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下调理脾胃便溏的中药已经吃了快两个礼拜了,便溏还是没有改善,需要换大夫么,还是再吃吃看?

 2023-03-14  阅读 936  评论 0

摘要:调理脾胃便溏))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建议方如下:乌梅15,茯苓10,茯神10,炒白术10,炒白芍10,炒诃子15,炒白扁豆30,陈皮10,薏苡仁30,煅牡蛎20,瓦楞子20,焦山楂15,党参10,仙灵

调理脾胃便溏))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建议方如下:乌梅15,茯苓10,茯神10,炒白术10,炒白芍10,炒诃子15,炒白扁豆30,陈皮10,薏苡仁30,煅牡蛎20,瓦楞子20,焦山楂15,党参10,仙灵脾10,甘草6。煎服,日一剂,分二次服。祝你康健!

一般调理脾胃有湿热需要多久,7月份是不能再和中药滋补肝肾吗因为补不进去对吗?

按中医理论来讲,“湿重”的体质会导致很多病症。比如,湿困脾阳,脾阳受损;湿热下注,阴部瘙痒潮湿,进而影响肾阳;湿阻中交,上焦虚火上延,等一系列上焦“火”症。所以祛湿才是第一位的,但是湿也是最不好祛的,一定要综合评估,各种方法都用,结合每个人情况,时间周期也不确定。

中医辩证,个体体质,地域,季节,气候都是参考因素。

脾胃不好,中药该怎么调理?

脾胃,在人体五脏中属于土,在自然界中,“土”是生万物的,人体的强壮与否,与脾胃关系非常密切。

脾胃好:人吃进体内的食物就能及时、高效的化生为人体组织、器官需要的营养(气血),人就会精力充沛、面色红润有光泽、食欲旺盛(吃嘛嘛香)、睡眠香甜、四肢运动灵活有力量、大便正常(香蕉便)。

脾胃不好:精力不足、易疲劳、面色萎黄或 白、食少纳呆、少气懒言、肢体倦怠、大便溏薄、呕恶或浮肿等。

脾胃不好在中医有如下10种分类,来逐一认识下吧。

脾气虚

这种多是因为饮食失调(多吃、节食、乱吃)、劳累过度或身体其它的急慢性疾病影响到脾的功能,造成了脾气虚。

【表现特点】

食欲不振、脘腹虚胀、饭后较为明显,肢体倦怠、面色萎黄、少气懒言、或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

【中药调理】

可以选择补益脾气的药物,如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蜂蜜等。根据自我症状的情况或单独应用、或互相配伍应用。

脾阳虚(脾胃虚寒)一般是由脾气虚发展过来的,或者是过食生冷食物(冷饮、冰啤酒)或肾阳虚,脾土失于温养(五脏之间某一脏有病会向其它脏传变的)。

【表现特点】

腹胀、腹痛喜温暖喜柔按、纳食减少、四肢不温或凉、或肢体沉重、或周身浮肿、大便稀薄、小便不利、女子白带量多质清稀。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中药调理】

多数都选择温里药和补脾药,如干姜、附子、肉桂、小茴香、高良姜、胡椒配人参、炙甘草、白术等。

中气下陷(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这种也是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转化来;或者是久泄久痢(失治误治)或劳累过度而导致。

【表现特点】

脘腹坠胀、进食后明显、或肛门坠重、或脱肛、或子宫脱垂等,伴有脾气虚等表现。

【中药调理】

代表方剂是补中益气汤。选用的是补中、益气、升阳的药物,如黄芪、升麻、柴胡、白术、人参、陈皮等。

脾不统血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所造成。如久病脾虚、或劳倦伤脾。

【表现特点】

便血、尿血、肌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伴有脾气虚等表现。

【中药调理】

药物以补脾补气为主如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茯苓加补血行血的当归、熟地、川芎、远志等。

寒湿困脾由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冒雨涉水、久居湿地及素有内湿所形成。

【表现特点】

脾气虚证+脘腹痞闷胀痛、呕恶、口淡不渴、头身困重、面色晦黄、或肌肤面目发黄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中药调理】

主要选择利湿药如茵陈、虎杖、金钱草、大黄、栀子、鸡骨草、玉米须等。

湿热蕴脾因为感受湿热外邪,或者过食肥甘酒酪酿(肥肉、烧烤、油腻、嗜酒)湿生热所致。

【表现特点】

腹部痞闷、呕恶纳呆、肢体困重、便溏尿黄、或面目肌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中药调理】

选择茵陈配白术、甘草、干姜、肉桂、附子等。

胃阴虚多由于胃病日久不愈,或热病后期阴液、或平日嗜食辛辣、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导致胃阴耗伤。

【表现特点】胃脘部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细数。

【中药调理】

常使用的药物有沙参、石斛、玉竹、麦冬、白扁豆、甘草。

食滞胃脘常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自身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弱导致。

【表现特点】

胃脘胀闷、甚则疼痛、嗳气吞酸、或呕吐酸腐食物、吐后胀痛减轻、或矢气便溏、泻下物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

【中药调理】

药物以消食药为主如麦芽、神曲、山楂、半夏、茯苓、陈皮、莱菔子。代表方为保和丸。

胃寒多由腹部受凉、过食生冷、或劳倦伤于脾胃又感受寒邪。

【表现特点】

胃脘部隐痛或剧痛、遇冷加剧、得温则减轻、口淡不渴、伴有神疲乏力、肢冷喜暖、食后痛减、或口泛清水。舌淡苔白滑、脉迟或弦。

【中药调理】

多用温里多中药如附子、干姜、吴茱萸加党参、白术等。

胃热(消渴)多因平素嗜食肥腻辛辣、化热生火、或情志不遂郁而化火、或热邪内犯等所致。

【表现特点】

胃脘烧灼疼痛、吞酸嘈杂、或食入即吐、或渴喜冷饮、消谷善饥、或牙龈肿痛溃烂、牙龈出血、口臭明显、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中药调理】

主要选用清热泻火的石膏、黄连、栀子配伍当归、生地、牡丹皮等。

脾胃不好涉及到脾运化饮食物、水湿到全身各处;统摄控制血液在脉道中运行;营养物对机体的滋养;食欲、饮食口味的正常与否。胃的腐熟、消化水谷的各方面。

日常生活中,人会对脾胃不好有一些认识,如果真的分析看来,脾胃不好症状类型多、表现不一,不可以盲目用药,要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脾胃是我们的“后天之本“,想养生长寿,真需要弄明白脾胃的事儿!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一起讨论相关问题哦。

脾胃不好,有阳虚、气虚、阴虚、食滞、湿阻、瘀血等。阳虚者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腹痛便溏为特征,治以附子理中丸温中散寒。气虚者气短乏力,纳呆胃胀,便稀。治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阴虚者以胃中灼热,口干心烦,大便秘结为主。治当养阴益胃,益胃汤、一贯煎可用。食滞者多以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大便臭秽,睡眠不香,舌苔垢腻为主。治当消食导滞,保和丸为首选。湿阻者纳呆腹满,神疲思睡,舌苔白腻。当以平陈汤行气化湿。瘀血者以胃痛日久,痛有定处,夜间加重,或便色黑。当活血化瘀,理气和胃。当归芍药散、黄土汤均可。供讨论。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4baBW4BBg.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1042秒, 内存占用1.88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