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切片要多久,人参切片需要蒸吗?

 2023-08-02  阅读 658  评论 0

摘要:1. 人参切片需要蒸吗?人参经过蒸煮之后补血作用会比生用效果更好一些。人参在蒸过之后就需要第一时间的去除水分来晾干再晒干,然后再将人参放在家里阴凉的地方,这样保存的话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如果人参在蒸好之

1. 人参切片需要蒸吗?

人参经过蒸煮之后补血作用会比生用效果更好一些。

人参在蒸过之后就需要第一时间的去除水分来晾干再晒干,然后再将人参放在家里阴凉的地方,这样保存的话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如果人参在蒸好之后没有立刻按照上述方法来处理的话,人参可能保存的时间就没有那么久了。只可以根据人参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可不可以食用了,如果长毛了那就说明变质了,不可以食用了。

2. 人参切片好还是整根好

人参和枸杞是进酒最好东西,原因是人参和枸杞有补气作用,和白酒泡在一起是绝配

配方:人参,枸杞,50度以上纯粮食白酒4000毫升。

做法:将人参烘软切片(也可整根泡),枸杞除去杂质,用纱布袋装药扎口备用。白酒装入酒坛内,将装有人参、枸杞的布袋放入酒中。酒坛加盖密闭浸泡10~15日,即可饮用。

3. 人参切片能直接吃吗

人参凉晒还是整支晒比较好。首先是在凉晒过程中好打理,再者人参的微量元素流失的不会太多。人参在凉晒加工过程中,人参本有的微量元素一定会有所流失,这也是鲜人参为什么比加工好的人参要好很多的原因。

人参片的加工是在整支人参哂到七八分干的时候再切片。这时的整支人参软硬度正适合切片,而切出来的参片更容易干透。所以,最好不要用鲜参加工参片。现吃可以。

4. 人参切片蒸多久

人参经过蒸熟晒之后补血作用会比生用效果更好一些。

人参在蒸过之后就需要第一时间的去除水分来晾干再晒干,然后再将人参放在家里阴凉的地方,这样保存的话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如果人参在蒸好之后没有立刻按照上述方法来处理的话,人参可能保存的时间就没有那么久了。只可以根据人参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可不可以食用了,如果长毛了那就说明变质了,不可以食用了。

5. 人参要切片煲汤吗

1、冷藏后切片。

可以把家中的干人参用纱布包起来,在包以前把纱布在冷水中醮一下,包好以后把人参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过一夜的时间,在第二天取出以后就会发现人参已经变软,这时再把它切成片状就会特别简单了。

2、湿水湿润后切片。

在切人参以前,可以取一块干净的新纱布,然后在醮取一些五六十度的温水,把纱布包在人参的外面,让人参变得湿润一些,过一段时间可以用手捏动一下,如果人参就软,就可以直接切片了,如果一次食用不完可以把剩下的人参放在阳光下晒干再保存,但是切忌人参放在水中泡软那样会让人参的营养成分大量流失。

3、低温烘烤后切片。

人参可以在低温烘烤以后切成片状,因为人参中有一些油性存在,用低温烘烤以后会让人参变软,大家可以把电炉子找开,等电炉丝发热以后关闭,用余热去烘烤人参就可以。

6. 人参切片需要蒸吗怎么蒸

烘烤软化:将人参置于烤箱中,低温烘烤约数分钟,加热软化到人参可用双手稍微弯折后,就会变得非常好切了。

除此之外,也可用

沙浴软化:将炒货用的黄沙放入锅中,份量可盖过人参即可,炒至沙子略出蒸气时,将人参埋入,文火加热,轻轻晃动锅子,用筷子轻触人参表面发软即可切片。

水蒸软化:将蔘须剪下,人参放入碗中,上方盖一张厨房纸巾,避免水蒸气过度渗透人参,放入锅中隔水蒸煮片刻,待蒸气冒出后2-3分钟即可切片

7. 人参切片一般切多厚

在中医药方面宋朝以前是汉制,宋朝到解放前用的是宋制

升是体积单位,1升=液体200毫升

参考:

汉代度量衡的转化

1.度量衡制

要用好《伤寒论》中的方剂还要注意它的药物用量问题,伤寒论中用的是汉代的度量衡,和我们现代的不同,所以我们要考证汉代的度量衡。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吕立国

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说: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就是说1200个黍米重12铢,两个12铢是一两。明确的指出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度,用量单位和进位关系。单位应用了铢、两、斤、钧、石。石这里读shi,在后来读dan,是个衡量单位。

北京博物馆里有汉代司农铜权,是东汉国家最高的管理农业的行政部门,它所制定的标准的衡重器具,实际称下来汉代的1斤=250g,汉代的1两=15.625g,约等于15g。

容量单位,还是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千二百黍实其龠(yue),合之为合(读ge),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这是五个容量的计量单位。还是通过文物来考察它实际容量。结果是:1合=20ml 1升=200ml 1斗=2000ml。故麻黄汤每次服用8合,就是160ml,桂枝汤每次服用1升就是200ml,和现在的用量差不多。

《伤寒论》中还用到了度量,如五苓散说白饮和服方寸匕,麻子仁丸中说厚朴用1尺。那么1寸和1尺究竟是多少呢?还是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一黍为分(这句不是原话),“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所以分、寸、尺、丈、引是汉代关于度量的5个计量单位。进位关系都是十进位。从中国科学计量研究院收集的全国博物馆所保存的14把汉代尺子测量来看,1寸=2.3cm,1尺=23cm,三国大将关羽身高8尺,也就是184cm,相当于女排郎平的高度。

汉朝后是晋朝,晋朝在衡重的两和铢之间加了分,6铢=1分 4分=1两。在《伤寒中》只有一个方子用了分,就是麻黄升麻汤,显然在仲景时代是不会用分来最单位的,是后人在传抄的时候进行了换算,或者这张方子不是仲景的方子。在《金匮要略》中出现了许多用分作为计量单位的方子,肯定是晋唐以后的人在抄写时给改过的,不是张仲景原来的东西。当然有的方剂如三物白散,说桔梗三分,巴豆一分,贝母三分,这个分不是实际的衡重单位,而是药物之间的剂量比例,是份的意思。四逆散中各十分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金匮要略》中好几张方子是用分作为计量单位。

晋朝到宋朝,我国的度量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1斤从200g上升到了600g左右,1升从200ml上升到1000ml,1尺从23cm上升到了33cm。在不到100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为什么呢?根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员他们的理解认为,在这个时期地主收租想多收一些,国家收税想多收一些,于是有的地主偷偷的把斗给扩大了,后来大家都这么作,国家就从新制定度量衡了。但是到宋代以后一直到清代的库平制,中国的度量衡制基本就稳定了下来。没有随意扩大,主要是我国的经济发生了变化,地主收租,国家收税不再单纯的收粮食,而是收银子或银票,再改度量衡已经失去了意义,所以就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晋、唐、宋的度量衡发生了变化但是,当时国家规定,医药和天文是关系到人命和国家兴衰的大事,故度量衡均用旧制,其他行业用新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它的药物计量仍然保留的是汉制,宋朝以前的中药书都是应用的汉制。宋朝在各方面都进行了改搞,包括中药的服用方法,包括中药剂量,宋朝应用煮散的方法,就是把药物作成粗散,煮过后连药渣一起吃,这是宋朝的独特的服药方法,如果连药渣一起吃的话,药量一定要减少,这样它就用了宋朝当时的度量衡制,从衡重的方面来看,它用了斤、两、钱、分、厘、毫。从宋代到清代,度量衡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故以后的方书基本用的是宋代这种度量衡制。因此说虽然度量衡在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大的变化,但是在中医药方面确很简单,就是宋朝以前是汉制,宋朝到解放前用的是宋制。

2.经方药量的折算

如麻黄汤: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折算过来就是:45g 30g 15g 28g

但是从麻黄汤的煎煮方法上来看: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所以是三次的治疗量,如服药发汗后,不再服用。那么一次量就是15g、10g、5g、9g,和我们现在一次开的麻黄汤的用量是基本上一样的。

再如桂枝汤: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它也是三次治疗量,故折算为: 15g 15g 15g 10g 4枚

换算的时候要记住两点:一是汉代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克,还要记住这个方子分几次吃。如四逆汤等救急的方子是一次服用,而吴茱萸加生姜汤是分五次服用的,这样折合才能准确。

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了解了当地的药物用量习惯后,按照《伤寒论》的比例套用,比如:北京的桂枝常用量是10g ,那么麻黄汤的剂量就是:15g、10g、5g,如果它的桂枝常用量是6g,那么麻黄汤的剂量就是:10g、6g、4g就可以了,这个方法是最简便的。即符合的当地的用药习惯,又符合经方的用量。

《伤寒论》中还有以容量和数量来计算的药物。有的我们现在仍用容量来计量,如水。但是许多我们现在已经不再用容量来计量了,如半夏半升,粳米一升。那么我们今天如何折算呢?可以先折算为现代的容量然后再称重。比如说粳米一升,就用现在的粳米200ml进行称重就是180g。粳米是旱地长的稻子,就是旱稻子。它和水稻是同科属植物,但是在旱地生长。有些人在开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的时候,药房没有粳米,他就告诉病人,回去抓把大米放进取。从理论上来讲大米不能代替粳米,白虎汤证和白虎加人参汤证是热盛伤津津液不足的证候,用粳米在这里是养胃气的,要用大米的话,它除了保胃气的作用之外还有一点利尿作用,所以对于一个热盛伤津的病人,严格的来说用大米是不科学的。半夏半升,我们用半夏100ml,今天称重大概是50g。五味子半升大概是30g。麻子仁丸中的厚朴一尺,一尺当然是23cm,但是宽和厚没有说,我们今天用中等的厚朴,就是宽3.5cm,长23cm,称重大概是15g。五苓散用一方寸匕,就是用一个边长是一寸的正方形药勺来去这个散,我用一个2.3cm见方的纸板来取五苓散,称重大概是5-6g。

用数量来计算的药物,我们今天还有用数量来计算的如大枣等。但是这种方法已经不常用了,都改成了称重的方法。如杏仁,我们不再数多少个杏仁,而是称重。有人称得杏仁100粒去皮尖是40g,桃仁100粒称重是30g,枳实一枚是18g(中等大小),附子一枚20g,大的附子一枚25g,乌头一枚大约是5g。还有个一钱匕,说法很多,没有考察清楚,大概是1-1.5g。

兹据柯雪帆教授归纳整理的资料并经反复称量核实,摘要如下。

斤=250克(或液体250毫升,下同)

两=15.625克

升=液体200毫升

合=20毫升

圭=0.5克

龠=10毫升

撮=2克

方寸匕=2.74克金石类药末约2克 草木类药末约1克 半方寸匕=一刀圭=一钱匕=1.5克

一钱匕=1.5-1.8克

一铢=0.7克

一分=3.9-4.2克

梧桐子大=黄豆大

蜀椒一升=50克

葶力子一升=60克

吴茱萸一升=50克

五味子一升=50克

半夏一升=130克

虻虫一升=16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中者1枚=15克 强乌头1枚小者=3克 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平均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厚朴1尺约30克

竹叶一握约12克

8. 人参需要蒸熟再切片吗

提到人参,我们也是非常熟悉,那你知道人参蒸多久可以切片吗?

据我所知,这个一般来说,我们做汤都是买的人参切片,这种人参切片因为是干的,所以说它蒸的时间比较久,时间在两个时左右,蒸好了的人参切片保存的时间比较短,大概在三天左右吧,人参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大补的东西,它其实和鸡肉一起煲汤的话是比较好的,如果要问人参切片要蒸多久才能好的话,一般来说需要两个小时以上,而且不能和食材一起蒸,那样会影响它的口感哦!

9. 人参切片需要蒸吗为什么

鲜人参经过三蒸三晒,能更大的把人参的药性散发出来,而且更有利于保存。隔水蒸能将人参反复蒸煮3—5次,可在蒸煮参汤时加入其他补品,如红枣、桂圆、冰糖、枸杞、百合等,效果 更好。

将刷洗干净的鲜人参,置于阳光下晾晒1~2天,每天翻动2~3次,注意通风。这样晒干大部分的参根水分。注意晒参温度,不要暴晒。

10. 人参切片晾干可以吗

是整个晒着好。

首先是在凉晒过程中好打理,再者人参的微量元素流失的不会太多。人参在凉晒加工过程中,人参本有的微量元素一定会有所流失,这也是鲜人参为什么比加工好的人参要贵很多的原因。

人参片的加工是在整支人参哂到七八分干的时候再切片。这时的整支人参软硬度正适合切片,而切出来的参片更容易干透。所以,最好不要用鲜参加工参片。现吃可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645B24DBFZWAFU.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2065秒, 内存占用1.89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