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蔻别名叫“草果”。
草果(学名: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rie)是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丛生,高可达3米,全株有辛香气,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
草果分布于中国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栽培或野生于疏林下,海拔1100-1800米。草果是药食两用中药材大宗品种之一,草果作调味香料;全株可提取芳香油。另外草果喜温暖湿润气候,怕热,怕旱,怕霜冻,适宜生长的气温为15-20℃。
白蔻最好产地是:泰国,柬埔寨,印妮。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的也不错。
白豆蔻为姜科植物。主产于越南、泰国等地,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亦有栽培。原植物生于气候温暖潮湿,富含腐殖质的林下。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白豆蔻的植物形态是茎丛生,株高3米,茎基叶鞘绿色。
花萼管状,白色微透红,外被长柔毛。那么,白豆蔻的产地是哪里呢?白豆蔻为姜科植物。主产于越南、泰国等地,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亦有栽培。原植物生于气候温暖潮湿,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味辛、性温,归肺、 脾、胃经,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临床用名白豆蔻。
白蔻为姜科植物。主产于越南、泰国等地,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亦有栽培。原植物生于气候温暖潮湿,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临床用名白豆蔻。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粗大有节,近木质。茎直立,圆柱状,高2~3米。叶2列,无叶柄,叶片线状披针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达23厘米,宽7。5厘米,罕达10厘米,先端狭渐尖,基部狭,边缘近波状,两面光滑,叶舌长达7毫米,先端2裂,被长硬毛。穗状花序生于根茎上。
白果是草果的果实,别名草果仁、草果子。茎丛生,高可达3米,全株有辛香气,地下部分略似生姜。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0-70厘米,穗状花序不分枝,长13-18厘米,花冠红色。蒴果密生,熟时红色,干后褐色,干燥果实呈椭圆形,具三钝棱,长2~4厘米,直径1~2。5厘米。不开裂,长椭圆形。种子多角形,有浓郁香味。
白豆蔻是一种比较有名的药材,被很多养生专家所推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药食同源食物。白豆蔻也叫白蔻,某些地方被称作白豆蔻仁,它其实就是白豆蔻这种植物的果实。和其它的药材不同,采摘白豆蔻讲究时间,一定要赶在每年的10至12月份采摘,这时的白豆蔻果皮挂绿,还没有完全开裂。采摘完后晾干,剥去果皮,中间的果仁就是白豆蔻,一般呈现淡黄色或者黄棕色。
一直以来,白豆蔻在药材市场上的需求比较大,因为它不仅是中药材,还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香料。记得去年5月份的时候,白豆蔻的价格仅仅在50几元/公斤,现在过去了一年的时间,它的价格已经涨了4倍,现在价格涨上了230元/公斤,速度太惊人了。现在国内市场上供应的白豆蔻进口来的占比比较大,其中印尼进口量最大,但是去年印尼当地出现了森林大火,白豆蔻树林有一部分损伤,之后当地的天气持续干旱,白豆蔻减产比较严重,导致出口量骤减。另外,从非正规渠道进口白豆蔻,在去年3月开始被严查,也导致了进口到国内的数量减少。
反观国内市场,白豆蔻一直以来多供不应求,市场需求很大,今年供应量少了,价格上涨是很正常的现象。白豆蔻在国内的主要用途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入药,在今年的疫情期间,被大量使用;另外一方面则是用做调味料,白豆蔻营养丰富,而且具有一种特殊的香气,经常作为炖煮的香料。可以用来炖菜,也可以用来卤肉,能够去除食材中的奇怪味道,增加香味。
白豆蔻涨价迅速,如今价格已经上百,其中的利润简直太可观了,不过在国内,依然很少有人种。白豆蔻属于热带植物,在国内的种植地区有限,仅仅只有海南、云南等地能种,其他地方的农民即使想种,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除此以外,白豆蔻种植起来很费力,而且生长周期很长,产量也不是很高,亩产干品仅仅只有30公斤左右,以往年50几元的价格,比大多数农作物的亩收益都要来得低。
砂仁与白蔻,我觉得白蔻更香点。但是两者的作用不同,白蔻主要作用去腥,砂仁主要作用是透骨香。
三生指:前生、今生、来生。豆蔻指白豆蔻的别称或白豆蔻的果实和种子的俗称,可以入药。另外豆蔻也比喻少女。词:(~儿)说话或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
热水。豆蔻是一种中药材,它还有一个兄弟叫做草豆蔻,这两是不同的品种,所以在外形和功效上有着一定的区别,草豆蔻是来自豆蔻的干燥种子,而豆蔻是来自白豆蔻的干燥果实,豆蔻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今已经被人们所大面积种植。
豆蔻被烘干之后不仅能够入药,而且同时豆蔻也是一种香料,我们都知道豆蔻散发出一种浓郁的香气,它的蛋白质含量也十分丰富,有着去异味的作用。
肉蔻
虽然外壳坚硬,可炖肉时,不用敲开,“咻”一下整颗扔进锅。
肉豆蔻能够除异味,增加香气,放入1、2颗,与各种红肉搭配,炖或煮,足矣惊艳全场!
白蔻
白豆蔻去腥效果很突出,可用在腥味比较大的肉类中,鸭产品和牛羊肉啥的少不了。在炖肉至5成熟时放入,煮、焖、炖、卤,样样精通。白豆蔻洗净去壳,还能磨成粉末后再入菜,去腥效果超级赞!
四大南药: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
1、槟榔
别名:槟榔玉、槟门、槟楠、尖槟
来源:为棕榈科槟榔属槟榔果实。
功能:杀虫、消积、下气、行水
主治:虫积、食积、气滞、痢疾、驱蛔、外治青光眼、嚼吃起兴奋作用。
2、巴戟天
别名:鸡肠风、鸡眼藤、黑藤钻、兔仔肠、三角藤、糠藤。
来源:为茜草科巴戟天属巴戟天的肉质根。
功效: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
主治: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小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3、益智仁
别名:益智仁、益智子。
来源:为姜科山姜属植物益智的干燥果实。
功能:温脾止泻、摄唾涎、暖胃。
主治:用于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等。
4、砂仁
别名:春砂仁、壳砂。
来源:为姜科豆蔻属砂仁或海南砂仁的果实。
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主治: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等。
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
1、怀山药
《神农本草经》称薯蓣,一名山芋,药用其根,因其药效可与人参相比,又称“怀参”。
怀山药系重要滋补药品,它能滋补益肾、健胃化痰、补中益气、祛冷风、镇心神、安魂魄、长肌髓。
近代科学分析,怀山药含有大量蛋白质、淀粉、赖氨酸、胆碱、皂甙、脂肪等。
临床常用于治疗泻痢、遗精、肾虚健忘、虚劳瘦弱、神经衰弱等症。
生怀山药也常用于手足冻疮、痰喘、尿频等症。是中药方剂中常用补药之一。
加工后的怀山药称光山药。光山药入药前要进行泡制,即用清水泡3-4成,捞出润透,晒至四成干,闷润至内外均匀,切片、晒干可入药。
怀山药可分为3类:沙土山药、垆土山药,最好的为野生铁棍山药。
2、怀牛膝
《神农本草经》称牛膝,又名百倍,宋朝称怀牛膝为怀州牛膝,明朝后称怀庄牛膝,通称怀牛膝。
李时珍曰:“本经又名百倍,隐语之,言其药之功,如牛之多力也。” 牛膝,药用取其根茎。
近代科学分析,怀牛膝含有大量生物碱,其功能可以补肝益肾、强壮筋骨、通经络、散恶血。
临床常用于治疗寒湿,腰膝骨疼、腰膝酸软,四肢拘挛、经血不调、产后瘀血腹疼、血淋、跌打损伤及屈膝碍等症,是中药方剂常用通络活血药物之一。
牛膝入药,要切成四毫米左右的段。根据病情亦可用酒怀牛膝,即取切成的牛膝,黄酒拌匀,微润,置于锅内,用微火稍炒,晾干,即可入药。
3、怀地黄
地黄,原系野生,最早生长于咸阳一带,后传至各地。中国数省均有生产,但其最佳者为'怀地黄'。李时珍《本草纲目》:'江浙壤地黄者,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机时力微;怀庆府产者,禀北方纯阴,皮有疙瘩而力大。'所以古今中外人们都以'怀货'为贵,产地因历史上的怀庆府而得名,位于今河南沁阳一带。
地黄可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尤其是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4、 怀菊花
菊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怀菊就属于药用菊。祖国医学认为,菊性寒,历经寒暑,得天地之清气,有清热、解毒、祛风、平肝、明目等功效。根据中医的传统经验,白菊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多用于散风清热。
因此,明目多用怀菊,清热多用杭菊。神农本草经:'菊服之轻身耐老'。说明菊花有一定的补益作用。从汉代起,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而今,菊花不但有清香之气,使人神怡,而且有明目、祛暑的作用,可缓解两眼昏糊、头晕、头痛等。将菊花晒干,装入布袋中作枕芯,名'菊花枕' ,枕之使人闻到芳香,有清脑明目,降低血压之功。《本草纲目》就有'菊花作枕明目'的记载。
白豆蔻是是香料。
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延长而匍匐状,茎丛生,株高可达3米,茎基叶鞘绿色。叶片卵状披针形,顶端尾尖,两面光滑无毛,近无柄;叶舌圆形,穗状花序自近茎基处的根茎上发出,圆柱形,稀为圆锥形,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苞片;苞片三角形,麦秆黄色,小苞片管状,一侧开裂;花萼管状,白色微透红,外被长柔毛,裂片白色,长椭圆形,唇瓣椭圆形,中央黄色,内凹,边黄褐色,雄蕊下弯,药隔附属体三裂,子房被长柔毛。蒴果近球形,白色或淡黄色,果皮木质,易开裂为三瓣;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暗棕色,有芳香味。5月开花,6-8月结果。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