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的次数取决于什么?4次和6次差别大吗?
化疗之于肿瘤患者们并不陌生,甚至有些肿瘤患者会“谈化疗色变”,究其原因是恶心呕吐、脱发、手脚麻木、口腔溃疡等副作用在“作祟”,令人苦不堪言。
“化疗太难受,我撑不住了,减一次吧!”如果抗癌中化疗无法避免,那能否减少次数让痛苦快些结束?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化疗次数是如何制定出的。
化疗的次数取决于什么?
首先说明,这里的次数在临床上我们称之为“周期”。
举个例子为大家说明一下:
一项研究对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化疗,方案为:恩度(30 mg/d,连续输注,d1-14)+ 紫杉醇(150 mg/m2,d4)和奈达铂(80 mg/m2,d4),每3周1次,共6个周期。
通俗来讲,这个化疗方案总共做6次(周期),每3周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中,第1-14天连续输注恩度,第4天,输注紫杉醇和奈达铂。
(特别说明:此化疗方案为试验方案,患者切勿自行使用,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那么这6次是依据什么而定的呢?
患者病情
若患者对化疗药物比较敏感,化疗6次后就将癌细胞数量长期控制在正常水平,那么6次可能就可以了,或者医生还会让再多化疗2个周期巩固效果,降低复发几率。
若患者对化疗药物有一定效果,治疗后复查,发现肿瘤一直存在且持续缩小,那就可能会一直化疗下去,直到患者不受益或不耐受。
化疗方案
不同化疗方案的次数也可能不同。以胃癌化疗方案为例,常用的XELOX方案,静脉注射奥沙利铂+口服卡培他滨,共8次(周期);另一个常用的FOLFOX方案,静脉注射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按照不同给药剂量,可能是6次(周期),也可能是12次(周期)。
同一癌种,使用不同的方案,化疗次数可能不同;同一方案,不同的剂量,化疗次数也可能有差异。
患者的身体状况
化疗药物存在一定毒性,因此,只有患者的身体能够“挺住”化疗药物的“冲击”,才能够进行化疗。
临床上常用的身体状况评价指标包括PS评分(越小状态越好)、KPS评分(越大状态越好)、ECOG评分(越小状态越好)等,如果患者身体状况不达标是不能进行化疗的,比如肺癌患者要进行全身化疗,PS评分一般要≤2。
如果患者可以进行化疗,但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化疗药物的剂量和次数也可能会减少;或者患者在化疗几次后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无法耐受之后的治疗,医生也可能减少化疗次数。
肿瘤病人经过化疗放疗等一系列治疗后,容易出现体质差不耐受等情况,深海藻类萃取的纯植物活性硒能改善放化疗后机体的不耐受情况,增加身体的免疫,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化疗4次和6次区别大吗?
同一个化疗疗程可能分为4次(周期)或6次(周期),没有明显的区别。我们的关注点并非次数多少,而是效果如何。
一般化疗2次(周期)后,会通过CT、核磁等手段对化疗的效果进行评估、比较,如果判断患者通过化疗仍然能够获益,那么一般会继续进行化疗。如果,肿瘤已经在一个状态保持比较久,通过化疗可能不会再给患者带来更多益处,反而会因为化疗的副作用带来更多弊端,那就不再继续化疗了。
化疗次数的制定也并非是医生“拍脑门”决定,而是通过对很多临床试验数据的归纳总结得出的。
能否随意增减化疗次数呢?
回到开篇的问题:能否减少化疗次数让痛苦快点结束呢?
虽然,化疗4次与6次没有明显区别,但随意增减化疗次数仍不可行。
化疗药“杀灭”癌细胞的过程是一场“持久战”,而化疗方案便是“作战指南”。一次化疗只能杀灭一定比例的癌细胞,因此要通过多次的化疗用药,来提高“歼敌”的数量。
化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因此在一次化疗后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身体,当身体恢复到一定程度,就要紧锣密鼓开展下一次化疗,为的就是在癌细胞“元气大伤”还未恢复前,再给予“打击”,乘胜追击才能更快取得胜利。
化疗次数不足,癌细胞有了更长的“修整期”,很可能“卷土重来”,前面的胜利成果大打折扣。除非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导致无法耐受下一次化疗,经过医生评估,可能会暂停化疗,等身体状况恢复,再进行之后的治疗。
化疗次数太多,一方面,带给患者更多的副作用痛苦和经济浪费。另一方面,化疗次数多也并能实现癌细胞的“0存在”,过犹不及,并非多多益善。
一项关于III期卵巢癌术后辅助化疗疗程次数与疗效的研究显示,增加术后的辅助化疗的次数和时间并不一定能延长患者的肿瘤复发时间和生存期(P>0.05)[1]。
“我的化疗次数该增还是该减?”
没有医生对患者当前病情和身体状况的判断,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写在最后
所以,不必因为自己的化疗次数与别人不同而惴惴不安,与医生多沟通、多反馈,愿治疗都能取得好效果!
化疗的次数取决于什么?4次和6次差别大吗?
首先说明,这里的次数在临床上我们称之为“周期”。
举个例子为大家说明一下:
一项研究对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化疗,方案为:恩度(30 mg/d,连续输注,d1-14)+ 紫杉醇(150 mg/m2,d4)和奈达铂(80 mg/m2,d4),每3周1次,共6个周期。
通俗来讲,这个化疗方案总共做6次(周期),每3周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中,第1-14天连续输注恩度,第4天,输注紫杉醇和奈达铂。
那么这6次是依据什么而定的呢?
1、患者病情
若患者对化疗药物比较敏感,化疗6次后就将癌细胞数量长期控制在正常水平,那么6次可能就可以了,或者医生还会让再多化疗2个周期巩固效果,降低复发几率。
若患者对化疗药物有一定效果,治疗后复查,发现肿瘤一直存在且持续缩小,那就可能会一直化疗下去,直到患者不受益或不耐受。
2、化疗方案
不同化疗方案的次数也可能不同。以胃癌化疗方案为例,常用的XELOX方案,静脉注射奥沙利铂+口服卡培他滨,共8次(周期);另一个常用的FOLFOX方案,静脉注射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按照不同给药剂量,可能是6次(周期),也可能是12次(周期)。
同一癌种,使用不同的方案,化疗次数可能不同;同一方案,不同的剂量,化疗次数也可能有差异。
3、患者的身体状况
化疗药物存在一定毒性,因此,只有患者的身体能够“挺住”化疗药物的“冲击”,才能够进行化疗。
临床上常用的身体状况评价指标包括PS评分(越小状态越好)、KPS评分(越大状态越好)、ECOG评分(越小状态越好)等,如果患者身体状况不达标是不能进行化疗的,比如肺癌患者要进行全身化疗,PS评分一般要≤2。
如果患者可以进行化疗,但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化疗药物的剂量和次数也可能会减少;或者患者在化疗几次后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无法耐受之后的治疗,医生也可能减少化疗次数。
化疗4次和6次区别大吗?
同一个化疗疗程可能分为4次(周期)或6次(周期),没有明显的区别。我们的关注点并非次数多少,而是效果如何。一般化疗2次(周期)后,会通过CT、核磁等手段对化疗的效果进行评估、比较,如果判断患者通过化疗仍然能够获益,那么一般会继续进行化疗。如果,肿瘤已经在一个状态保持比较久,通过化疗可能不会再给患者带来更多益处,反而会因为化疗的副作用带来更多弊端,那就不再继续化疗了。
化疗次数的制定也并非是医生“拍脑门”决定,而是通过对很多临床试验数据的归纳总结得出的。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也是属于化疗药物的一种,可以用于不同系统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妇科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都是可以使用的,一般情况下需要联合其他的药物一起使用。相对来说治疗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但还是应该在化疗之后进行复查,评价治疗的效果。
肺癌的化疗根据其病理分型来确定。肺癌分为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依托泊苷联合卡铂是小细胞癌的一线化疗药物,非小细胞癌又分为鳞癌和腺癌。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鳞癌最常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和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腺癌最常用。如果你对紫杉醇过敏,可以改用多西他赛。目前常用于三种化疗方案,加上化疗,是比较常见的方案。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化疗方案如下:1 .卡铂紫杉醇是常用的首选化疗方案;卡铂多西紫杉醇、顺铂阿霉素、顺铂吉西他滨紫杉醇。2.激素疗法:包括高剂量孕酮、他莫昔芬或芳香酶抑制剂。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阳性并有肺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有较好的疗效。3.阴道近距离放射治疗和盆腔外放射治疗:阴道内放射治疗对局部复发有效。子宫内膜癌术后不存在高危因素,无需辅助治疗即可观察到。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