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理论核心的原创性重大突破----《自然药观》开创中医科学之路
《自然药观》一书发现了内病外邪的奥秘,也就是《黄帝内经》的核心:五运六气奥秘和规律,并详细地加以归纳总结,使之清晰直观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中医看病从此变得有理可依有据可查,依天道行医,而不再只是凭经验、感觉和验方在看病。在明了大道的前提下,老中医的验方和经验会焕发勃勃生机。
《自然药观》诠释了五运六气的“药道观”,以六十甲子为周期,全景详细地再现了“五运”中所蕴含的二十四种症状、相应治则及二十四类方药的选择,全景详细再现了“六气”中所蕴含的三十六种症状、相应治则及三十六类方药的选择,使后人能准确地做到因时制宜。
五运六气可通俗理解为内病外邪。五运对应内病,六气对应外邪。
当前,我们处在五运的四运(处暑后7日-立冬后4日),六气的四气(7月23-9月22日)。见p288页。
一、四运的新病和未病表现为大肠实和胆实,有阴(热)实和阳(寒)实之分,需要辩证。有人可能大肠、胆阳实,有人可能大肠、胆阳阴实,有人可能大肠、胆阴阳两实,身体较平衡的人,则症状不明显。
(一)大肠实(p93页):
大肠实,实有寒热、阴阳。
热实(阳实),则大喘、胸满甚至仰面而喘,眼睛昏黄,口干,鼻塞,流清涕或出血,喉咙痛,肩前、上臂部痛,大指侧、食指,脉所过的部分发热和肿痛而不好施治。
寒实(阴实),则气虚发冷,战栗而不容易回暖。
(二)胆实(p92页):
胆实,实分寒热、阴阳。
热实(阳实),则发怒,头痛,惊悸不安,下额痛,外眼角痛,缺盆肿痛,腋下肿。
寒实(阴实),则导致骨病,自汗,发冷,胸、肋、胁、大腿、膝外侧直至胫骨、绝骨、外裸前以及诸关节都痛。
二、四气的外邪表现为:热在泉和湿在泉。P139页
热在泉症状:
腹中常鸣,逆气上冲胸腔,气喘不能久立,皮肤痛,眼模糊,齿痛,目下肿,恶寒发热,如疟疾状,下腹痛,腹胀。
湿在泉症状:
水饮积聚,心痛,耳聋,头目不清,咽喉肿胀,喉痹,下腹肿痛,小便不利,上冲头痛,眼如脱出,顶部似拨,腰像折断,大腿不能摆动,腰弯不变,小腿似开裂痛。
这些内病外邪的症状,是自然规律的表象,作为普通人也该了解和知晓,看医生时也能讲清楚自己的状况。当然,作为医生是必须要清楚的。
治则和用药举例详见《自然药观》。《自然药观》已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李时珍医学全书》。
对于比较喜欢中医的人来讲,可以从医学三字经开始学起,这是属于中医方面启蒙类的书籍。可以通过这本书去了解关于中医的文化和背景,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地去了解。
还有一本《药性赋》,这本书将248种常用的药物都进行了分类,而且人们在读的时候更便于记忆更便于记忆,每一种药性都概括的比较精辟可以,也记在心中,可以说是能够终生受用,一直以来都受到了读者们的喜欢,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购买《李时珍医学全书》这里面所涵盖的是所有它的著作包装也很精美,在质量这方面也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我国远古时期著作有:
第一、《山海经》。它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第二、《阴符经》
古人对这一部天书的评价为:“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这三句话就完全概括了《阴符经》的厉害之处。根据历史记载这一部古籍是轩辕黄帝时期的,是一部帝王之术的古籍。不过,古籍成书时非常的复杂,只有“圣人”才能参悟其中的一点点道理,以为这是一部“天书”,不利于传播以及传承,周代时期周文王以及百家宗师姜子牙以及战国时期的黄石公、汉初的张良对其进行删减改良,形成了如今的《阴符经》。尽管如此,历史上也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的参悟这一部“天书”。
第三、《尚书》。
《尚书》也是一部成书于上古时代的“天书”,如今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很多人会怀疑“《尚书》是核心的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四书五经之首,这怎么会是天书呢”。其实啊,《尚书》中的篇集是有很多的,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共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其中《夏书》和《虞书》被合称为《虞夏书》。这里就得提一提,在古代,特别是先秦时代,古人认为的上古朝代并不像是今天的夏商周三代,在夏代之前还有一个千年朝代,也就是虞朝,因而有了《虞书》。不过,《虞夏书》在汉代之后就没人能看懂了,更不用说参悟其中的内涵了。王国维曾表示《虞夏书》就是一部天书,古今以来无人能真正看懂。
第四、《黄帝外经》。
在诸多上古古籍中,《易经》等三易堪称是最神秘的,虽然有二易已经失传,但《周易》流传了下来;这《周易》也堪称中国的一部上古天书,这部包罗万象的古籍已经被中外无数人所重视。其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医书并非《黄帝内经》,而是《黄帝外经》,不过这一部能起死回生的“天书”在成书后就被大火焚烧,没有任何版本流传下来,古籍距今已有4500年。
不知道是学现在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还是桂林古本的好?倪海夏说这本书不是仲景写的,是后人托名的。对于古本我买了伤寒杂病论会通来看,比较难看懂。另外,黄帝内经是在看伤寒前学还是后面学,我还有本郑钦安医书阐释,我想先看这本,然后看伤寒论,每天翻翻黄帝内经,不管理解不理解,不知道可以不?先学伤寒论也许可以快点派上用场。PS: 身边的人都认为中医不科学,持保留意见,争论了几次后,发现他觉得我的想法可笑,我也发现跟没学过的人讲也是可笑。真应了那句,鸡同鸭讲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除此之外,下列的每一本书籍,都堪称中医的经典: 温病条变、景岳全书、类经、脾胃论、千金要方、诸病源侯论、医宗金鉴、濒湖脉学、医林改错、中藏经、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温病条辨、删补名医方论、脉经、本草纲目、济阴纲目、内经知要、金匮要略、温热论、汤头歌诀
只需要一颗热爱中医的心,和满腔的热情。
若自己买书看还要能读懂文言文。
若是跟老师学你除热情外还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从中医理论基础(阴阳平衡)开始。
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
步骤1/7
在App Store或者安卓应用市场里面搜索、下载该APP
步骤2/7
下载好后,我们打开APP,进入登录界面,输入你在体检中心预留的手机号码,点击获取验证码后填入接收到的验证码,点击下一步登录APP
步骤3/7
进入APP,点击首页中的“体检报告”图标
步骤4/7
点击“体检报告”图片后,你会发现你的体检报告里一片空白。这是因为第一次领取体检报告的朋友,需要先认证自己的个人信息才能获取到您的体检报告。这个时候我们点击该界面右上方“+”号,就可以获取自己的体检报告
步骤5/7
点击“+”号后,选择自己体检所在的体检中心,点击确定
步骤6/7
选择体检中心后,如果你注册APP的手机号码与体检时预留的手机号码一致,只要再输入自己的真实姓名就能成功获取体检报告
步骤7/7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成功获取自己的体检报告了,点击体检报告,就可以开始查看
《本草纲目》。萊垍頭條
记载:鹿乃仙兽,自能乐性,鹿之一身皆益人.鹿全身可入药部位有28种,鹿茸更是名贵中药材,是健体强身的良药。萊垍頭條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所著的集中国16世纪前本草学大成的中医典籍,该著作吸收了之前的草本书籍的精华,纠正了前人很多错误的地方,而且更是增加了数百种药物草本,有很多新的发现和突破,是中国历史上1600年以前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学著作。萊垍頭條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