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百科网,中医中药百科全书

 2023-05-06  阅读 313  评论 0

摘要:中医中药百科全书我这几本(套)古今医书,个人认为是最好的。理学内经,药学本草,综合学金鑑。现代中草药学等。中医百科 中药中医药的四宝有中医,中药,针灸,推拿!这四个就是我们中华中医的四大瑰宝。但是中医

中医中药百科全书

我这几本(套)古今医书,个人认为是最好的。理学内经,药学本草,综合学金鑑。现代中草药学等。

中医百科 中药

中医药的四宝有中医,中药,针灸,推拿!这四个就是我们中华中医的四大瑰宝。

但是中医药除了四大瑰宝还有中医外科,祝由科,气功,体戏,等等用于保健的手段。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和宣传不到位,这四科已经落暮了,能够传承下来的师傅已经不多了。

所以希望年轻人可以接触中医药,能够学习中医药的知识。

中国中医药百科全书

1、《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相传为黄帝所作。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有关天文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2、《伤寒杂病论》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故有“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

3、《神农本草经》 (相传为神农氏所作)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4、《本草纲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

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5、《千金方》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

中医药百科大全

单位领导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有专人分工负责,领导和管理体制明确,运行机制顺畅。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2.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有先进的理念、明晰的思路和可行的方案,并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具有旨在激励中医药专业人员积极从事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工作的制度与措施。

3.有稳定的工作经费和充足的研究经费,能保障日常工作顺利开展和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项目顺利实施。

4.至少拥有以下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成果之一:①主持或参与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研究项目,成果显著;②拥有中医药文化和科普著作、声像制品等标志性成果;③组织举办或参与各类中医药文化传播和科学普及活动,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④机构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拥有特色鲜明的文化设施,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

中医药管理部门原则上不超过推荐总数的1/3。

(二)先进个人

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投身于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品德高尚,勤奋敬业。

2.具有组织或参与中医药科学普及、文化研究与传播工作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3.至少拥有以下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成果之一:①出版图书、音像作品等3部以上;②平均每年作为主讲进行中医药文化与科普讲座5场以上;③平均每年组织文化与科普活动3次以上;④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前三名)参与局级以上有关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课题1项。

五、申报材料

(一)申报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须填写《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申报表》(附件1,一式五份)或《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申报表》(附件2,一式五份)。

(二)须提供反映申报单位或个人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成果的资料,如相关的文字、照片、视频资料、出版物及证书(复印件)等。

六、时间安排

(一)推荐时间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于2011年8月10日之前完成初评工作,并将相关申报材料报送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办公室。

(二)评审时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于2011年8月20日之前完成评选工作,确定表彰名单。

七、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欧阳波 王绍纲

联系电话:010—59957616 59957626

传 真:010—59957627

联系地址及邮编:北京市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 100027

E-mail:zhongyikepu@126.com

附件:1.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推荐表

2.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申报表

3.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申报表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中医中药百科全书在线阅读

这么说吧,中医的“理”与“神”在《黄帝内经》里;中医外科诊断与外治法的老祖宗在《难经里》; 中国最早的中药权威百科全书是《神农本草经》;中医最早的方剂学与临床治病方法就来自《伤寒杂病论》。咱们常说道医,中医的“道”是《易经》,中医就是一个道术结合的产物;《伤寒杂病论》是中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中药大全医药网

中成药有两种概念:

一种是狭义的中成药,它主要指由中药材按一定治病原则配方制成、随时可以取用的现成药品,如中成药中的各种丸剂、散剂、冲剂等等,这便是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中成药。

另一种是广义的中成药,它除包括狭义中成药的概念外,还包括一切经过炮制加工而成的草药药材。无疑问,这两种"成药"在内容上是有许多不同的。当然,狭义中成药也是有一定缺陷的,这主要表现在成药成分组成、药量配比的一成不变上。于配方既定,药已制成,故而成药往往不能像煎剂方药那样表现得灵活多变,随症加减,这使成药的实际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十万个为什么和百科全书的区别:

十万个为什么是培养少年儿童科学世界观的必读书籍。

百科全书是知识的总汇,是一切知识门类广泛的概述性著作。

十万个为什么内容丰富,涉及诸多学科,包括天文学、地理学、地球科学、自然史、人类史、动物学、植物学及人体生理学等。让小读者在欣赏精美插图的同时,步入深入浅出、情趣盎然的解疑过程。

百科全书是概要记述人类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 。百科全书在规模和内容上均超过其他类型的工具书。百科全书的主要作用是供人们查检必要的知识和事实资料,其完备性在于它几乎包容了各种工具书的成分,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识。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百科全书是知识的总汇,是一切知识门类广泛的概述性著作。是否有一部优秀的综合性的百科全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著作概念

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也作Encyclopedia)(闽东语罗马拼音: ba kow zu'owng ts'ju) 是指一种大型参考书。采用词典的形式编排,收各科专门名词、术语,分列条目,详细解说,比较完备的介绍文化科学知识。有包罗万象的综合性的百科全书,也有专科性的百科全书,如医学百科全书、工程技术百科全书等。

百科全书是对人类过去积累的全部知识或某一类知识的书面摘要。

编排方式

西方现代百科全书大多按字母顺序编排。注重检索功能的话,一般采用小条目的编纂思想。注重百科全书教育功能的则采用大条目的方式。修订的方式有再版制、补卷制、出版年鉴和连续修订制4种。

百科全书中常见的一些编排方式:

字顺编排

分类编排

大类编排,条目按字顺编排

条目划分

百科全书的条目包括标题、正文内容和图表等。在百科全书的编纂中,条目的命名非常重要。好的命名应该便于检索,有学者认为条目应该都是独立的主题,应以方便读者的检索为准则。另外,条目的主题应该是客观形成的,而不是人为拟定的。例如海湾战争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狗的神话”则是人为拟定的主题。

条目的命名应该清晰明确,不能含糊不清。例如新型武器,很难界定“新型”的划分。

主体原则

独立主体原则:主体应该是相对独立的,就像我们去一个公司办事,我们先想到的是公司的名称、地址,而不是其中的某个部门。

客观形成原则:这个主题应该是人们在了解,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客观形成,为人所熟知,而不是人为拟定的。如创世神话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神话题材类型,但是狗的神话就是一个人为概括的主题。因此缺少公认的规范性和确定性。

单一主题原则:如时间和空间是两个主题,应该分设。

准确性原则:条目的名称应该准确的表明条目的主题。

通用性原则:应该使用规范的或约定俗成的名称。

名词性原则:条目名称应该是名词性的,静止的。如“解放海南岛”应该改成“海南岛战役”。

简要性原则:如使用唐诗,而不用唐代诗歌。

非研究原则:百科全书不是研究论文。

非应用原则:百科全书不是为了指导具体的应用。

百科全书的分类结构以及不断更新的特点使它非常适合在线或断线的电脑格式。最近几年,大多数主要的百科全书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电子化。基于磁盘(特别是CD-ROM)的出版物拥有携带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同时,电子百科全书还可以包含各种传统媒体无法承载的多媒体格式,例如动画、音像或视像。概念有关联的文章之间的相互动态链接也是一个重要的优势。在线的百科全书则拥有动态的优点:新的信息几乎可以立即被呈现,而不用等到下一次的出版。

中医中药百科全书电子版

中国古代医书繁多,主要以中医为主,其它如藏医,苗医,蒙医等,见于经书的书籍较少。

最出名的中医书籍,大概有如下几本。

1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上下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实则成书于西汉年间。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等学说的理论基础。也是世人最耳熟能详的医书。

2 《本草纲目》

明文林郎,医药学家,药圣李时珍所著。其书52卷,192万字。历经27年,三易其稿。其书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3 《伤寒杂病论》

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所著。其书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至今仍然是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4 《神农本草经》

其书托名神农氏,实成书于汉代。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5 《黄帝八十一难经》

其书署名秦越人,是古代中医学理论著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基本内容包括脉诊、脏腑、阴阳、五行、病能、营卫、俞穴、针灸、以及三焦、命门、奇经八脉等理论疑难问题。

6 《脉经》

西晋王叔和所作,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

7 《针灸甲乙经》

西晋皇甫谧撰,全书12卷,128篇。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吸收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精华。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8 《备急千金要方》

此书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9 《温病条辨》

清代吴瑭著,为温病通论著作。其书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的温病治法方药体系,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

10 《汤头歌诀》

清代汪昂撰。古代医方著作,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除此之外,另有藏医《四部医典》

此书又名《医方四续》,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所著,共四部,156章。是一部集藏医药医疗实践和理论一体的藏医药学术工具书,藏医学的主要医典。

这些古书,如果觉得文言难懂的话,可以加以”图解“两字搜索。白话加上图文并茂的方式,可能更好理解这些经典。如果想要系统的学中医,最好还是要有师傅指点。

中药百科大全书

是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85cB24EDVpR.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0764秒, 内存占用1.89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