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两种功效

 2024-07-13  阅读 200  评论 0

摘要:中药的使用是必须根据病患当时的病情与体质而处方,不同的病情使用的中药就不一样,常见的中药依照其作用机理可以分成四类: 第一类:补益类的中药。例如黄耆、人参、山药、大枣、当归、何首乌、枸杞子等等,这一类

中药的使用是必须根据病患当时的病情与体质而处方,不同的病情使用的中药就不一样,常见的中药依照其作用机理可以分成四类: 第一类:补益类的中药。例如黄耆、人参、山药、大枣、当归、何首乌、枸杞子等等,这一类中药是华人最熟悉也是最喜爱的中药,问题是:如果平时没有“虚虚”的感觉,如:头晕、容易疲倦、腰酸、脉弱等“虚证”情形,并不适合常吃补药,以免血压上升、睡不著、口乾舌燥等“补得过头”后后遗症出现。 第二类:泻火类的中药。常见的有大黄、黄连、黄芩、石膏、芦荟、蒲公英、竹叶等等,这类中药一般用在病患有口乾、口破、便秘、失眠、烦躁不安、容易生气等等有上火的症状时才合用,如果只有单纯嘴巴破、而兼有腹泻的情形,就不见得适合吃黄连,以免虽然退了火、但是身体却更虚。 第三类:具有发散、理气作用的中药。常见的有菊花、薄荷、麻黄、荆芥、陈皮、青皮、砂仁等等,天气热的时候觉得头晕晕、身体闷闷的,泡个菊花茶,立刻觉得神清气爽,利用的就是菊花内的挥发油,气味芬芳、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加速散热,散热改善、人自然就觉得舒适。 中医相信丹参可预防血液郁积和心肌梗塞。 第四类:具有“抗凝血作用”的活血化瘀药物。常见的有红花、丹参、乳香、三棱、桃仁、蒲黄、王不留行等等,这一类的中药就是俗称能“打通血路”的药物,使用上一般是针对有“血瘀”形的患者,例如疼痛、中风、心肌梗塞、手足麻木等等,不过,使用时必须小心其剂量,剂量过大时恐怕反而不见其通血路的作用效果,而有溶血副作用。 有了上述药物的分类,医师再根据望(观察您的面色)、闻(听您的声音、自诉)、问(询问您的病史)以及切(把脉)所搜集到的资料,将您的疾病作系统归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并且根据疾病与体质的类别给予不同比例的上述中药。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541B24DB1tbA1M.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6230秒, 内存占用1.8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