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电解质的作用,电解质的作用是什么

 2023-07-14  阅读 396  评论 0

摘要:电解质的作用是什么电解质在人体中的作用有:维持体液渗透压和水平衡、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维持细胞正常的物质代谢。人体内体液占得比例为60%,细胞内液,约40%,够成人体的。细胞外

电解质的作用是什么

电解质在人体中的作用有:维持体液渗透压和水平衡、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维持细胞正常的物质代谢。人体内体液占得比例为60%,细胞内液,约40%,够成人体的。细胞外液包括组织间液15%和血浆5%。为了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体液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而电解质就是维持这种平衡的一种。

扩展内容:

1、维持体液渗透压和水平衡。

钠离子、氯离子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无机盐离子。正常人体细胞内、外液渗透压基本相等,由此维持细胞内、外液水的动态平衡。

2、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体液电解质组成缓冲对调节酸碱平衡。

3、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

神经、肌肉的应激性需要体液中一定浓度和比例的电解质来维持。当钠离子、钾离子过低时,神经肌肉应激性降低,可出现四肢无力甚至麻;钙离子、镁离子过低时,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可出现手足抽搐。

4、维持细胞正常的物质代谢。

电解质有啥作用

电解质水和普通水成分不同、用途不同、吸收速度不同。

 1、成分不同。普通的纯净水就是水,不含其他成分;电解质水添加了钠、钾、钙等人体所需的电解质。

2、用途不同。普通水为人体补充水分;电解质水有促进身体新陈代等作用。

3、吸收速度不同。普通水直接进入血液内。

电解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氯化钠为细胞外液中的主要电解质,是维持渗透压和容量的重要成分。一般的氯化钠大多指的是0.9%的氯化钠,也就是生理盐水。

氯化钠注射液最主要的作用,是调节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以及补充电解质。因为氯化钠是一种电解质补充药物,钠离子、氯离子都是机体比较重要的电解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对于维持正常的血浆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电解质和什么有关

电解质是决定电压的根本,每一种电解质组合都有它的电压值,也就是电子交换的能力,是氧化还原水平的强弱决定。

电解质有哪些作用

离子化合物 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活泼金属(如钠、钾、钙、镁等)与活泼非金属(如氟、氯、氧、硫等)相互化合时,活泼金属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如Na+、K+、Ca2+、Mg2+等),活泼非金属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如F-、Cl-、O2-、S2-等),阳离子和阴离子靠静电作用形成了离子化合物.

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电解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并产生化学变化的化合物.另外,存在固体电解质(导电性来源于晶格中离子的迁移).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某些共价化合物也能在水溶液中导电.那么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或溶于水的状态下可以导电,是电解质,那么共价化合物也能在水溶液中导电,所以,离子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电解质的主要作用

在没有电解质的时候,电容器的2个极板之间由空气进行绝缘和充当电解质。由于空气的绝缘性能远不如专门的电解质强,因此在加入了电解质之后,由于两个极板之间的绝缘性能更好,电容增大。电解质必须都是绝缘体,而且是绝缘性能良好的绝缘体。

电解质是用来干嘛的

电解质溶液是指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完全或部分解离为离子的溶液。溶质即为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而只有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后才能导电。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电解质溶液

外文名

Electrolyte solution

释义

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完全或部分解离为离子的溶液

目录

概念

电解质溶液是指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完全或部分解离为离子的溶液。溶质即为电解质。具有导电性是电解质溶液的特性,酸、碱、盐溶液均为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是靠电解质离解出来的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定向地向对应电极移动并在其上放电而实现的。电解质导电属于离子导电,其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离子导电必定在电极界面发生电解作用,引起物质(相关电解质)变化。通常依靠自由电子导电的金属导体为第一类导体,而称电解质溶液和熔体为第二类导体。

导电性影响因素

影响导电性的主要因素有电离度、电导、离子淌度、离子迁移数、离子活度和离子强度。

电离度

达到电离平衡时,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与其总分子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电离度大,表示离解生成的离子多,导电能力强。在一定温度下,电解质的电离度随其浓度的减小而增大。电离度、浓度和电离常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由奥斯特华冲淡定律确定。实验表明,电离度很小的弱电解质,能很好地服从冲淡定律,强电解质则基本上不服从冲淡定律,因为强电解质实际上是几乎完全电离的。溶液中不存在电力平衡问题。由于强电解质溶液中(除非无限稀释溶液)中存在强烈的离子相互作用,强电解质电离度并不反映其电离的真实情况。因而,称强电解质的电离度为表观电离度。

电导

电阻的倒数,与电工学上电导的一般含义一致。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有两种表示方法:比电导和当量电导。比电导是指1平方厘米电极面积、电极距离1厘米的电解液的电导。当两点到是指相距1厘米的二平行电极间含有1克当量电解质的溶液的电导。

离子淌度

二电极间电位梯度为1V/cm时离子的移动速度,又称离子绝对移动速度。离子淌度随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电解质的离子淌度越大,其当量电导也越大。

离子迁移数

某种离子迁移所输送的电量,占通过溶液总电量的分数,又称离子输电分数。两种淌度差别很大的离子,其迁移数相差也很大。工业电解中,可根据淌度大小,判断该种离子传导电量多少和电极附近浓度变化情况,作为控制电解条件的根据。

离子活度

修正后的离子浓度,又叫有效浓度,等于离子的实际浓度与活度系数的乘积。活度系数则等于活度与浓度之比。处理极稀溶液 之外,由于溶液中离子之间及与熔剂分子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离子的浓度不等同于活度,即活度系数不等于1。引进离子活度概念,即以离子活度代替离子浓度,就可以使只适用于理想溶液的一些热力学公式也能用于实际溶液中。

离子强度

溶液中所有各种离子的浓度乘其价数平方之总和的一半。离子平均活度系数随离子强度增大而减小,而且离子的价数越高,减小就越多。离子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离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弱。

常见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强酸:HCl、HBr、HI、HSO、HNO、HClO、HClO等.

强碱:NaOH、KOH、Ba(OH)、Ca(OH)等.

绝大多数可融性盐:如NaCl、(NH)SO、Fe(NO)等

弱电解质

弱酸:HF、HClO、HS、HSO、HPO、HCO等

弱碱:NH·HO、Fe(OH)、Al(OH)、Cu(OH)等.

少数盐:HgCl、醋酸铅等

水(极弱的电解质)

什么是电解质它的作用是什么

电解质一般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者的导电能力差别很大。可以认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全部以离子的形态存在,即不存在电解质的“分子”(至少在稀溶液范围内属于这类情况)。由于浓度增加时,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增加,使离子淌度下降,当量电导也随着下降。对于弱电解质来说,它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态是分子,它的电离度很小,所以离子数目极少,静电作用也很小,可以认为离子淌度基本上不随浓度而变,因此当量电导随浓度增加而迅速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电离度的很快下降。  以上分类只是指两种极端的情况,实际体系并不这样简单,例如大部分较浓的强电解质溶液的正、负离子将因静电作用而发生缔合,使有效的离子数减少,促使当量电导下降。  事实上,1887年S.A.阿伦尼乌斯发表的电离理论是按照上述弱电解质的模型提出的,他认为电解质在无限稀释的条件下是100%电离的。设此时的当量电导为Λ0,则任何浓度下的电离度α都可以根据该浓度下测得的当量电导Λ来计算:  从而求出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常数K。电离理论应用于乙酸、氨水等弱电解质时取得很大的成功,但在用于强电解质时遇到了困难。直到20世纪20年代,P.德拜和L.昂萨格等发展了强电解质稀溶液的静电理论,才对电解质溶液的本质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根据上述强电解质溶液的模型和物质当量的定义,以及溶液的总电导率是正、负离子各自电导率的和这一性质(见离子淌度),可得:  Ceq=C+|Z+|=C-|Z-|  Λ=(U++U-)F  式中Z+和Z-为正、负离子的价数;C+和C-是正、负离子的浓度;Ceq为当量浓度;U+和U-是正、负离子的离子淌度;F为法拉第常数。如果Λ+和Λ-分别代表1当量正离子和1当量负离子的导电能力,则Λ=Λ++Λ-,Λ+=U+F,Λ-=U-F。  1926~1928年,昂萨格认为溶液浓度增加时,离子间距离缩短,静电作用增强,他应用静电理论得到在极稀浓度范围内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公式:  式中A为常数,图中也说明了溶液的当量电导与当量浓度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这一点与F.W.G.科尔劳施的精确电导测量结果完全符合,甚至昂萨格的电导公式中的常数A也与实验测得的斜率相同,说明在极稀溶液范围内(对盐酸和氯化钾等对称的一价离子电解质来说,在<0.01N范围内适用),上述强电解质模型是反映实际的。上式中的Λ0是外推法得到的C→0时的当量电导,相当于无限稀释时的当量电导。此时离子间的距离足够远,可以认为各种离子是独立移动的,静电力不起作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如果把Λ+=U+F和Λ-=U-F改写成Λ+,0=U+,0F和Λ-,0=U-,0F,式中附加在Λ+和Λ-中的下标0表示它们是在无限稀释条件下的当量电导,于是,不管电解质中对应的离子是什么,U+,0和U-,0都应有独自的固定的数值。这就是科尔劳施根据实验提出的无限稀释条件下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强酸、强碱、部分碱性氧化物、大部分盐类以及强酸酸式根都是强电解质。  离子化合物和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为离子,没有分子存在,所以,不存在分子和离子之间的电离平衡。这样的电解质属于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为离子。如强酸及其酸式根、强碱和大部分盐类是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没有绝对的划分标准,强弱电解质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通常所说的电解质强弱是按其电离度大小划分的,能够在水中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相反,能够在水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弱电解质。所以,已溶解于水的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是区别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唯一依据。  强电解质,是指通常情况下,电离度在30%以上的电解质,如强酸及其酸式根、强碱和大部分盐。  因电离常数与温度有关,而与浓度无关,所以有时还用电离常数来比较酸、碱电离能力的大小。通常认为某酸或碱的电离常数K(25℃)大于1为强酸或强碱,即强电解质。可见,强弱电解质之间还存在一系列中间状态的电解质。

电解质的作用是什么意思

帮助乌龟呼吸,一般正常的乌龟干养是不用泡电解质的,容易造成乌龟身体机能紊乱。生病的龟可以用泡电解质来调理,但不能长期用。干养乌龟,就是将龟保持身体干燥,并放置在干爽的环境中休养疗伤,同时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每天是需要用水泡澡1-3次的,每次10-60分钟,并在泡澡时注意环境温度,必要时还要进行喂食。

电解质的作用是什么原理

电池的正极材料是钴酸锂(LiCoO2),负极材料是石墨(C)

1、充电的时候,在外加电场的影响下,正极材料LiCoO2分子里面的锂元素脱离出来,变成带正电荷的锂离子(Li+),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正极移动到负极,与负极的碳原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LiC6,于是从正极跑出来的锂离子就很“稳定”的嵌入到负极的石墨层状结构当中。

从正极跑出来转移到负极的锂离子越多,这个电池可以存储的能量就越多。

2、放电的时候刚好相反,内部电场转向,锂离子(Li+)从负极脱离出来,顺着电场的方向,又跑回到正极,重新变成钴酸锂分子(LiCoO2)。从负极跑出来转移到正极的锂离子越多,这个电池可以释放的能量就越多。

在每一次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锂离子(Li+)充当了电能的搬运载体,周而复始的从正极→负极→正极来回的移动,与正、负极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将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换,实现了电荷的转移,这就是“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

由于电解质、隔离膜等都是电子的绝缘体,所以这个循环过程中,并没有电子在正负极之间的来回移动,它们只参与电极的化学反应。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89dB24KDFpTBg.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3346秒, 内存占用1.89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