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茎刺,又名皂角针,性味辛温,具有消肿脱毒,排脓,杀虫的功效,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症以及皮癣、麻风等。
皂角刺可以与黄芪配物,可以用于治疗疥癣麻风。药理研究显示,皂角刺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具有抗菌、抗炎、抗过敏、抗凝血、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临床上也可以用于治疗座疮,腰椎间盘突出症,面部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阑尾炎,前列腺增生,慢性盆腔感染,乳腺小叶增生等。
皂角刺始载于《图经本草》。苏颂谓皂刺与米醋熬嫩刺作煎,涂疮癣有奇效。
《本草纲目》将本品列于皂荚项下。李明珍云:治痈肿妒乳,风历恶疮,胎衣不下。又云:治风杀虫,功与荚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耳。
皂角刺的用处:
1、消肿排脓:皂角味辛温咸,有消肿拔毒。排脓之功。《本草汇言》:“皂荚刺,拔毒祛风,”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于疡毒药中为第一要剂,又泄血中风热风毒,故而风药中亦推此药为开导前锋也。”
2、搜风拔毒,:本品辛成,温。辛能散,能行血行气,成能软坚散结,温能搜风,活血祛瘀。托里排胀,常用于厉痈,癣疮等证。
3、行气理气:本品味辛减温,入肝肾经,有行气行血,温经通络,活血祛瘀,催胎衣下行之功,常用于胞衣不下,妒乳,闭经等证。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