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藿香
别名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藿香、
藿香味是带有药草香味。
藿香的香气挥发油成分中含有大茴香脑和大茴香醛。藿香本身是一种具有芳香味的植物,全株都具有香味,所以常常将藿香与其他具有芳香味的植物进行搭配,运用到一些盲人服务绿地,可以提高盲人对植物界的认识。藿香绿化带多用于花径、池畔和庭院成片栽植。
藿香又叫做合香,苍告和山茴香,属于唇形目,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高温和阳光充足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花期一般是六到九月,果期九到十一月。
广麝香一般是指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别名 大叶薄荷、山茴香、水蔴叶。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表面被柔毛,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叶对生,气香特异。广麝香和麝香区别:前者是植物。麝香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1,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 的干燥地上部分。
2,主产地;按产地不同分石牌广藿香及海南广藿香。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3,显微特征; 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60cm,直径0.2~0.7 cm;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1.2cm,被灰 褐色栓皮。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两 面均被灰白色茸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 柄细,长2~5cm,被柔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石牌广藿香枝条较瘦小,表面较皱缩,灰黄色或灰褐色,节间长3~7cm,叶痕较大 而凸出,中部以下被栓皮,纵皱较深,断面渐呈类圆形,髓部较小。叶片较小而厚,暗 绿褐色或灰棕色。
海南广藿香枝条较粗壮,表面较平坦,灰棕色至浅紫棕色,节间长5~13cm,叶痕较 小,不明显凸出,枝条近下部始有栓皮,纵皱较浅,断面呈钝方形。叶片较大而薄,浅 棕褐色或浅黄棕色。
4,成分;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广藿香醇(patchoulo alcohol),并有α-,β-和γ-藿香萜烯(α-,β-,γ- patchoulene)、α-愈创烯(α-guaiene)、α-布藜烯(α-bulnesene)、广藿香酮(pogostone)、丁香烯、丁香酚及广藿香吡 啶碱(patchoulipyridine)等。
不是,
苏子,别名众多,如:紫苏、白苏、桂荏、荏子、赤苏、红苏、香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野苏、苏麻、苏草、唐紫苏、皱叶苏、鸡苏、臭苏、大紫苏、假紫苏、水升麻、野藿麻、聋耳麻、孜珠、兴帕夏噶等,是唇形科紫苏属下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200cm,茎直立,叶对生,被长节毛,叶下面有细油腺点,多分枝,紫色、绿紫色或绿色,钝四棱形,花萼钟状,花冠唇形,果萼较小。有紫苏和白苏之分,紫苏多为药用,白苏既可食用也可榨油,目前以白苏种植为多。芭蒿,学名藿香,中医可入药,民间常用作调味料或直接食用。藿香,别名排香草、土藿香、芭蒿、野苏子等,唇形科藿香属植物。在我国许多省区都有分布,主要生于山坡、林缘、山沟溪流旁或灌木丛间,野生或半野生,为一种药食兼用的植物,多用作配菜和炖菜调味。分析:紫苏,在唇形科紫苏属。芭蒿,在唇形科藿香属。结论:紫苏与芭蒿是同科不同属的两种植物。
来源不一样。
藿香来源于唇形目、唇形科、藿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0.5~1.5m,四棱形,粗达7~8mm,叶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花冠淡紫蓝色。
麝香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成年雄麝腹下有1个能分泌麝香的腺体囊,原麝雄性脐部与阴囊之间有麝腺,成囊状,即香囊
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60cm,直径0.2~0.7 cm;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
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1.2cm,被灰 褐色栓皮。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两 面均被灰白色茸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 柄细,长2~5cm,被柔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藿香菜的学名叫兜娄婆香。
藿香菜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40-110cm。茎直立,四棱形,略带红色,稀被微柔毛及腺体。叶对生;叶柄长1-4cm;叶片椭圆状卵形或卵形,长2-8cm,宽1-5cm,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略带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锯齿,齿圆形;上面无毛或近无毛,散生透明腺点,下面被短柔毛。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