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
主要为野生品。主产于东北、华北、华东、陕西中南部、甘肃东部等地,俄罗斯中、东西伯利亚和朝鲜北部亦有产。
采收加工
春、夏二季采挖,除去杂质,晒干。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晒干。
性状特征
根茎簇生或单一,圆柱形,长1~3cm,直径0.2~0.7cm,根长圆锥形,有的略扭曲,长9~18cm,直径0.3~0.8cm,表面红棕色或灰黄色,有纵皱纹、横向皮孔及细长的侧根;质硬,较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边缘绵毛状。茎短而细,灰绿色,有茸毛。单数羽状复叶,丛生,具托叶,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小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0.5~2cm,宽0.2~1cm,灰绿色,有茸毛。荚果圆柱形,长1.5~2.5cm,棕色,有茸毛。种子黑色,细小。气微,味淡,微甜,嚼之有豆腥味。以根粗长、叶色灰绿色者为佳。
化学成分
甜地丁的主要成分是黄酮,还含有萜、脂肪油、甾醇、有机酸等。甜地丁的黄酮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
地丁通常有四种,分别是紫花地丁、黄花地丁、白花地丁和龙胆地丁。其中黄花地丁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植物,它的别称叫做蒲公英。而紫花地丁它的别称又叫做野堇菜,因为会开出紫色的小花所以被称为紫花地丁。
地丁草别称:紫堇(北京植物志、内蒙古植物志),彭氏紫堇(北京植物志),布氏地丁(东北药用植物图志)等。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细而直,少分枝,淡黄棕色。茎细弱,从基部向四周多分枝,有棱、灰绿色,光毛或疏生长柔毛。基生叶丛生,基生叶互生,有柄。地丁草适应性较强,喜温暖稍凉爽气候。耐寒,怕旱。对土壤要求不严,粘土、壤土、砂质壤土均可种植。
地丁是一种野菜,紫花地丁,不是七星莲。
别名:地丁、地丁草、扁豆秧、小鸡菜
产地: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北、辽宁、河南等
科:罂粟科
原植物:苦地丁(地丁紫堇、紫堇、地丁草)
植物情况:多年生草本
高10-30cm,基本无毛。根细直,长3-10cm,少分枝,淡黄棕色。茎3-4条,丛生。
茎叶互生;叶柄长0.4-4cm;叶片长1.5-3.5cm,灰绿色,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末裂片倒卵形,上部常2浅裂成3齿。
总状花序顶生,长1-6.5cm,果期可达12cm;苞片叶状,羽状深裂;花梗长1-3mm;萼片2枚,小,早落;花淡紫色,长10-12mm;花瓣4,外轮2瓣先端兜状,中下部狭细成距,距长4.5-6.5mm,内轮2瓣形小;雄蕊6,每3枚花丝合生,形成2束;子房狭椭圆形,外被柔毛。
蒴果狭扁椭圆形,长1.2-2cm,花柱宿存,内含种子7-12枚。种子扁球形,直径1.5-2mm,黑色,表面光滑,具白色膜质种阜。花期4-5月,果期5-6月。
苦地丁亩产量在150-300公斤左右。苗期应加强人工除草,因苦地丁为越冬性药材,播种当年应尽量拔除干净田间杂草,为来年采收打下基础。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