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药走向世界,目的是让中医药优质的健康医疗服务惠及世界、造福人类。目前,中医药服务已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逐渐为五大洲的民众所接受,尤其是针灸、气功、太极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友人的喜爱。这说明,中医整体医学、整体健康的观念和方法是有效的,大众是受益的。中医将生命看成脏腑经络相贯相连的整体,将人看成与天地相通相应的整体,通过日常生活中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的调节,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达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和不得大病的目标。
让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中医药是我国先民在天人合一哲学理念指引下,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伟大发明创造,几千年来一直护佑着中华儿女的健康繁衍。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统计,从战国至1949年,存留于世的中医药图书共计12124种。加上陆续发现的中医药出土简帛文献和传世的孤本、秘本,中医古籍数量相当可观,深入挖掘大有可为。同时,要挖掘传统文史哲和科技典籍,特别是《道藏》中与医药养生相关的宝贵资源。这些都是“物”的资源。此外,还要重视“人”的资源。关注健在的国医大师和各级名老中医专家,做好口述史研究和人类学田野调查。
传承好中医药,要求我们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使记载在古籍、融入在生活、使用在临床的中医药理念、方法生动起来,彰显时代价值,释放文化魅力,服务大众健康。
扩展知识: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
2020年3月27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26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2003年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4号公布)”予以废止。
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16年12月25日通过,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1997年,以国家科技部牵头,由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参加,成立了国家新药领导小组,组织全国百余名专家提出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规划,启动实施了中药现代化工作。全国的中医药现代化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研发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功地开发出一批中药新品种,中药防治疾病的重要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制定了一批重要的中药基础标准和符合中药特点的科学规范,中药产业标准规范建设初见成效。同时,中药现代化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发挥了显著作用。2005年4月前,内地已建立了44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8个省份规范化种植面积达92万公顷。同时,随着超临界萃取、膜分离、沸腾造粒等生产技术和工艺的突破,中药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中药企业规模、效益也不断提升。涵盖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的现代中药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发展。
2005年初,中国医药网与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联合推出中医药栏目,旨在收载和发布中医药基础知识、中医药资讯、中药材行情以及中医养生和药膳食疗等方面的信息,同时介绍当代名中医并收载难病诊治与针灸推拿等方面的资料以及相关中医文献
中医类教材如,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针灸学(上海科技出版社),中医内科学着几门大课都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其余如中医思维学,中医辨证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医发展史这些事人民军医出版社,政治四门课程全国用的教材都一样,其余的可能会有一些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的书,比如肌肉骨骼系统基础生物力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不过很少,个人比较喜欢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的西医类教材,比较全面一些,中医类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的也不错
《穆天子传》、《竹书纪年》、《甲骨文》、《敦煌文书》《老子》甲乙本、《黄帝内经》《周易》、《战国纵横家书》、《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晏子春秋》等
一)先秦医学成就
1.战国时期扁鹊,汉族,姬姓,秦氏,名越人(秦越人),又号卢医,传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人们借用了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望闻问切,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脉学之宗。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因此,医学界说他是“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被世人尊为医祖。
2.《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被列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医学之祖”“医之始祖”之称。
(二)汉朝医学成就
1.东汉张仲景被称为“医圣”。他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该书论述四诊疗法,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被称为“万世宝典”,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
2.《医方经》是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记载了几百个药方。
3.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在李时珍出版《本草纲目》之前,该书一直是被看作是最权威的医书。
4.东汉华佗是当时的名医,被誉为“神医”。他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他精通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并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他还发明了五禽戏,即虎鹿猿熊鸟,是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三)唐宋医学成就
1.孙思邈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著有《千金方》,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2.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具有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
3.宋朝法医宋慈所著《洗冤录》又称《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它比国外最早由意大利人菲德里写的法医著作要早300多年。
(四)明朝医学成就
《本草纲目》由明代李时珍撰写,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五)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战国末年成于魏国的《竹书纪年》和《史记》记载了五帝的一些事情,而且这两部古籍记载的内容差异十分大。
目前考古出土的文物是商朝,根据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基本和古书中记载的一致。然而,夏朝的文物却是从未出土过,只是空有古籍中的记载,无法当做信史来看。
但是,根据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金文来看,当时的文字已相当成熟,那么在商朝之前是应当是存在一个王朝的,这个王朝就是史记中的夏朝,不过目前尚无出土文物佐证。
至于三皇五帝这种部落联盟时期甚至更遥远的上古历史,想要探寻真相就更加遥遥无期了
1.造纸术
发明者:蔡伦改进,也称为“蔡侯纸”,他总结前人的丝质经验,改变原材料,换了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造就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
简介:先前古人,文字记录用竹简,羊帛,牛帛,丝绢,绸缎,动物骨甲,石板,造纸术的出现,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大约在公元2世纪,出现用树皮,麻制品来书写的记载,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
历史意义:造纸术在7世纪经朝鲜传到日本,8世纪中叶传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到12世纪,欧洲才仿效中国的方法开始设厂造纸。对世界造纸业的发展及人类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影响,其贡献不可估量。
2.指南针
发明者: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发明者无从考究,不过可以从大量历史文献中发现蛛丝马迹,战国时期,有指南工具──司南,春秋时代,人们可以软玉和硬玉制成司南,东汉时的王充的著作也有记载,《梦溪笔谈》沈括的补笔谈中谈到了摩擦法磁化时产生的各种现象。
简介:N代表北(north),E代表东(east),W代表西(west),S代表南(south),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
历史意义: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利用指南针航海,打开了世界市场,欧洲人却建立大量的殖民地。
3.火药
发明者: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求长生不老药,不停实验,而得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范子叶然》的记载,春秋时代中国就出现火药,开始作用与民间民生应用。
简介:《战国策》中,有方士向荆王献不死之药的记载,火药起源于古时的炼丹术,最早出现了人造的化学药品,如硫化汞等,在唐朝中期有个名叫清虚子的,有火药的炼制方法,之后流落到军事家手上,有记载唐朝有使用火药的,俩宋时期,已经到达巅峰,战争中的火攻,直接作用火药,明代的火器已经有很多创意,有位万户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飞天人。
历史意义:中国的火药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首创作用,火药动摇了西欧的封建统治,昔日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渐衰落了!火药的发明大大的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重要支柱之一。
4.印刷术
发明者:现在普遍版本认为毕昇是发明者,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朝虽然出现活字印刷术,但并未普遍使用。
简介:先秦时期,出现印章,秦朝蒙恬发明了书写工具,战国,有了印刷术,晋代,出现了雕版,唐朝(7世纪左右)发明了雕版印刷,北宋时期(11世纪左右)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然后一直延续至今。
历史意义:中国的木活字技术大约14世纪传入朝鲜、日本,朝鲜人民在木活字的基础上创制了铜活字,历经新疆传入欧洲,那时波斯,加速了欧洲文化发展,文艺复兴得以出现,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最早使用印刷术的国家。为人类历史上最光辉的篇章,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人类的先进思想得以流传下来。
是冬不按蹻。
【“按蹻”的来源及含义】
《黄帝内经》记载了“冬不按蹻”。想要说清楚冬天能不能按摩,需要弄清楚什么是“按蹻”,以及与出现在《内经》中其他类似词语的区别。“按蹻”在《素问·异法方宜论》《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多处出现。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按,下也。从手,安聲”;“蹻,举足行高也。从足,乔声。”由此可见,“按”和“蹻”是两个意思,一个指手,一个指足,“按”就是说手臂向下的动作,“蹻”是下肢抬举的意思。从字面理解,“按蹻”也可能指弯腰手伸向鞋子的动作。
“按蹻”即按摩的别名1973年,在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医书共有15种(一说14种),其中有一幅残碎的帛画,命名为《导引图》,从中可以看出44种导引动作,且有几幅酷似前文所述“导引”“按蹻”的动作,且每幅图旁边附有名称,从残存的个别名称中可以看出其动作的作用或者功效,已经具备了华佗所创“五禽戏”的雏形。由此,可以说《黄帝内经》中的“导引”“按蹻”并不单指字面意义上的简单动作,而是多种肢体运动的代称,现在多认为是推拿、按摩的别名。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