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3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
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
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取《证类本草》中的单方作为附方,名《附广肘后方》,即现存《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
一、1.《本草备要》,古代中医药学著作。共八卷。汪昂撰,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刊,本书可视为临床药物手册,亦为医学门径书。主要取材于《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2.汪昂(1615-1694年),字切庵,初名恒,安徽休宁县城西门人,曾中秀才,因家庭贫寒遂弃举子业,立志学医。他苦攻古代医著,结合临床实践,经过30年的探索研究。编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决》等。
二、1.《神农本草经疏》,又名《本草经疏》。全书三十卷,卷一、二为《续序例》上、下,论述药物的性味主治等内容,载有医论30余篇,将药物与辨证结合论述,分列诸病应忌药七门(即阴阳表里虚实、五脏六腑虚实、六淫、杂证、妇人、小儿、外科)。卷三~卷二十九,依《证类本草》编次,将部分《证类本草》中药物分别用注疏的形式,加以发挥。各药主治多遵《本经》、《别录》,若两书不详,再参以诸家论治;每药之后又附有“主治参互”和“简误”两项,来考证药效及处方、宜忌等。其末卷收载《证类本草》未载或未详之药。
2.缪希雍(约1546-1627年),字仲淳,明嘉靖、天启间人。17岁患久疟,自检方书治愈,遂嗜医。生平好游,寻师访友,旨在搜集方药,切磋学问,探讨医理。曾增益群方,几经修订,撰《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及多部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疏》和《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为其代表作。
三、1.《本草崇原》,三卷,约始撰于康熙十三年(1674),此书摘录《本草纲目》中本经药233味,(另有附品56种),作“崇原”之论。《本草崇原》,三卷,约始撰于康熙十三年(1674),著者张志聪殁而书未成,后由弟子高世械续成。继而王琦访得副本,校刊后刻入《医林指月》丛书,时已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以后续有翻刻。
蝴蝶草,【别 名】:穿藤金兰花、肺形草、铁交怀、铜交杯、金交怀、大叶竹叶青、四脚喜、花蝴蝶、石板青、铁板青(《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胡地莲(江西《草药手册》)、山蝴蝶、金丝蝴蝶、双蝴蝶(《植物名实图考》)、簇花双蝴蝶、斑叶蔓龙胆、白鹿衔。
1970年6月出版的最好。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赤脚医生”除了接受定期进行轮训外,大量简单通俗的医学读物则成为提高他们医术的有效手段,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赤脚医生”手册》。1970年6月,《赤脚医生培训教材(供南方地区使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印50万册,一抢而空,后来数次加印,最后印了118万册。由于教材给赤脚医生们提供了最浅显的入门方法,此后,南北方不同版本的赤脚医生培训教材纷纷出版发行,且内容不断改进。同年,由上海中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等集体编著的《“赤脚医生”手册》出版,这本深紫色塑料皮封面的手册,立刻成为风靡全国的畅销书。
《“赤脚医生”手册》被当时很多人称为“全科医疗医药宝典”,这是因为,这本书以医治农民常见病为中心,从常见的咳嗽、呕吐到复杂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从灭蚊、灭蝇的防病知识到核武、生化武器的防护;从针灸、草药到常用西药,无所不有。它不按照传统的做法先讲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药理学,而是以问题为中心,清晰明了、简单易行、实用性强,不仅成为“赤脚医生”学习的必备教材,也成为医学教育成功的案例。《“赤脚医生”手册》不仅全国的“赤脚医生”人手一册,正规医院里的医生也做到了“日常必备”,供他们为病人治病时参考。不仅在专业领域,在出版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赤脚医生”手册》更成为中国人的“全民健康指导手册”,由于内容浅显易懂,且图文并茂,许多百姓也买来阅读以增加一些医学知识,对照它来了解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情况;生病的人也通过它来了解一些基础的治疗方法。至今,很多家庭里还存放着此书。
《“赤脚医生”手册》自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译成5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在今天许多国家的书店里,仍然可以看到英文版的《“赤脚医生”手册》。
本草纲目研究华夏出版社398.00 本草纲目常用中药性味功能配伍宜忌速查手册湖北科技出版社26.00 本草纲目大辞典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0.00 新编本草纲目-彩色图文珍藏版-白话精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58.00 四库全书-本草纲目(上中下)江苏科技出版社660.00 本草纲目中药学-本草纲目类编辽宁科技出版社158.00 本草纲目-(白话手绘图本)重庆出版社68.00 本草纲目全六册英文外文出版社4800.00 本草纲目中医古籍出版社160.00--应该是比较好的版本。
医保书是医保证明书 医保证明书医保证明书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用到过证明吧,证明是由机关、学校、团体等发的证明资格或权力的文件。
医疗保险手册是一本册子,证明你参加了医疗保险,如果有一天住院需要报销药费,就要你出示医疗手册,2,病历卡是看病时记录病历的一本册子,与医疗手册是为一体的,当各有各的作用,3,办理工伤首先你单位要给你参加工伤保险,如果在工作中意外受伤,先由单位向统筹区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鉴定,二要单位工伤参保缴费证明材料,三要医院住院证明材料,四要受伤者有效证件等,受理单位受理后,会进行核查和对伤害程度进行认定和鉴定的,
中国古代医书繁多,主要以中医为主,其它如藏医,苗医,蒙医等,见于经书的书籍较少。
最出名的中医书籍,大概有如下几本。
1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上下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实则成书于西汉年间。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等学说的理论基础。也是世人最耳熟能详的医书。
2 《本草纲目》
明文林郎,医药学家,药圣李时珍所著。其书52卷,192万字。历经27年,三易其稿。其书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3 《伤寒杂病论》
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所著。其书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至今仍然是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4 《神农本草经》
其书托名神农氏,实成书于汉代。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5 《黄帝八十一难经》
其书署名秦越人,是古代中医学理论著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基本内容包括脉诊、脏腑、阴阳、五行、病能、营卫、俞穴、针灸、以及三焦、命门、奇经八脉等理论疑难问题。
6 《脉经》
西晋王叔和所作,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
7 《针灸甲乙经》
西晋皇甫谧撰,全书12卷,128篇。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吸收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精华。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8 《备急千金要方》
此书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9 《温病条辨》
清代吴瑭著,为温病通论著作。其书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的温病治法方药体系,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
10 《汤头歌诀》
清代汪昂撰。古代医方著作,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除此之外,另有藏医《四部医典》
此书又名《医方四续》,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所著,共四部,156章。是一部集藏医药医疗实践和理论一体的藏医药学术工具书,藏医学的主要医典。
这些古书,如果觉得文言难懂的话,可以加以”图解“两字搜索。白话加上图文并茂的方式,可能更好理解这些经典。如果想要系统的学中医,最好还是要有师傅指点。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