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叫鸡舌香。
丁香--又名“鸡舌香”,在古代,它曾为治疗口臭立下过汗马功劳。
丁香,学名丁子香,"是桃金娘科的"常绿乔木,丁香树种下以后,5-7年可以开花。把丁香树的花蕾和果实摘下以后晾干,就成了丁香。花蕾称公丁香,果实称母丁香。它是个名副其实的“外来土著”,原产于印度尼西亚,主要出产区还有桑给巴尔和"马达加斯加岛等",其中桑给巴尔素有“丁香岛”之称。丁香是世界名贵的香料植物,起初只是拿来做熏香使用,流传到了我国后,丁香就有了诸多用途如调料。
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人们常把未开放的花蕾称为“公丁香”,而把成熟的果实称为“母丁香”,其用法与用量基本相同。丁香的花蕾和果实都是香料,都能入药,这也是公丁香与母丁香的重要区别。所谓公丁香是指丁香花的管状花蕾,其花蕾略呈研棒状,长1-2cm,顶端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整体呈现红棕色至暗棕色,采摘后晾干而成,气味芳香。
丁香花蕾,此时摘下晾晒成公丁香母丁香其实是丁香花的果实,具体的说应该是未成熟的果实。称为近成熟果实,干燥果实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2~3厘米,直径约0.6~1厘米。
外表呈褐色,或带有土红色粉末,粗糙,多细皱纹,上端宿萼有4裂片。
母丁香,炖肉的时候常常放这个未成熟的果实,此时摘下晾晒干成母丁香。钓鱼所泡的药酒一般都会加入公丁香,因为公丁香的气味更加浓厚一些,中药学中也认为公丁香的药用价值高于母丁香。
用高度白酒泡制丁香后,酒色成紫红色。
泡制时,由于公丁香味道浓烈,一般不放置数量较少,我分别泡制了两瓶丁香酒,一瓶放入公丁香5-6颗,一瓶放入公丁香约10克,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
丁香在卤水中可以抗真菌、防霉。它是卤水的天然防腐剂。母丁香是丁香的成熟果实,在性能上来讲母丁香味道更清新,自然平和些。
母丁香是芳香型香料。
丁香属于芳香型植物香料,气味强烈芳香,味辛,有麻舌感,隐隐约约还带有一丝薄荷的清凉。
其实所谓的公丁香和母丁香这两者区别是很好说明白的,简单来说:丁香的花蕾为公丁香,成熟后的果实为母丁香。功效上来看公丁香的药力足一些,母丁香的药力比较弱,所以,一般中药上都采用公丁香来入药。
丁香的花蕾为公丁香(丁公香),其成熟的果实为母丁香(丁香),两者的功效,主治的功能,基本相似,但是公丁香药力足,母丁香则药力弱,一般都以公丁香入药。
由于这两种丁香所含的芳香精油成分和含量不同,所以它们在香味上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公丁香的香味走窜,直冲鼻端,辛烈而直白,深具男性的魅力,经火炙后挥发出清冷略辛的气味;母丁香的香味纡徐,缓入心肺,低调而幽玄,更具女性的婉约,经火炙后更显现酸甜的神韵。
母丁香,指的是丁香(桃金娘科蒲桃属)的成熟果实,也是晒干后作为香料使用。
穿骨香,为杜鹃花科白珠树属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 。
丁香其实并没有公母之分的,而所谓的公母其实并不是指花朵,而是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产物。正常情况下,公的丁香通常是指没有开花的花蕾,在将它晒干之后当作香料的,这就是公丁香。而母的丁香则是指丁香在生长成熟之后果实,将其晒干之后当作香料的。
丁香花果倒卵状椭圆形、卵形至长椭圆形,长1-1.5厘米,宽4-8毫米,先端长渐尖,光滑,花期4-5月,果期6-10月。
丁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亚高山、暖温带至温带的山坡林缘、林下及寒温带的向阳灌丛中。其性喜阳光、温暖、湿润,但忌渍水,耐寒性、抗逆性强。
对土壤条件要不严,较耐瘠薄,除强酸性土壤之外,其它各类土壤均可正常生长。最适宜年均温度23~24℃,最高月平均气温26~27℃,最低月平均气温16~19℃,土壤疏松且肥沃,排水条件良好的园地栽植。
扩展资料:
繁殖方法
丁香以播种、扦插繁殖为主,也可用嫁接、压条和分株繁殖。采用种子播种时,要将种子先进行层积,至翌年春季进行播种;
夏季用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成活率高;嫁接时可用芽接或枝接法;压条时将根际萌蘖条压入土中,压后保持土壤湿润,当年秋季即可隔离母株另行栽植;
分株多在早春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进行,将整墩植株掘出分丛栽植。秋季分株时要先假植,翌年春列地上枝条适当修剪后移栽。
【药用中的丁香】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其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功能: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主治胃寒,呃逆,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肾虚阳痿,腰膝酸冷,阴疽。
丁香
药用的是洋丁香,原产于印度尼西亚鲁古群岛和马来群岛及非洲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这些岛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称为“丁香之岛”。我国广东、广西也有栽培。
丁香还可提炼丁香油,同时还是重要香料,其经济价值很高。丁香花、丁香枝、丁香根都是治病疗疾的良药;并作牙科防腐止痛药。据《本草便读》记载:“丁香油公丁香、母丁香两种。公丁香是花,母丁香是实。······母者即鸡舌香,古方多用之。今人所常用者,皆公丁香耳。”
丁香的繁殖,一般痈播种,方法简便,出苗一年酒可开花。其树形宜自然让其开展,其根株附近常发生萌枝,向上徒长,扰乱树形。夏季开花后,将花枝剪短,来年便会花繁叶茂。
丁香主要虫害有蚜虫、袋蛾、刺蛾等危害,宜及时防治。
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又名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等。常绿乔木,高可达10米左右。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长管状,花冠白色,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
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转为鲜红时采收。
丁香性味辛,温。有温中、暖胃、降逆之功。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疝气、癣疾等症。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花蕾含丁香油。油中主要含有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B-石竹烯,水杨酸甲酯,胡椒酚等成分。因而有抗菌、驱虫,健胃等作用。
药理试验:丁香有抗菌作用。用丁香油及丁香酚在1:800~1:1600时,对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驱虫、健胃作用。
民间常用选方:
1.丁香15可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噙咽,治朝食暮吐。
2.丁香15克,桂心30克,捣细,于食前用热酒调下3克,治久心痛不止。
3.丁香末,姜汤服1.5克,治食蟹致伤。
4.丁香15克,加入70%酒精至100毫升,浸48小时后去渣,每日外搽患处3次,治癣。
丁香枝为桃金娘克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的枝。据《本草纲目》记载:“治一切冷气,心腹胀满,恶心泄泻虚滑,水谷不消。”
丁香油为桃金娘克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的干燥花,蕾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性味甘辛,大热。有暖胃,温肾之功。治胃寒痛胀,呃逆,吐泻,痹痛,疝痛,口臭,牙痛等症:内服,以少许滴入汤剂中或和酒饮。外用,涂搽患处。
民间常用选方:
1.丁香油,擦透中脘,治胃寒呃逆呕吐甚者。
2.丁香油和好酒服,治受寒胃痛。
3.丁香油揩牙,治口臭。丁香油(少量滴入)克消毒龋齿腔,破坏其神经,从而使疼痛减轻,治牙痛。
丁香根为桃金娘克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的根。性味辛,热,有毒。有治风热毒肿之功效。外用,煎水熏洗。
母丁香为桃金娘克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的果实。又名鸡舌香,母丁香,亭灵独生,次丁香等。性味辛,温。有温中散寒之功。治暴心气痛,胃寒呕逆,风冷齿痛,开宣,口臭,妇人阴冷,小儿疝气等病。
果实将常熟时采收,晒干。拣去杂质。筛净灰屑。
民间常用选方:
1.母丁香末,酒服3克,治暴心气痛。
2.母丁香3粒(椎碎),陈橘皮1枚,上二味,用水煎服,治胃冷呕逆,气逆不通。
3.取母丁香粉适量撒在独角莲膏药上,贴于患处。每隔1~2天换1次,至病愈为至,治小儿疝气。
公丁香主要是用来提炼丁香油或者入药使用;而母丁香一般不用来入药,并且它的药效没有公丁香的强。
香味浓度不一样。
由于这两种丁香所含的芳香精油成分和含量不同,所以它们在香味上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公丁香的香味走窜,直冲鼻端,辛烈而直白,深具男性的魅力,经火炙后挥发出清冷略辛的气味;母丁香的香味纡徐,缓入心肺,低调而幽玄,更具女性的婉约,经火炙后更显现酸甜的神韵。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