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其功效与作用包括: 1、活血化瘀:用于治疗瘀血阻络所致的跌打损伤、痛经、月经紊乱; 2、润肠通便:用于治疗肠燥便秘; 3、止咳平喘:桃仁含有苦杏仁苷,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 4、抗炎镇痛:用于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肿胀疼痛。
【桃仁的功效介绍】:桃仁 (《本草经集注》) 【异名】桃核仁(《本经》)。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种子。 【植物形态】①桃(《诗经》)又名:毛桃(《纲目》),白桃、红桃。 落叶小乔木,高达8米。 小枝绿色或半边红褐色,无毛,冬芽有细柔毛。 叶互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状;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中部最阔,长8~1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长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无毛;叶柄长7~12毫米,具腺点。 花通常单生,直径约2.5~3.5厘米;具短梗;萼片5,基部合生成短萼筒,红色,外面有绒毛;花瓣5,倒卵形,粉红色;雄蕊多数,着生于萼筒边缘;子房1室,花柱细长,柱头小,圆头状。 核果近球形,直径5~7厘米,有短绒毛;果肉白色或黄色;核极硬,有不规则的凹点及深沟。 种子1枚,扁卵状心形。 花期4月,先叶开放。 果熟期6~7月。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②山桃(《尔雅》),又名:榹桃(《尔雅》),山毛桃、野桃、花桃。 落叶小乔木,高5~9米。 叶互生;托叶早落;叶柄长1.5~3厘米;叶片卵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2~3.5厘米,中部以上渐尖,近基部最宽,基部呈广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细锯齿。 花单生;萼片5,多无毛;花瓣5,阔倒卵形,粉红色至白色。 核果近圆形;黄绿色,表面被黄褐色柔毛,果肉离核;核小坚硬,表面有网状的凹纹。 种子1枚,棕红色。 花期3~4月。 果期6~7月。 多生于石灰岩的山谷中。 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 以上两种植物的根及根皮(桃根)、去掉栓皮的树皮(桃茎白皮)、嫩枝(桃枝)、叶(桃叶)、花(桃花)、成熟的果实(桃子)、未成熟的果实(碧桃干)、树脂(桃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6~7月果实成热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 放阴凉干燥处,防虫蛀、走油。 【药材】干燥种子呈扁平长卵形,长1~1.6厘米,宽0.8~1厘米,外表红棕色或黄棕色,有纵皱。 先端尖,中间膨大,基部钝圆而扁斜,自底部散出多数脉纹,脐点位于上部边缘上,深褐色,棱线状微突起。 种皮菲薄,质脆;种仁乳白色,富含油脂,2子叶之结合面有空隙。 气微弱,味微苦。 以颗粒均匀、饱满、整齐、不破碎者为佳。 主产四川、云南、陕西、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地。 【化学成分】桃仁含苦杏仁甙约3.6%,挥发油0.4%,脂肪油45%;油中主含油酸甘油酯和少量亚油酸甘油酯。 另含苦杏仁酶等。 【药理作用】苦杏仁甙之药理见杏仁条。 桃仁的醇提取物有抗血凝作用及较弱的溶血作用。 对正常大鼠有降压作用,乃中毒所致。 桃仁提取物0.5克(相当生药4.0克)溶于1毫升水中,每日饲喂大鼠,共1周,对血糖、血清蛋白、肝功能检查,及肺、心、肝、脾、肾及肾上腺的组织学检查,皆无异常。 【炮制】除去硬壳杂质,置沸水锅中煮至外皮微皱,捞出,浸入凉水中,搓去种皮,晒干,簸净。 【性味】苦甘,平。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千金·食治》:味苦甘辛,平,无毒。 【归经】入心、肝、大肠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厥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大肠二经。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 【功用主治-桃仁的功效】破血行瘀,润燥滑肠。 治经闭,癥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 ①《本经》:主瘀血,血闭癥瘕,邪气,杀小虫。 ②《别录》: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癥瘕,通脉,止痛。 ③孟诜:杀三虫,止心痛。 ④《医学启源》:治大便血结。 ⑤李杲:治热入血室,腹中滞血,皮肤血热燥痒,皮肤凝聚之血。 ⑥《滇南本草》:治血痰。 ⑦《纲目》: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血病。 ⑧《现代实用中药》:治高血压及慢性盲肠炎,妇人子宫血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 【宜忌】孕妇忌服。 ①《医学入门》:血燥虚者慎之。 ②《纲目》:香附为之使。 ③《本草经疏》:凡经闭不通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瘀滞;产后腹痛由于血虚,而不由于留血结块;大便不通由于津液不足,而不由于血燥秘结,法并忌之。 【选方】①治妇人室女,血闭不通,五心烦热:桃仁(焙)、红花、当归(洗焙)、杜牛膝等分为末。 每服三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 (《杨氏家藏方》桃仁散) ②治产后腹痛,干血着脐下,亦主经水不利:大黄三两,桃仁二十枚,蟅虫二十枚(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 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金匮要略》下瘀血汤) ③治产后血闭:桃仁二十枚(去皮、尖),藕一块。 水煎服之。 (《唐瑶经验方》) ④治产后恶露不净,脉弦滞涩者:桃仁三钱,当归三钱,赤芍、桂心各钱半,沙糖三钱(炒炭)。 水煎,去渣温服。 (《医略六书》桃仁煎) ⑤治血癥,漏下不止:桃仁(去皮、尖,熬)、芍药、桂枝、茯苓、牡丹(去心)各等分。 上五味为末,炼蜜和丸如兔屎大。 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 ⑥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结: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炙)二两,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 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伤寒论》桃核承气汤) ⑦治伤寒蓄血,发热如狂,少腹鞕满,小便自利: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水蛭(熬)、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个。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伤寒论》抵当汤) ⑧治热邪干于血分,溺血蓄血者:桃仁三钱(研如泥),丹皮、当归、赤芍各一钱,阿胶二钱,滑石五钱。 水煎服。 (《瘟疫论》桃仁汤) ⑨治上气咳嗽,胸膈痞满,气喘:桃仁三两,去皮、尖,以水一大升,研汁,和粳米二合,煮粥食。 (《食医心镜》) ⑩治老人虚秘:桃仁、柏子仁、火麻仁、松子仁等分。 同研,烙白蜡和丸如桐子大,以少黄丹汤下。 (《汤液本草》) ⑾治里急后重,大便不快:桃仁(去皮)三两,吴茱萸二两,盐一两。 上三味,同炒熟,去盐并茱萸。 只以桃仁,空心夜卧不拘时,任意嚼五、七粒至一、二十粒。 (《圣济总录》) ⑿治从高坠下,胸腹中有血,不得气息:桃仁十四枚,大黄、消石、甘草各一两,蒲黄一两半,大枣二十枚。 上六味,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绞去滓,适寒温尽服之。 当下,下不止,渍麻汁一杯,饮之即止。 (《千金方》桃仁汤) ⒀治疟:桃仁一百个,去皮、尖,于乳钵中细研成膏,不得犯生水,候成膏,入黄丹三钱,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丸,当发日用温酒吞下,如不饮酒,井花水亦得。 (《证类本草》) ⒁治风劳毒肿挛痛,或牵引小腹及腰痛:桃仁一升,去皮、尖,熬令黑烟出,热研如脂膏。 以酒三升,搅和服,暖卧取汗。 (《食医心镜》) ⒂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烧桃核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千金方》) ⒃治小儿烂疮初起,膘浆似火疮:杵桃仁面脂敷上。 (《子母秘录》) ⒄治聤耳:桃仁熟捣,以故绯绢裹,纳耳中,日三易,以瘥为度。 (《千金方》) ⒅治风虫牙痛:针刺桃仁,灯上烧烟出,吹灭,安痛齿上咬之。 (《卫生家宝方》) ⒆治女人阴户内生疮,作痛如虫咬,或作痒难忍者:桃仁、桃叶相等捣烂,丝绵纳裹其中,日易三、四次。 (孟诜) 【名家论述】①成无己:肝者血之源,血聚则肝气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桃仁之甘以缓肝散血,故张仲景抵当汤用之,以治伤寒八、九日,内有蓄血,发热如狂,小腹满痛,小便自利者。 又有当汗失汗,热毒深入,吐血及血结胸,烦躁讝语者,亦以此汤主之。 与虻虫、水蛭、大黄同用。 ②《用药心法》:桃仁,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故凝血须用。 又去血中之热。 ③《纲目》:桃仁行血,宜连皮尖生用;润燥活血,宜汤浸去皮尖炒黄用,或麦麸同炒,或烧存性,各随本方。 ④《本草经疏》:夫血者阴也;有形者也,周流夫一身者也,一有凝滞则为癥瘕,瘀血血闭,或妇人月水不通,或击扑损伤积血,及心下宿血坚痛,皆从足厥阴受病,以其为藏血之脏也。 桃核仁苦能泄滞,辛能散结,甘温通行而缓肝,故主如上等证也。 心下宿血去则气自下,咳逆自止。 味苦而辛,故又能杀小虫也。 桃仁性善破血,散而不收,泻而无补,过用之,及用之不得其当,能使血下不止,损伤真阴。 ⑤《药品化义》:桃仁,味苦能泻血热,体润能滋肠燥。 若连皮研碎多用,走肝经,主破蓄血,逐月水,及遍身疼痛,四肢木痹,左半身不遂,左足痛甚者,以其舒经活血行血,有去瘀生新之功,若去皮捣烂少用,入大肠,治血枯便闭,血燥便难,以其濡润凉血和血,有开结通滞之力。 ⑥《本经逢原》:桃仁,为血瘀血闭之专药。 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 毕竟破血之功居多,观《本经》主治可知。 仲景桃核承气、抵当汤,皆取破血之用。 又治热入血室,瘀积癥瘕,经闭,疟母,心腹痛,大肠秘结,亦取散肝经之血结。 熬香治颓疝痛痒,《千金》法也。 ⑦《本草思辨录》:桃仁,主攻瘀血而为肝药,兼疏肤腠之瘀。 惟其为肝药,故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治在少腹,鳖甲煎丸治在胁下,大黄牡丹汤治在大肠,桂枝茯苓丸治在癥痼,下瘀血汤治在脐下。 惟其兼疏肤腠之瘀,故大黄蟅虫丸治肌肤甲错,《千金》苇茎汤治胸中甲错,王海藏以桂枝红花汤加海蛤、桃仁治妇人血结胸,桃仁之用尽于是矣。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