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丸和柴胡舒肝丸有什么区别?

 2024-07-10  阅读 1080  评论 0

摘要:血府逐瘀丸和柴胡舒肝丸有什么区别?想区别血府逐瘀丸和柴胡舒肝丸并不难!大家跟着笔者的思路走。首先,我们从字面上简单理解一下:血府逐瘀丸中“血府”是什么?中医上讲,“脉为血之府”。“血府逐瘀”意味着祛除

血府逐瘀丸和柴胡舒肝丸有什么区别?

想区别血府逐瘀丸和柴胡舒肝丸并不难!大家跟着笔者的思路走。

首先,我们从字面上简单理解一下:血府逐瘀丸中“血府”是什么?中医上讲,“脉为血之府”。“血府逐瘀”意味着祛除脉道中的 淤血。

柴胡舒肝丸中“柴胡”本身就有疏肝的功能,另外,为什么要疏肝呢?肯定是肝郁了呗!而肝又有调畅气机的功能,肝郁必然会伴有气滞。因此,柴胡舒肝丸是能疏肝理气的丸药。

接着要更深入地理解这俩药,我们还需从它们的成分着眼:一、血府逐瘀丸:炒桃仁+红花(君药)、川芎+赤芍+牛膝(臣药)、地黄+当归+桔梗+麸炒枳壳+柴胡(佐药)、甘草(使药)。

桃仁有苦味泄降、甘润多脂的特点,是活血祛瘀的要药,并且活血力强,甚至有“破血”之功;红花有辛散温通的特点,能活血而通畅经络并散瘀止痛。两者不分伯仲,在整药中共显“君主之威”;川芎与赤芍也都助君药活血祛瘀,因此两者并驾齐驱在整药中共效臣药之力;牛膝也能逐淤血、通经脉,并在整药中肩负着臣药的另一使命——引血下行。

当归能补血活血而加强君臣之药的治疗作用,显然担当了佐助药的角色;生地黄能清热养阴生津从而减缓君臣药活血的烈性,担当了佐制药的角色;桔梗质轻上浮,专走肺经,善于开宣肺气同时载药上行;枳壳微寒苦泄,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呈沉降趋向,两者一升一降为君臣之药开辟气的通道,顺理成章也是佐助药;柴胡轻清升散,既疏肝解郁又升举阳气,依然并肩桔梗而为佐助药;甘草是调和药性的使药。

由此可见,整方特点是,活血与行气相伴,祛瘀与养血同施,一升一降并用,做到了气血同调,完美诠释了君臣佐使的配伍意义。如果我们对以上的方解还是有盲区,那么笔者再以更通俗的语言来告诉大家:血府逐瘀丸是治疗血分病中的淤血证的。它的功效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淤血内阻所至的头痛或胸疼,其痛如针刺且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内热眩晕,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易怒并伴有唇暗、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等。此外,脉象是涩脉。了解了该药的字面意思、方解、功能主治,其注意事项我们也不能忽略:1.由于祛淤药均易耗伤正气,所以不可久服,而应中病即止。

2.由于活血药易动血伤胎,所以孕妇以及月经量多者忌用。

二、柴胡舒肝丸:柴胡、薄荷疏肝;酒白芍柔肝;麸炒枳壳、醋香附、陈皮、炒青皮、乌药、木香理气;姜半夏降逆止呕;紫苏行气宽中;炒槟郎消积行气利水;醋三棱、醋莪术活血祛瘀;炒山楂、炒六神曲消食;防风胜湿止痛;豆蔻、姜厚朴芳香化湿;黄芩清热燥湿;茯苓利水渗湿;当归润肠通便;酒大黄泻下攻积;甘草补气。

我们放眼一望,这些成分的队伍好“壮观”!同时,或许大家会觉得有点凌乱!没关系,下面,我们从分析病因病机开始寻找其配伍规律。

通常,情志不舒或饮食劳倦而引起的肝胃不和,不但削弱了胃的消化能力而导致饮食完谷不化。也牵连了脾,使脾运化精微与水液的功能失调,导致水湿内停。水湿与食积堵塞气道,从而产生气滞;另外,肝郁又是形成气滞的另一原因。因此,方中配以山楂、神曲来消食化积;茯苓、防风、豆蔻、厚朴、黄芩来“治水湿”;当归来润肠;大黄来助力药物泻掉浊物与水湿。并且,柴胡、薄荷、白芍起疏肝与柔肝作用,从而使其功能得以恢复。

至此,柴胡舒肝丸的字面意思、成分、病机、方解也都理清了,接着笔者同样给大家做个通俗的小结:柴胡舒肝丸是和解剂。它的功效是疏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协痞闷,食滞不清,口吐酸水等症。柴胡舒肝丸注意事项:

1.孕妇及月经量多者忌服,因为有行气活血成分,会导致流产以及增加经血量。

2.身体虚弱者不宜服用此药;并且此药不宜久服。因为理气药久服易克伐正气,所以需中病即止。

综上所述:血府逐瘀丸与柴胡舒肝丸的区别是:前者是治疗血分病中淤血症的。其功效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淤血内阻的头疼与胸疼等(具体病症在文中划横线处找);后者是和解剂。其功效是疏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等(具体病症在文中划线处找)。最后,笔者想说,“打蛇打七寸,治病找准因,药品区别看核心”。只要我们抓住药物的特性,那么区分药物并不难,大家觉得呢?关注执业中药师“药文汇”,分享客观严谨的医药健康常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6afB24DB1tWCVg.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3849秒, 内存占用1.86 MB, 访问数据库17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