将采集的黄芩种子,放置在45度的温水中浸泡一边浸泡,一边搅拌,大约10分钟之后,水温降至30度,继续浸泡4个小时,捞出后放入0.1%高锰酸钾水溶液中继续浸泡一天一夜,捞出之后,用清水冲洗一下,放置在黑暗,潮湿20~23度的温度下进行催芽。80%以上出现咧嘴露白就可播种。一般播种的时间分为两个时期,秋季和春季,秋季选择在9月至10月播种,可不进行催芽,直接播种第2年春季就可自然生芽,春季播种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土壤的5厘米地温稳定在15度以上,就可进行大田直播,播种按照行距45公分进行条播或点播,上面覆盖2厘米的细潮土,稍加镇压,保持土壤湿润,一般一星期出苗基本达到整齐。播种之后上面覆盖地膜保湿,保温。
6,田间管理,黄芩出苗之后,适时去掉地膜,并进行及时疏除过密的苗子,幼苗长至5公分左右,可按照株距,3~4公分相错留苗,定苗,查苗,补苗,并及时松土保墒。同时做好防涝防旱的准备。每年可分为春秋两季追肥,地上部开花后,会影响地下根的生长,过多的消耗营养,及时进行摘除。
一般经过2~3年后,在春季或者是入冬前收获,然后按照专业的方法进行撞皮加工,即可收获成品。
野生黄芪长什么样?有什么特征?
黄芪是使用率非常高的一味中药,很多人都会自主地去购买一些黄芪回来泡水喝,黄芪这一味药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黄芪可以用于治疗血虚萎黄,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等等。
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都是人工种植的黄芪,对于野生黄芪,可能是几乎见不到,野生黄芪在功效方面,也是比人工种植的黄芪更加有效,要是能挖到,那么一定是极好的运气。
在市场上,我们多见到的是以切片的形式出售的黄芪,对此很难判断其价值。市面上也会有野生黄芪,一般是以整根出售,不过价格比较昂贵。那么野生黄芪一般长什么呢?有什么特征?
首先,野生的黄芪生长年限都比较长,观察根部都是有一些枯心,但是人工的因为种植年限短,所以是很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同时野生的黄芪根部是十分粗壮的,而且比较乱,表现有着不整齐的宗纹,好一点的野生黄芪甚至可以长到70,80厘米,甚至也有100厘米以上的。
野生黄芪,质地比较坚硬,而且还具有很好的韧性,同时不容易折断,颜色也偏深棕色一点。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每日介绍养脾中成药!
甘肃黄芩12元,山东黄芩18元,陕西黄芩15元。今年3、4月份的价格。
主要产地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黄芪一般在晚秋或者春季进行收获,一般情况下,一亩黄芪能产1120至1720斤鲜品,经过加工后,可获得300至560斤干品。全国黄芪的年总产量是11万吨,
一、内蒙古
内蒙古是黄芪的主要产地,而且它的品质基本上是精品中的精品,比较有名的就是黄芪、北黄芪、库伦芪等。现在很多地方种植的黄芪根茎都是冲内蒙古移植过去的,可见它的品质是非常好的。
二、甘肃省
甘肃省也是黄芪比较好的产地了,在《名医别录》里面记载了甘肃是黄芪最好的产地主要在甘肃东南部和临潭,而且现在甘肃的黄芪品质依然是非常好的。
三、山西省
山西省绵山地区出产的黄芪也是大家比较喜爱的,主要是这里出来的黄芪坚实,色泽十分的黄,摸起来也非常的绵软,因此,也被称之为绵黄芪,当然在品质上也属于上等品种。
四、东北地区
东北地方种植出来的产品品质上也是深受人们喜爱,如东北大米是非常有名的,当然黄芪也是不例外的,它不管是品质还是口感都是非常好的。
不同产地的黄芪它的药性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在选购黄芪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买到品质优良的黄芪。另外,黄芪这类中药材我们在购买的时候尽量选择正规的地方,这样消费者不容易上当受骗的。
黄芩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的作用。黄芩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因此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对湿温发热,与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黄芩喜阳光,适合生长在海拔为60米到1300米的向阳草地上,且耐寒性好,可以忍受零下35度的低温,但植株不耐热,温度高于40度时会生长不良,并且黄芩对土壤的适应性差,只能栽种在中性、微碱性的沙壤土中。
生长过程:黄芩主根前三年生长健壮,第四年逐渐出现枯心现象,八年后根系全部枯萎、停止生长。
2、花果期:黄芩出苗2个月后孕蕾开花,开花40天后果实生长成熟。
3、生长环境:黄芩喜光耐寒,但不耐热,适合生长在中性、微碱性土壤中。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Aslragalus.men-brana-Ceus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及膜夹黄芪A.mongholicus(Bge.)Hsiao的根。产于山西、黑龙江,内蒙古。此外吉林、甘肃、河北、陕西、辽宁等亦产。春、秋季采挖,除净泥土、须根,切去根头,略润,压搓令直,晒至八九成干,分别大小,捆成小捆,再晒干。
1.1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长约20~50cm,直径约1~5cm,偶有更粗者。表面浅棕黄色至棕褐色有纵皱纹。质硬而韧,折断面纤维状,有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64状。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
1.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栓内层厚角细胞3~6列,切向延长,韧皮部外侧可见单个或成群的石细胞及管状木栓组织,韧皮纤维成束,常断续排列成2~3环。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3个相聚,木纤维成束,木薄壁细胞有的壁稍厚,有多数单纹孔。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①纤维细长,弯曲,多碎断直径10~25μm,壁极厚,非木化,胞腔线形,孔沟不明显,纤维处常纵裂成帚状。②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150μm,具缘纹孔排列紧密,有时2~10个纹孔口连接成线状,亦可见较细的网纹导管。③淀粉粒较多,单粒类圆形、椭圆形或类肾形,直径5~15μm,复粒由2~5分粒组成。④木栓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或类方形垂周壁较薄,有时细波状弯曲。⑤石细胞较少,类三角形或类方形,直径约至60μm,壁较薄可见层纹,胞腔较大,孔沟稀少。
黄芪甘微温,人脾、肺经。生用能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适用于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不溃或溃后不敛。处方用名:黄芪、北芪、绵黄芪、生芪、炙黄芪、元芪。1.3地区习惯用药①红芪:主产甘肃南部地区呈圆柱形,少分枝,长10~50cm,直径1~2cm。表面淡红棕色至棕红色,具纵皱纹,皮孔横长,色浅,略凸出,栓皮易脱落而露出淡黄色皮部及纤维。质硬而初,断面纤维性,有粉性。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红芪自古就与黄芪等同入药,但其为非同属植物,药典以红芪为名收载。②金翼黄芪:产于河北,青海、甘肃、山西等省,药材名小黄芪或小白芪。根呈圆柱形,直径1~2cm,上部有细密环纹。③塘谷耳黄芪:产于甘肃、青海,药材名“白芪”、“马芪”。根圆柱形,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常有栓皮剥落后留下的棕褐色疤痕。
2伪品黄芪
2.1锦鸡儿根呈圆柱形,长12~20cm,直径1-1.5cm,未去栓皮时褐色,有纵皱,并有稀疏不规则的凸出横纹。已除栓皮者表面为淡黄色,残存横向皮孔,呈棕色。横断面皮部淡黄色,木部淡黄棕色。质脆,折断面纤维状。气弱,味淡。
2.2大野豌豆 根呈圆柱状,直径1cm左右,上下粗细相近,少侧根。根头部常分叉成1~3个。较粗的根心枯松成洞。表面棕褐色。外皮糟朽易脱落具凹凸不平的纵纹及细裂纹。质硬而脆,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褐色,皮部白色,木部黄色。味微苦,豆腥气甚大,似坏胡桃仁味,久嗅有恶心感。
2.3棉花根 根略呈圆锥形,有分枝,稍弯曲。长3~30cm,直径5~15mm。表面棕黄色或灰棕色,有细纵纹,具多数细长的支根,上部留存有圆柱形茎基。质坚硬而轻,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黄色或黄白色。无臭,味淡,微辛。
2.4白香草木樨 根呈圆柱形,头部较大,常有2~10个地上茎残基,上粗下细,分枝多。表面黄棕色,具细纵皱纹,皮孔淡黄色,明显,横向延长。横断面皮部灰白色至灰黄色,木部淡黄色,质脆而坚硬,断面刺状。具特殊的香气,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后有麻舌感。
2.5蓝花棘豆 根呈圆柱形,头部膨大有4~20个2次分枝的地上茎残基。表面棕黄色,具纵皱纹,栓皮较易剥落。断面韧皮部白色,约占直经的1/3~1/2,木部黄色。质轻而极绵韧,难折断,纤维性极强,味淡。难折断,折断面纤维性强,皮部黄白色,占断面的1/2以上,木部黄色,有裂隙。气微,味淡。
根横切面:木栓层由数列木栓细胞组成。韧皮部纤维束密集,呈纵向排列,除韧皮射线外,而无韧皮薄壁细胞,形成层环。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①纤维细长,多成束,壁厚,壁孔不明显。②网纹导管多见,亦见少数具缘纹孔导管。③棕色块为不定形团块。④射线细胞类方形或类矩圆形,具明显的单位孔。
2.6圆叶锦葵 呈圆柱形,头部较粗,长约5~10cm,直径约0.2~0.6cm。表面土黄色至浅黄色,有许多不规则的纵皱纹及散生侧根痕。易折断,断面皮部淡黄棕色,木部黄色。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性,无豆腥气。根横切面:木栓层有数列木栓细胞。韧皮部纤维成束,发达,常成断续环状;射线外缘常逐渐扩大成喇叭状;薄壁细胞中含大量草酸钙簇晶。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3个相聚,放射状排列,木纤维成束,木射线细胞亦含草酸钙簇晶。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
①草酸钙簇晶众多,存在薄壁细胞中或散在,直径15~25μm,晶瓣较钝,多破碎。②纤维成束或散离,甚长,末端细尖,常分叉或分枝状,直径12~28μm,偶见斜缝状纹孔。③具缘纹孔导管为主,亦见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0~15μm。④淀粉粒较多,呈类球形或圆多角形,少类椭圆形,直径2-11μm,脐点点状;复粒易见,由2~3个分粒组成,偶见5分粒。
2.7刺果甘草 呈圆柱形,头部有分枝,长20~100cm,直径0.5~1.5cm。表面灰黄色至灰褐色,有不规则扭曲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纤维状,有粉性,皮部灰白色占断面的1/5~1/4,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纹理。气微,味苦涩,嚼之微有豆腥气。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组成。韧皮部纤维成束,其周围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韧皮射线细胞有单纹孔。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周围木纤维密集,木薄壁细胞木化,具单纹孔,木射线细胞亦具单纹本文原文孔。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①纤维多成束,长梭形,直径10~20μm,壁厚,孔沟不明显,其周围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②具缘纹孔导管直径30-110μm,亦有网纹导管。③草酸钙方晶为正方体、长方体或类双锥形,宽5-12μm长10-15μm。④木薄壁细胞呈长方形壁木化有单纹孔。⑤木射线细胞呈类方形,具单纹孔。⑥淀粉粒多为单粒,直径2-3μm,脐点、层纹均不明显;亦见少数复粒,由2~3分粒组成。
2.8紫苜蓿 主根发达,呈圆柱形,上粗下细,稍弯曲,长30~60cm,有时具地上茎残基,有分叉。表面黄白色,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纤维性甚强呈毛状,有粉性,皮部窄,木质部淡黄色。气微弱,略具刺激性,味微苦。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栓内层较宽,有纤维束分布,厚角细胞内含草酸钙方晶。韧皮纤维束较大,纤维80~100个,排列成弯月形,其周围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品鞘纤维。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周围木纤维密集。成纵向条纹。木纤维及韧皮射线明显。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
①纤维成束,或散离,细长,多碎断,直径10~20μm。壁厚,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②具缘纹孔,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0-60μm。③草酸钙方晶方形、长方形,类双锥形,直径5~20μm。④淀粉粒小,脐点及层纹不明显。
2.9苦马豆 根呈圆柱形,细长,有分枝。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或纵沟。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略显粉性,纤维性差,皮部黄色,木部淡黄色,无明显菊花心。有特异香气,味苦,无豆腥气。
根横切面:木栓层由十几列木栓细胞组成。栓内层为2~4列扁平细胞皮层狭窄,有纤维束散在。韧皮部纤维成束,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当胞均木化,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周围有成群的木纤维束环绕无髓。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无草酸钙方晶。
①淀粉粒甚多,单粒多见,呈圆形,长椭圆形,卵圆形,直径约5~10μm。脐点呈裂隙状或点状,层纹不明显;复粒由2~20个单粒相聚。②网纹和具缘纹孔导管多见,直径15~80μm。③纤维成束,胞腔小,线形,壁厚。④木栓细胞呈长方形或类多角形。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