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中医,掌握中医的好方法或者相关视频资料或app求推荐,谢啦?

 2023-05-23  阅读 793  评论 0

摘要:首先要有兴趣和基础。倘真有志于医道,可先读《中医基础知识》,同时接触一些简单的中草药知识,学习笼统的经络穴位常识。接下来,再专攻一项,兼及其他。中医学博大精深,不是一下子就能精通的,可选择一个突破口

首先要有兴趣和基础。倘真有志于医道,可先读《中医基础知识》,同时接触一些简单的中草药知识,学习笼统的经络穴位常识。

接下来,再专攻一项,兼及其他。中医学博大精深,不是一下子就能精通的,可选择一个突破口(如诊断、方剂等)。“学书纸贵,学医人费”,要勤于实践,勤于思考,勤于总结。向有造诣的老师多请教,可少走弯路。

总之,一看(借鉴)、二练(实践)、三思(明辨),把学习与思考、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明理会更快些。个人体会,希望能帮到您!

怎么才能查到中成药的药理?

谢邀!

怎么才能查到中成药的药理?这个问题问的有点意思。

为什么?

因为,问题问的无厘头。

药品的药理还需要东查西差吗,你购买药品的同时,药企会随药品赠送你该药物的药理说明——在药品说明书中。

中成药懒得跟你讲理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特殊性首先体现在它是用来治病救命的。因而从研发、生产、流通到使用,每个环节都受到所有商品中最高级别的监管——国家多个部门联合依据系列法律来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也就是说,对于一般公众,由国家替你把着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口。

如果,还不放心,自己想对于治病救命的药物做更多了解,那么最便捷的途径就是看药品说明书。

以题图列举的连花清瘟胶囊为例,每一单个包装(盒)里都配有一份药品说明书:

嗯?

【药理】事项在哪里呢?没有?

著名的以岭药业也忒不小心了,药品说明书中咋能落下药理这一最重要的事项呢?!

换一家著名中成药企业,来看同样治感冒的三九感冒灵:

嗯?依然没有药理这一事项。

哦!原来,中成药说明书中除了不良反应和禁忌这两大“尚不明确”外,还有一项重大特色就是不讲理!——没有药理事项。

(药)理应该怎么讲?对照一下只能针对性治疗甲型流感的达菲,药品说明书是一项长达几十页的文件,包括“药品名称、成分、性状、适应症、规格、用量用法、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临床试验、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储藏、包装、有效期、执行标准、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事项。

我们来看一下其药品说明书的首页和【药理毒理】项:

中成药不讲理,一般人自然无处查找期药理。

中成药的药理去哪儿了?那不成中成药没有药理?

非也!

中成药药理学还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呢:

原来,中成药只跟专业人士讲理。

你又听不懂,跟你讲也是多余为什么不跟公众讲中成药的药理?

道理也很简单,中成药的药理博大精深,并不是一般人看一看动的,讲了你也听不懂,不如干脆不讲。

那么,中成药的药理是什么?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

也就是说说,中成药的药理本质上讲就是中医药的理论。

具体来讲,包括中药的药理,中药方剂的药理和中医治病原则等三个部分。

不同于“西药”讲有效成分和分子作用机制,中药的药理在于药材的性味归经。

所谓性味,也叫四气五味,即“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在经典的中医药理论中,只有性味偏(又毒性)的才称药物,因此,药物就是毒药。根据不同药物的偏性(毒性),根据中医的正治和反治原则,来针对各种病因进入体内产生的(温凉寒热)毒。

比如,依照正治原则,用热(毒)性药物来针对体内的寒毒,就是“寒者热之”,即所谓的“以毒攻毒”——以毒攻毒,并不是真正用毒药来治病,而是中药治病最常用的原理。

现代,以寒凉为主的清热解毒中药材制成的中成药来治疗风寒感冒就是一个例子,比如连花清瘟胶囊。

所谓归经,就是每种中药材可以归于不同的脏器经脉,从而针对相应的病症。比如,连花清瘟胶囊就归肺经,宣泄肺经的热毒。

中成药脱胎于古代的中药方剂。每一种中成药都含有具有“君臣佐使等不同社会等级”的药材,相辅相成或相互制约地发挥每种药材的“性味归经”作用。

这样看,中成药也不是真的不讲理,比如,连花清瘟胶囊说明书功能主治项前一句的“清瘟解毒、宣肺泄热”就是该药药理的高度概括。

至于,你能不能看懂理解其深意,这要看你自身修为的深浅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9fbAG4AA1ZWBw.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0963秒, 内存占用1.9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