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是通过呼吸,被吸入肺部.进入肺泡,肺泡上布满毛细血管。这就是我们说的气体交换。在肺泡里,氧气和二氧化碳经过气体的自由扩散作用被交换,氧气透过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与红细胞结合,通过循环作用于全身.二氧化碳则被呼出体外。.
进入血液的氧气随着血液流动到毛细血管群,被那的二氧化碳置换,透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中,然后通过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进入组织细胞后.,氧气的主要作用是参与细胞的有氧呼吸:氧气进入细胞后进入线粒体(线粒体是身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在人体(包括大多数动物)内是有氧呼吸的唯一场所).参与呼吸作用。与氢原子结合合成水.同时释放大量atp.atp是生的直接能量来源,.其余的能量转化成热能.以维持身体的体温.。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意义是什么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
第一
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当ATP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时,就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植株的生长,矿质元素的吸收,肌肉收缩,神经冲动的传导等。
第二
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在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可以成为合成体内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原料。例如,葡萄糖分解时的中间产物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同时,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保持平衡。
2、呼吸作用的概念、实质、意义
呼吸作用的概念
1、概念:
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呼吸作用的场所:
生物体的所有活细胞在生命活动中都要消耗能量,细胞中的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4、呼吸作用的意义: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5、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
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1)温度: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最大.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
(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
(3)氧气:在一定范同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大超出正常值时,抑制呼吸作用.在储藏蔬菜、水果、粮食时采取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旌,可延长储藏时间.
氮气用来填充食品袋,利用其化学性质稳定,制氮肥,因为氮气是由氮元素构成的,氢气,未来理想的燃料,来源广,燃烧生成只有水,现在可用实验室做还原剂氧气,用于呼吸,由氧化性,支持燃烧稀有气体,制霓虹灯,化学性质稳定,通电发光,氖气可用于填充飞艇,利用其化学性质稳定,密度比空气小(以前都用氢气,但是氢气易燃烧爆炸后发现稀有气体,用氖气填充)
氧气有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反应放热的用途
氧气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主要用于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反应放热:
1.供给呼吸:
在正常情况下,仅需要空气即可呼吸,但在没有氧气,缺氧或没有氧气的情况下
氧气环境,例如:潜水作业,登山,高空飞行,太空航行,医疗救援等,经常使用氧气。
2.支持燃烧:
在正常情况下,燃烧仅需要空气。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高温和快速对于诸如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等高速燃烧的特殊要求,需要富氧空气或氧气加油站。
3.反应放热:
氧化反应特别是燃烧反应时,放出的大量热可被利用。例如:燃煤取暖、火力发电;工业上利用乙炔(C2H2)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氧炔焰来焊接或切割金属,氧炔焰能产生3000℃以上的高温。人们还利用液态氧浸渍木屑、木炭粉等多孔物质制成液氧炸药,用于开山凿石、挖沟采矿等露天工程爆破.此外,氧气(空气)也是生产硫酸、硝酸等化工产品的原料。
大气臭氧层主要有三个作用。
一、保护作用
臭氧层能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太阳只有长波紫外线UV-A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线UV-B能够辐射到地面,长波紫外线对生物细胞的伤害要比中波紫外线轻微得多。所以臭氧层犹如一件宇宙服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
二、为加热作用
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 大气温度结构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50km存在着升温层。正是由于存在着 臭氧才有平流层的存在。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气,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层。 大气的温度结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起因也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
三、温室气体的作用
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即在气温很 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则会产生使地面气温 下降的动力。因此,臭氧的高度分布及变化是极其重要的。
臭氧是无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因此而得名“臭氧”。由太阳飞出的带电粒子进入大气层,使氧分子裂变成氧原子,而部分氧原子与氧分子重新结合成臭氧分子。距地面15~50千米高度的大气平流层,集中了地球上约90%的臭氧,这就是“臭氧层”。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离开太阳光就没有生命。太阳光是由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三部分组成。进入大气层的太阳光(包括紫外线)有55%可穿过大气层照射到大地与海洋,其中40%为可见光,它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动力;5%是波长100~400纳米的紫外线,而紫外线又分为长波、中波、短波紫外线,长波紫外线能够杀菌。但是波长为200~315纳米的中短波紫外线对人体和生物有害。当它穿过平流层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因此,臭氧层就成为地球一道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强烈的紫外线伤害。
氧元素一般来自于地壳,据测算,地壳中氧元素的含量达到48.6%,另外就是空气,空气中的氧含量达到21%左右。
吸氧的过程中可以促进体内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激素的分泌,从而起到消除疲劳、提升身体兴奋度的作用,吸氧对于改善肌肤质地、延缓皮肤衰老也具一定积极作用。吸氧可以增强人体皮肤细胞的有氧代谢,可以减少皮肤色素的沉着,从而达到美化肌肤,改善皮肤松弛的作用。
1、表示氧气,2、表示氧气由氧元素组成3、表示1个氧分子,4、表示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