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中君指君药,即主药,起主要治疗作用,是对疾病起决定疗效的药物,或主导治疗的主要方面;臣是臣药,辅助主药起治疗作用。
方剂中方指医方,剂,古作齐,指调剂,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最早的方剂。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部分组成。现代科学技术为方剂的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和剂型研制等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临床应用方面,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针对现代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 广泛使用古今方剂。对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精神神经系统等疾病以及传染病、肿瘤等都有较显著的疗效。
中文名
方剂
外文名
prescriptions
出 自
《隋书·经籍志》
时 期
战国时期
最佳方剂中的药物必有“君、臣、佐、使”的配伍。精准的用药方案,对药物的用量特别讲究。这类方剂不但药效高,对人体还能起到阴阳平衡的调节作用。
用药如用兵。顾名思义,“君”指的是君药,是针对主要的病症起到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就是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疾病的药物;“佐”即佐药,一般是辅助君药和臣药的药物;“使”则是使药,可调和诸药的药性,起到调节药效的作用。
按“君臣佐使”开药方,既可使不同的药物有个主次之分,还能相辅相成互补协调药性,形成一股强大的药效,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想了解更多健康养生知识,请关注本头条号,点击「在线药师」为您解答各种健康问题!
解释: 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出处:清.张志聪《神农本草经》
原文节选:“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
译文:上品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益气延年轻身神仙者,本上品;中品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有毒,无毒,斟酌其宜,欲治病补虚羸者,主中品;以下品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除痼疾者,本下品。
扩展资料
1、君药:即在处方中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组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2、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症的药物。
3、佐药:为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药、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4、使药:意义一是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1.君药是指方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按照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是方中不可或缺的药物。
2.臣药是协助加强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亦或是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在方剂中药力小于君药。
3.佐药分为三种,一是佐助药,协助主药治疗兼证,二是佐制药,起抑制主药的毒性和峻烈之性的作用,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疾病之需,配伍少量与君药性味或作用相反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药力一般小于臣药,用量较轻。
4.使药起引导各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各药的作用。在方中药力弱,用量较轻。
中医里面的“君臣佐使”药在以下分别做出解释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
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①佐助药,配合君、臣加强治疗作用,或者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②佐制药,用以消除、减弱君药、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君、臣药骏烈之性的药物。
③反佐药,病情重的时候,配用和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想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使药:①引经药(就差不多是药引子的意思)②调和药,调和方中的药物。
君臣佐使的提出借用了古时候对国家官吏设置的提法,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4种人,后指中药处方中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在一个方剂中,君药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药物。
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它的药力小于君药。
佐药,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使药,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灶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使药的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