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干黄姜和鲜姜区别主要在于外形不同、功效不同、产地不同、习性不同等几个方面。
1、外形差异
其实接触过黄姜和生姜这两种植物的人,都可以在脑海里准确的区分这两者的差异。因为生姜一般会出现很多旁枝,而黄姜却没有那么多的旁枝。一个黄姜就像是一个小指头一样匀称。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它们的外观来辨别生姜和黄姜。
2、功效不同
黄姜是人尽皆知的一种中药材。并且它也可以作为一种香料直接放在不同的食物里面。此外,黄姜也含有天然的姜黄素,所以在咖喱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生姜更多的是被作为一种去腥味的材料,虽然可以入药,但主要具有提神、驱寒的作用。在市场上,我们看到的一般都是生姜,只不过是它们的老嫩程度不一样罢了。
3、产地不同
黄姜产自我国台湾、广东、福建、云南等地,在东亚以及东南亚也有广泛的种植。生姜原产自东南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东部地区。
4、习性不同
黄姜喜湿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在土层深厚、排水性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中长势最好。生姜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怕强光直射,耐寒以及耐寒能力较弱。
作用不同
1.生姜味辛辣,它可将自身的辛辣味和特殊芳香渗入到菜肴中,使之鲜美可口,味道清香。因为其味清辣,只将食物的异味挥散,而不将食品混成辣味,宜作荤腥菜的矫味品,亦用于糕饼糖果制作,如姜饼、姜糖等。
2.沙姜也有辛辣味,但比生姜要淡一些,而且沙姜不仅能去腥,还有提鲜增香的作用。
3.这是生姜所不具备的特点。沙姜尤其适合用于各种肉类食材的烹调,也可以用于配制卤汁,或作“五香料”的配料。
功效不同
4.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病症。
5.沙姜味辛、性温,入胃经;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理气止痛的功效;适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肠鸣腹泻者,纳谷不香,不思饮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木姜子,又名:山胡椒、腊梅柴、滑叶树、山姜子。落叶小乔木,高3~7米。花枝细长。叶簇聚于枝端,纸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10厘米,初有绢丝状短柔毛,后渐变为平滑;叶柄有毛。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由8~12朵花组成,具短梗;花先于叶开放;总苞片表面有毛,早落;花黄色,花梗细小,长1~1.5厘米,有绢丝状粗毛;花被6,倒卵形;花药4室,瓣裂,全内向,花丝仅于基部有细毛;雌花较大,有粗毛。核果球形,蓝黑色,直径约7~10毫米;果梗上部稍肥大。花期3~4月。果期8~9月。基本资料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MùJiānɡZǐ 英文名:FruitofPungentLitse,FruitofFourflowerLitse,PungentLitse 别名:山胡椒、木香子、木樟子、山姜子、木椒子、腊梅柴、大木姜、香桂子、猴香子、生姜材、黄花子、辣姜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清香木姜子、毛叶木姜子和木姜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itseaeuosmaW.W.Smith2.LitseamollisHemsl.[LitseamollifoliaChun]3.LitseapungensHemsl. 采收和储藏:秋季末采摘,阴干。 性味:辛;苦;性温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温中行气止痛;燥湿健脾消食;解毒消肿。主胃寒腹痛;暑湿吐泻;食滞饱胀;痛经;疝痛;疟疾;疮疡肿痛 编辑本段概述 生态环境: 1.生于山地阔叶林中湿润处。 2.生于山坡灌丛中或常绿阔叶林缘或次生阔叶林中。 3.生于溪旁和山地阳坡杂木林中或林缘。 资源分布: 1.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东部等地。 3.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果实类圆球形,直径4-5mm。外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网状皱纹,先端钝圆,基部可见果柄脱落的圆形疤痕,少数残留宿萼及折断提醒柄。除去果皮,可见硬脆的果核,表面暗棕褐色。质坚脆,有光泽,外有一隆起纵横纹。破开后,内含种子1粒,胚具子叶2片,黄色,富油性。气蓄谋香,味辛辣,微苦而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研粉每次1-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调敷。 注意:热证忌服。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姜良籽学名Pharbitis、Seed。别名白丑、黑丑即牵牛花的种子。一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叶互生阔心形,叶柄于总花梗近等长,花冠白色,蓝紫色或紫红色,漏斗状,
蒴果球形。总之,5~6粒儿,卵型,黑色或淡黄白色,表面灰黑色或淡黄白色。背面有一条浅纵沟,腹面接线的近端处有一点状种脐。微凹。
南姜其实用干品的多,作为卤水的香料,或者配合其它香料作为香辛料使用。味道也和我们普通的姜很不同,更偏于肉桂的香气和甜辣味。 多用在汤类(泰国酸辣汤{冬阴功}) 卤水,咖喱这样的材料中。
沙姜最常见的就是“沙姜鸡”。比起南姜,它和我们常见的姜更有相似性。沙姜的特殊的药材香气很浓,白切鸡的味碟也是少不了它。
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株高0.5-1米;根茎肥厚,多分枝,有芳香及辛辣味。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无毛,无柄;叶舌膜质。总花梗长达25厘米;穗状花序球果状;苞片卵形,淡绿色或边缘淡黄色,顶端有小尖头。花萼管长约1厘米;花冠黄绿色,裂片披针形;唇瓣中央裂片长圆状倒卵形。
在中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咸丰活龙来凤、通山、阳新、鄂城、咸宁、大冶各省区广为栽培。亚洲热带地区亦常见栽培。
1、加工方式
炒姜粉和生姜粉在加工方式上有明显不同,炒姜粉是把新鲜生姜洗净切片以后,用专用设备进行烘干或者炒制以后,再经过研磨加工得到的粉末,它是一种做熟的姜粉,而生姜粉则是把生姜洗净切片以后,直接利用杠精研磨加工后得到的粉末。
2、口感区别
炒姜粉和生姜粉在口感上也有明显区别,炒姜粉在加工过程中会导致姜辣素大量流失,它做好以后的口感比较温和,辛辣气味比生姜要差一些,而生姜粉则是用生姜直接研磨成了粉末,它保留了生姜中的焦辣素,是一种味道特别辛辣的食材。
3、热量区别
炒姜粉和生姜粉虽然来源于同一种食材,但它们的热量却有明显区别,因为炒姜粉在炒制过程中会吸收一些热量,使得它制好以后的热量比生姜粉要高一些,平时人们吃炒姜粉更容易上火,建议那些热性体质人要尽量少吃炒姜粉。
4、颜色区别
炒姜粉和生姜粉在颜色上也有明显区别,炒姜粉再炒好以后,颜色多为金黄色,比较鲜亮,而生姜粉在制成以后颜色都是黄色或者姜黄色,它的颜色比较暗,两者放在一起对比时,区别特别明显。
是茎。
姜总花梗长达25厘米;穗状花序球果状,长4-5厘米;苞片卵形,长约2.5厘米,淡绿色或边缘淡黄色,顶端有小尖头;花萼管长约1厘米;花冠黄绿色,管长2-2.5厘米,裂片披针形,长不及2厘米;
唇瓣中央裂片长圆状倒卵形,短于花冠裂片,有紫色条纹及淡黄色斑点,侧裂片卵形,长约6毫米;雄蕊暗紫色,花药长约9毫米;药隔附属体钻状,长约7毫米。
洋姜和生姜首先是本质上的不同,洋姜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而生姜属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草本;其次是味道的不同,洋姜的味道味甘、微苦。生姜的味道非常芳香,并且有辛辣味;最后是用途的不同,洋姜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熬粥,生姜一般用作调味品。
洋姜的块茎含有丰富的淀粉,是优良的多汁饲料。新鲜的茎、叶作青贮饲料,营养价值较向日葵为高。块茎也是一种味美的蔬菜并可加工制成酱菜;另外还可制菊糖及酒精,菊糖在医药上有一定作用,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工业原料。
生姜是一个中药名。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别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姜的根茎、栓皮、叶均可入药。
生姜(Zingiberofficinale)又名姜,黄姜.生姜以肉质根供食,除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外,还含有姜有姜辣素[姜油酚,姜油酮,姜烯酚和姜醇]等,因含有特殊的香味,可做香辛调料.亦可加工成姜干,糖姜片,咸姜片,姜粉,姜汁,姜酒和糖渍,酱渍,除此以外还可作香料和药材.姜有健胃,除湿,祛寒的作用,在医药上是良好的发汁剂和解毒剂.
岩姜并不是姜,其学名为槲蕨,是一种水龙骨科植物。其干燥根茎经过炮制后是一种名为骨碎补的中药饮片。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