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2024-09-05  阅读 801  评论 0

摘要:黄芩是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引起的胸闷呕吐、脾胃虚弱、湿热引起的消化不良和胃胀。黄疸、肺热、咳嗽、高烧、烦渴、血热、痈肿、疮毒、胎动障碍等疾病均

黄芩是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引起的胸闷呕吐、脾胃虚弱、湿热引起的消化不良和胃胀。黄疸、肺热、咳嗽、高烧、烦渴、血热、痈肿、疮毒、胎动障碍等疾病均有良好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可与其他清热解毒、血热引起的病变相结合。

云苓有什么功效?

产于云南的茯苓称为"云苓"。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的树根上。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产于云南的云苓质量较优。7~9月采挖。本品无臭、味淡,以体重坚实、外皮呈褐色、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在我国,食用茯苓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自古被视为"中药八珍"之一。它的功效与作用十分多,一年四季皆可入药,可与多种药物配伍,故古人又称茯苓为"四时神药"。

祖国的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巜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的描述。唐代诗人李商隐更有"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根下茯苓多"的诗句。

现在,国家卫健委仍将茯苓列入药食同源目录。

中医学认为,茯苓其性平和、味略甘甜。补而不滋腻、利而不伤津。具有利水除湿、补中健脾、宁心安神、益脾止泻、补肾健脑之功能。归脾、肾、心经。

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配伍应用:

茯苓淡渗利湿,能利尿消水。凡五脏六腑身体各部位出现水湿停留的证候,皆可用茯苓治疗。

若治水湿停滞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配白术、猪苓。治脾肾阳虚所致的水肿,配附子、生姜。治水热互结兼阴虚所致的水肿,配滑石、阿胶。治脾虚水肿,可配白术、黄芪。

治痰饮眩晕、水停于胸者,配伍桂枝、白术等温阳健脾之品。若饮停于胃而呕吐者,以其与半夏、生姜等降逆止呕药配伍。

茯苓能补中健脾。治脾虚食少、倦怠,配人参、白术。治脾虚湿盛、泄泻,配人参、山药。

茯苓并能宁心安神。用治心脾两虚、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常与当归、白术、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柏子仁、龙齿等同用。

茯苓菌核的白色部分为茯苓,又称白茯苓,其抱有松根者名茯神,皮内侧处淡红色部分称为赤茯苓。传统认为,茯神与茯苓作用相似,但茯神长于宁心安神。赤茯苓功偏渗利湿热,以治小便短赤,戓淋沥不畅。

茯苓的药理作用:有利尿、保肝、镇静、降血糖、抗肿瘤、增强免疫力、抗衰老、调整肠胃功能等作用。

茯苓的现代应用(单用茯苓有效):

1.水肿,小便不利。

2.婴幼儿腹泻。

3.精神分裂症。

4.失眠。

5.脂溢性脱发。

使用注意:阴虚津液枯乏者不宜使用本品。虚寒滑精者忌服。

说医、说药、说健康。欢迎关注江医生说健康。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60cB24DAFZSBVU.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2181秒, 内存占用1.86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