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药材分布特点,甘肃中药材分布特点是什么

 2023-06-09  阅读 859  评论 0

摘要:甘肃中药材分布特点是什么由于甘肃气候差异比较大,根据当地情况、气候环境的差异选择种植,甘肃地区自然条件可以种植党参、黄芪、甘草、大黄、贝母、冬花等150多种药材。1、当归当归,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

甘肃中药材分布特点是什么

由于甘肃气候差异比较大,根据当地情况、气候环境的差异选择种植,甘肃地区自然条件可以种植党参、黄芪、甘草、大黄、贝母、冬花等150多种药材。

1、当归

当归,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多年生草本。主要产区为甘肃、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省。其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之功效。在这些产地中以甘肃岷县的当归质量最佳!

岷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山区,洮河中淤。这里高寒阴湿,雨量充足,最适宜当归和其它中草药材的生长。 据史-载,岷县当归已有1400多年历史。 当归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肥大,叶为数回羽状复叶,夏季开白色花,复伞形花序,果实长椭圆形,侧棱有广翅。中医学上以根入药。其主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尾端渐细;表皮棕褐色或黄褐色,主根上端有不甚明显的环形皱纹;横断面是白色或淡黄棕色,有线状纹理,习称“菊花心”,中心有的有白色髓心;体质坚硬,吸潮后软韧。

岷县适宜当归和其他中草药材的生长,有“千年药乡”的美称。当地阴湿、雨量足、高寒,“岷归”早在1500多年前当归就是贡品,极为珍贵的中草药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占到全球总需求量的54%。

2、党参

党参,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乳汁。茎基具多数瘤状茎痕,根常肥大呈纺锤状或纺锤状圆柱形,茎缠绕,不育或先端着花,黄绿色或黄白色,叶在主茎及侧枝上的互生,叶柄有疏短刺毛,叶片卵形或狭卵形,边缘具波状钝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花单生于枝端,与叶柄互生或近于对生,花冠上位,阔钟状,裂片正三角形,花药长形,种子多数,卵形,7-10月开花结果。

党参产于中国北方海拔1560-3100米的山地林边及灌丛中。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党参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

甘肃省的党参有纹党和防党两大品种,以文县产的纹党最为驰名,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补益力强,闻名于世。

3、黄芪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也是一种最常用中药材。中文名黄芪含义为"黄色的头",意指其药材根的黄颜色和至要的补药。《中国药典》收载的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

甘肃省南部的迭部县产的黄芪品质最优,这里所产的黄芪根条粗壮,皮鱼红棕,品质优良、加工讲究而驰名中外。

4、甘草

甘草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

甘肃武威、民勤、古浪等县出产的甘草,以质量优异而闻名全国。这些地区靠近沙漠,最适宜甘草生长,所以品质最佳,甘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药用的是它的根,含有甘草甜素及少量蔗糖、葡萄糖,用作祛痰药、缓泻药、矫味药,有清热、解毒等功效,为中药处方中应用最普遍的药材。甘草味甘甜,能配伍调和诸药,有“十方九草”之说,用途广泛。武威及河西的甘草,特点是根粗而长,外皮枣红色有光泽,内部呈鹅黄色,含糖分及粉质多,饱满充实,药效显著,是甘草中的上品,不但畅销国内,还出口到欧洲等地。

5、大黄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中国大黄主产于甘肃,其中白银平川的大黄最优。大黄原系野生,近年来颇多栽培,除了做药用以外,也可作染料,香料和酿酒工业的配料。

甘肃特产中药材有哪些

甘肃的水果特产是:兰州白兰瓜,醉瓜,冬果梨,软儿梨,酒枣,安西白兰瓜,天水花牛苹果, 甘肃的烹饪特产:兰州黑瓜子,百合;康县黑木耳,民勤,武威发菜,陇东镇原黄花菜,小茴香,文县花椒,兰州水烟; 甘肃的药材特产:中药材文县党参,岷县当归,铨水大黄; 甘肃的传统手工艺特产:名酒泉夜光杯(玉琢酒杯),嘉峪关石砚,临洮洮砚,天水雕漆,华亭安口陶瓷,临洮仿古地毯, 甘肃兰州轻工名产毛纺织品等; 甘肃风味佳肴:敦煌驼掌,清炖全羊,兰州烤小猪,千层牛肉饼,陇西腊肉等,名酒有西凉大曲,金徽酒,肃北马奶酒等。

本人只吃过千层牛肉饼 感觉味道不错

甘肃省药材品种丰富的原因有哪些?

1、玉米制种

甘州区作为全国最大的县级玉米制种基地,年生产优质玉米种子2.7亿公斤,占全国种业的三分之一。

2、蔬菜种植

蔬菜大棚内,绿油油的蔬菜长势良好。棚外冷风交加,棚内春意盎然。

今年,张掖甘州区将建设以党寨、梁家墩、上秦等乡镇为核心的设施蔬菜产业基地;乌江、沙井一线10万亩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产业基地;以巴吉滩为核心,辐射明永、甘浚的10万亩戈壁农业产业基地;花寨、安阳、龙渠等沿山乡镇冷凉灌区5万亩高品质高原夏菜产业基地。从而,做强“甘州娃娃菜”等“甘味”品牌,打造高原夏菜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3、药材种植

陇西以产药材而闻名全国,是“中国黄芪之乡”,享有“西北药都”“千年药乡”之称。

以西北山区为重点,布局党参、黄芪、黄芩传统优势种植片带,实施标准化种植、无公害农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在东南山区生态种植绿色有机示范片带,种植款冬花、柴胡,加快中药材生态种植试点区建设;在北川、北山区,扩面增收,全程机械化推广种植的黄芩、柴胡、红花、党参、黄芪等道地中药材品种,建设北川10万亩中药材药源基地。另外,在二阴山区和渭河沿川区,抓好柯寨、双泉、菜子、巩昌、文峰、永吉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4、矮化苹果

泾川县果园面积累计达到55.3万亩,户均6.6亩,其中苹果47万亩。已建成了3个五万亩乡镇,7个三万亩乡镇,172个千亩以上果树专业村。果品总产量达到40万吨,总产值达到20亿元。

泾川全县挂果园面积16.32万亩,成功注册“泾川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果产业发展在现代产业园、链条延伸、效益提升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泾川县将打造泾河流域苹果优势产业集群,实施老果园改造,争创国家级苹果老果园改优示范县,2021年将新建矮化密植果园1000亩,建设矮化苗木繁育基地,建成1座大型种苗交易市场,满足农业推广矮化苹果种植。

在泾川县党原镇、飞云镇矮化密植苹果设施园,矮化果园成片,已初具规模。全县完成绿色标准化果品基地认证30万亩,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因素

甘肃白银靖远适合种植高效中药材。

甘肃白银靖远土层深厚,日照充足,非常适合种植耐旱和较耐旱的中药材。要种植高效中药材必须土壤深厚肥沃,这样有利于中药材的成长,日照充足为高效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积累提供了优良的基础,干旱又抑制了植株的快速成长,满足了种植高效中药材的所有条件,所以甘肃白银靖远适合种植高效中药材。甘肃靖远县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产业重点培育,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41万亩。按照中药材种植基地生态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以中药材主导品种、特色品种为依托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形成以高扬程灌区为主的枸杞种植基地,以干旱半干旱山区为主的甘草、板蓝根、红花、柴胡等种植基地。选择甘草、党参、黄芪3种药材作为试验品种,发展中药材种植15.41万亩,年产干药材2734万公斤,总产值9.56亿元,中药材产业逐步成为当地农民创收致富的新兴产业。靖远县属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每年均气温8.9℃左右,每年极端最高气温35.1℃,每年均降水量240mm,每年蒸发量1634mm,每年平均日照时数2696小时,无霜期165天。

甘肃中药材种类

1.瓜州蜜瓜 

  甘肃省瓜州县以盛产瓜果出名,早在唐代,就已使用“瓜州”这一名称。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蜜瓜种植,种植面积已达8万多亩,产品远销国内多个省市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安西,古称“瓜州”,自古就以盛产“美瓜”而名扬中外,生产的“瓜州蜜瓜”有4个系列30多个品种,质脆汁多,香甜可口,清爽宜人,含糖量达14%一19%。

2.庆阳苹果

      庆阳位于北纬35°14′28″—37°9′13″之间,海拔1100米–1600米,属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具备优质苹果生产的全部7项主要生态指标和6项辅助指标,是全国优质红富士苹果最佳适生区。西峰、庆城、宁县、合水、正宁、镇原6个县区被列入全国苹果生产重点县。庆阳栽培苹果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

3、苦水玫瑰

  兰州市永登县苦水乡是全国著名的“玫瑰之乡”,苦水玫瑰以其迷人的馨香驰名中外。每当春夏季节,这里鲜花盛开,姹紫嫣红,到处飘期着玫瑰的芳香,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游客。玫瑰的用途很广,经济价值极高,玫瑰花是做糕点、酿酒的必备香料,玫瑰油是香烟、香皂、香水和高级化妆品的主体原料。苦水玫瑰质量好,用它提取玫瑰油。

4、秦安苹果

  秦安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是全国北方落叶果树栽培的最适宜区,也是国内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尤其以苹果为主的果树面积达33.29万亩,年产优质果品1.8亿公斤,实现产值2.16亿元,其中苹果面积21.11万亩,结果面积10.4万亩,年产优质苹果10136万公斤。

5、武都花椒

  武都地处甘肃南部,地处西秦岭南荣南麓,甘、陕、川三省交界地带,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林草茂盛,资源丰富,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美称。居长江水系白龙江中游的武都区自古就是优质花椒的故乡,素有“千年椒乡”之美誉。又以花椒品质优异,民间冠以“大红袍”之称。

6、岷县当归

   岷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山区,洮河中淤。这里高寒阴湿,雨量充足,最适宜当归和其它中草药材的生长。 据史-载,岷县当归已有1400多年历史。 当归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肥大,叶为数回羽状复叶,夏季开白色花,复伞形花序,果实长椭圆形,侧棱有广翅。中医学上以根入药。

7、定西马铃薯

  定西马铃薯 甘肃省的马铃薯产量名列全国,而定西县马铃薯产量又是甘肃省之首,所以,定西市委、县政府把发展甘肃定西县的马铃薯种植及销售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加工销售不断增值,经济效益日益突出。    

8、陇西白条党参

  地域范围 陇西县的首阳镇、福星镇、马河镇、碧岩镇、柯寨乡、德兴乡、双泉乡、文峰镇、巩昌镇、菜子镇、通安驿镇 特定品质  陇西良好的种植条件造就了白条党参的优异品质:其状呈圆柱形,芦下3厘米~5厘米处最粗,长15厘米~45厘米,直径0.4厘米~1.8厘米,具蛇形根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

9、陇西黄芪

  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已成为西北地产中药材生产、销售、种苗繁育和信息服务中心。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先后吸引了三九集团、千金药业、恒利药厂等企业在我县建基地、办企业、搞合作。

10、玛曲牦牛

  有着“亚洲第一天然优质牧场”美誉的甘肃省玛曲县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高原牦牛和优质肉羊等高原畜牧业,并形成了由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化发展的县域优势产业。近几年来,在“天玛生态”等大型龙头加工企业引领下,玛曲县畜牧业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专业化、标准化养殖规模化。

甘肃盛产什么中药材

甘肃省十大特产

(一)瓜州蜜瓜

  瓜州蜜瓜,甘肃省瓜州县特产。瓜州县种植蜜瓜历史比较悠久,特别是该县瓜州乡所产白兰瓜、黄河蜜等蜜瓜品种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走俏市场。瓜州蜜瓜有4个系列30多个品种,质脆汁多,香甜可口,清爽宜人,含糖量达14%一19%,是消暑止渴的佳品。有诗赞曰:'冰泉浸绿玉,霸刀破黄金;凉冷消晚暑,清甘洗渴心'。2011年,列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二)庆阳苹果

  庆阳苹果,甘肃省庆阳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该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层深厚,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宜于苹果等果树生产,果树栽植历史悠久。所产红富士、新红星、秦冠等苹果,个大、色艳、质脆、味香甜,远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及东南亚、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多次参加国家、省部、地市果品鉴评会,并获奖。

(三)苦水玫瑰

  盛产于甘肃兰州市永登县苦水镇的玫瑰,是兰州市市花,历经200多年的栽培,形成了闻名遐迩的'苦水玫瑰'品牌,其特点是花繁汁多、清香纯正,苦水镇也因此享有'中国玫瑰第一乡'的美誉。其花朵主要用于食品及提炼香精玫瑰油,玫瑰油要比等重量黄金价值高,主要应用于化妆品、食品、精细化工等工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苦水玫瑰的深层次开发,苦水玫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日渐凸显,产品附加值越来越高,用途越来越广泛,现已成为集观赏、油用、食用、药用、酿酒及香料等多种用途于一身的特色经济品种。

(四)秦安苹果

  秦安苹果,甘肃省秦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秦安苹果果实外形端正高桩,整齐均匀。果面细腻,着色面积60%以上,光洁度高,果点小。果皮薄,果肉黄白色,肉质细脆,汁液多,果核小。2018年3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秦安苹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五)武都花椒

  武都花椒,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武都区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是中国花椒最佳适生区之一,花椒种植面积达到百万亩 。武都栽植花椒历史悠久,适生范围广,全区36个乡镇中有34个乡镇适宜发展花椒。盛产的'大红袍'花椒以其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香味浓郁、麻味醇厚、药效成份多、精油含量高等优良品质著称。2012年03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武都花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六)岷县当归

   岷县当归,甘肃省岷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 岷县素有“千年药乡”和“中国当归之乡”之称,是全国有名的道地中药材主产区,境内盛产当归、黄芪、红芪、党参、丹参等名贵中药材238种。岷县当归又称“岷归”,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和1700多年的药用历史。素有“中华当归甲天下、岷县当归甲中华”和“妇科圣药”之美誉。 2002年12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岷县当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七)定西马铃薯

  定西马铃薯,甘肃省定西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定西种植马铃薯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定西马铃薯是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有芽眼,皮红、黄、白或紫色。地上茎呈棱形,有毛,奇数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花白、红或紫色;浆果球形,绿或紫褐色;种子肾形,黄色。2017年12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定西马铃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9年11月,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八)陇西白条党参

  陇西白条党参,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陇西白条党参在陇西县已有千年种植历史,党参根条通直,色泽光白,容汁饱满,质量上乘。2003年,“陇西白条党参”获得了国家质监总局的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得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陇西白条党参”证明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 2016年12月2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陇西白条党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九)陇西黄芪

  陇西黄芪,甘肃省陇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黄芪是甘肃陇西县著名特产之一,其生长气候高寒阴湿,土地肥沃疏松,具有黄芪生长独特优越的地理条件。黄芪由陇西栽培的历史悠久,独享其名。其性微温,味甘,属无污染产品。

(十)玛曲牦牛

  玛曲牦牛,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玛曲牦牛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养,能适应青藏高原高寒牧区严酷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有畜种之一,其抗病力强,体质结实,结构紧凑,毛色以黑色为主,多数有角,肉乳兼用,以肉为主。玛曲牦牛肉膻味小,香味浓,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矿物质和营养成分。 2016年8月16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玛曲牦牛”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甘肃中药材丰富的原因

一)康养旅游的产生

康养旅游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墨西哥。目前,康养旅游发展主要来源市场是欧美国家,旅游目的地主要是欧美地区等非传统发展中国家。

(二)发展中医药旅游的背景和养生理论基础

养生理论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或方法来护理人类生命的主观和客观行为,或根据人类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而采取的所有物质、精神和心理护理活动。随着人们对旅游业更深层次的认识,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中医药旅游就是在这种状况下逐渐兴起。

(三)全国康养旅游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共有450多个景区、度假村和酒店等机构开设中医药康养旅游,90多家中医药机构从事中医、足部护理、按摩、水疗、药浴、美容理疗等中医药康养服务。

二、甘肃省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的产业基础

(一)甘肃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

甘肃旅游自然资源丰富,冰川、沙漠、戈壁、绿洲、石窟、文物、草原、马场、森林、高山、峡谷、瀑布、天池、沼泽、梯田、黄土、雅丹地貌、革命圣地、神话传说、魔鬼城、民族风情等等。甘肃是华夏古文化的发样地之一,完整保留了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政治文化等多种文化遗迹,系统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八千年历史。甘肃省所拥有优越的中医资源优势,被称为千年医药乡,全省主产将近300种中药成为国家重点医药品种,拥有1600多种药用资源,是重要的药材产区。

(二)甘肃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现状

1.建设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2013年11月,甘肃陇东南地区启动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创建。2015年11月,甘肃省推介五市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品,并与省内外旅行社签署了合作协议。

2.建设养生旅游产业园。甘肃省发展中医药保健养生旅游基地的首要保障就是省内生态环境多样性,中医药历史文化和中草药种植等优势。同时,建设一批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业园、产业基地。

3.形成特色的保健旅游品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优势,开发出类型丰富、优势明显、吸引力强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品,形成特色的中医药生态保健旅游品牌。

三、甘肃省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行业标准与规范

目前,我国中医药康养旅游标准几乎空白,因为没有完善的消费标准作为参考,旅游消费者只能从旅游供应商提供各种旅游产品进行挑选,随之而来的是供应商进行虚假宣传,而消费者跟风消费的趋势愈演愈烈,导致中医药康养旅游行业时常发生消费者投诉,消费争议频发,消费者满意度低,市场价格波动等问题。

(二)产业链不完整导致行业聚集性差

中医药康养旅游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产业完整性尚未达到行业标准,由于前端产品设计的形式相对薄弱,以中医药康养旅游为主题的体验服务,产品推广和营销网络发展跟不上步伐,中医药康养旅游终端服务质量和满意度评价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中医药康养旅游产业链三端缺乏有机的整合与联结。

(三)基础条件薄弱以及品牌特点缺乏

当前甘肃省的中医药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无法像发达地区一样投入大量财政资源,农业基础薄弱、高寒阴湿的六盘山、秦巴山区等连片贫困地区是甘肃中药材主产区,由于中医药康养旅游品牌效应尚未形成,中医药康养旅游和健康旅游企业的品牌特点不突出,导致旅游消费者对中医药康养旅游的产品差异性触觉相对较弱,缺乏全国性、地域性影响较大的中医药康养旅游品牌。

四、促进甘肃中医药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政府加强康养旅游行业标准化管理

中医药康养旅游标准化管理制度应涵盖中医药康养旅游行业规则、中医药康养旅游标准体系、康养旅游市场准入制度等,形成规范中医药康养旅游自律发展的完善机制。强化中医药康养旅游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的储备;确立中医药康养旅游行业的规则,包括:产品信息公开、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确保产品的品质与质量基本要求等。

(二)行业促进康养旅游系列产业链完善

在宏观层面上,行业通过引导技术、资金、人员、信息等元素到中医药康养旅游产业中聚集,发挥产业链的规划和导向作用;在微观层面上充分发挥区域财税政策改革和区域财税政策优惠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康养旅游企业的发展,鼓励外商和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中医药康养旅游项目的投资与支援。

(三)景点挖掘自身特色大力构建品牌体系

景点需挖掘自身特色,建设健康体验观察基地,通过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进行珍贵中草药栽培,发展田园生态和休闲旅游健康体验场地;同时注重中医药养生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发展医疗浴、沙疗、泥浴等系列养生项目,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构建属于自身的品牌体系。

(四)推动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

建立中医药康养旅游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培育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积极利用现有的中医机构和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加强对中医药康养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外语、旅游、中医药基础知识及相关技能的培训,加强中医药康养旅游企业和实用人才培训,联合开展导游和讲解员培训,培养涉外经验丰富的中医药康养旅游管理、营销、策划、创意人才,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医药康养旅游人才队伍。

甘肃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本文以中医药康养旅游为研究主体,通过深入分析甘肃省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的产业基础,了解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并提出促进甘肃中医药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对发展甘肃省中医

药康养旅游产业意义深远

甘肃中药材分布特点是什么样的

甘草、麻黄、人参、黄连、细辛。

1、甘草。

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等地。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

2、麻黄。

生物碱含量丰富,是提取麻黄碱的主要资源。木质茎少,易加工提炼;由于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处。

3、人参。

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人参的别称为黄参、地精、神草、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

4、细辛。

细辛喜冷凉气候和阴湿环境,多生于林下荫湿处山沟腐殖质厚的湿润土壤中,喜土质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在无遮阴、干燥、黏重的土壤和低洼积水的地块不宜种植细辛。

5、黄连。

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000-1900m的山谷凉湿荫蔽密林中。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道地药材何处寻(聚焦·关注中药材质量(上))

甘南中药材分布

岷县人口有48.4万人,岷县共辖18个乡镇,310个村(社区)。其中9个镇、9个乡,分别为:岷阳镇、蒲麻镇、西寨镇、梅川镇、西江镇、闾井镇、十里镇、茶埠镇、中寨镇、清水乡、马坞乡、寺沟乡、麻子川乡、秦许乡、禾驮乡、维新乡、申都乡、锁龙乡。 岷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是甘南草原向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海拔2040-3754米,素有“陇原旱码头”之称。 气候为高原性大陆气候,低温干燥,自然灾害频发。岷县有中药材、畜草、矿产、水电等资源,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为36.33亿元,是国家级扶贫困县和六盘山片区58个重点贫困县之一,贫困发生率17.27%。

甘肃的中药材主要有

甘肃平凉地区可以种植中药材主要有党参、黄芪、甘草、大黄、贝母、冬花等150多种。山药、百合、蕨菜、甲鱼等极具地方特色,皮毛肉类远近闻名;川区以果、菜为主,特别是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支柱产业之一。

平凉是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交汇几何中心“金三角”,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

平凉是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经济作物主产区,盛产苹果、小麦、玉米、谷类、荞麦、油菜、胡麻、林果、烤烟等,具有开发“两高一优”农业的广阔前景,曾与庆阳地区以“陇东粮仓”闻名遐迩。市上和七县(区)先后获农业部、国务院“粮食生产先进地区(县)”荣誉奖。旱作山区盛产胡麻、葵花、土豆、莜麦和豆类等,阴湿山区林草茂盛,是西北各类中药材的重要产地.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7fbAG4GA1FSCA.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1048秒, 内存占用1.96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