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人们逐渐对中医药产生信赖,中医学专业特别是临床医学在以下几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就业的范围比较广
中医学专业既可以在中医医院工作,也可以在西医医院工作,满足中医执业的医疗机构范围广,不仅中医医院需求增加,不少西医院也开设了中医的相关科室,例如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针灸推拿科、康复保健科,这些都是中医学就业的范围。
2.就业的具体岗位多
中医学专业毕业生既能够在一线临床工作,也可以从事医疗技术岗位相关工作,是一个具有广阔就业岗位的专业。
3.就业的待遇比较好
中医学专业一般都是从事一线临床工作,担任医生职业,工资待遇都很不错,医生的社会地位也很高。
除此之外,随着人们预期寿命的增长,今后需要医疗保健服务的地方将会更多,所以中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具有长期发展、持久发展的潜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朝阳行业。
这个问题,包含两个问答:一是如何学好中医;二是如何成为好中医。
先说第一个问答,如何学好中医?
学中医,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是自学,一是师教。
先说自学。基于自学者强烈的兴趣,从古中医经典著作中萃取中医精华,从当代名老中医的经验总结中领悟古方与今病的有机联系,进而学会了用经方和时方的要诀。验之临床,辄能取效,成为中医界脱颖而出的一匹黑马。
以古为例,东汉的张仲景,传说是长沙太守,业余学医,而成医圣;晋代的葛洪、唐代的孙思邈都是道士,宋代的许叔微是翰林学士,明代的张景岳是将军,都业余学医,留下传世医学名著。
以今举例,近代京城名医萧龙友,当过知县、知府,自学成名中医的;京城名中医施今墨,学法律出身,自学中医成名;又如国医大师岳美中先生,也是自学中医成才的典范。
据报道,岳美中先生一生共读了医籍4000余种。上至《内经》 、《难经》,下至各家。仅《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每年至少要精读一遍。
以自学成才的岳美中先生为例,对如何通过自学,学好中医,岳先生给出5点建议:
1.恒心。岳老说:“勤能补拙恒斯效。”他自定课时,按时完成。
2.专一。即有始有终完成目标。
3.入细。读书要深入骨髓,掌握规律。
4.戒玩嬉。心无旁骛。
5.戒嗜好。随遇而安,自甘淡泊。
除了上述通过自学成才,成为大师的古今名中医,另一途径就是师承。
师承也有两种,一种是师带徒,一种是大中专院校中医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
师带徒的好处是真传实授,干货多多,徒弟少走弯路,出手就能解决问题。不足之处,知识面相对窄了一些。
院校派中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广,系统性强,不足之处是:不精、不深,缺乏实践经验,许多经验积累需靠自己摸索、总结。
明白学中医的途径后,无论是自学,还是师授,最终还是那句老话:师傅引进门,修行靠自身。
初学中医者,若能遵循岳美中老先生给出的5点建议,肯定能学好中医,也有望成为一个好中医。
下面,我承上启下,回答第二个问题,如何成为好中医。
我个人认为,一个好中医,应具备以下素质:
1.具有菩萨心肠,对病人有深切的同情心。发自内心地愿意尽己所能,救死扶伤。尤其对经济困难的病人,在能治病的前提下,能用便宜药就不用贵重药,能用简单的方法治好病,就不用复杂的方法去治疗。
2.具有将军胆识,通观全局(整体观念),运筹帷幄(辨证施治)。在辨病和辩证精准的前提下,该用猛药斩关夺隘时,放手一搏,或可救命于顷刻间,立起沉疴,转危为安;该用和缓的药,慢慢调理,就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胸有定见,循序渐进,缓缓收功。
3.有悟性。一个好医生,通常都有一定的悟性。读医书,不仅需要苦读,更需要活读。读通一点,以点带面,融会贯通,方为“从无字句处读书”。另外,临床实践中,遇到疑难病症时,更需要有扩散性思维,机动灵活,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攻坚克难,取得疗效。
4.苦练技艺,久久为功。一个好中医,不是一天两天就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学中医者,能沉下心来,需要平时经常不断地大量的理论学习和知识更新,更需要经常不断的大量临床实践总结。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才能把医技不断提高,努力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5.不失人情(懂得一些大众心理学)。遇到胆小的病人,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使病人放下心理负担,对医生产生信任,从而积极配合治疗;遇到不听医嘱,“胆大妄为”的病人,比如哮喘病患者,喜欢抽烟、吃辣,喝冷饮,就正告该患者要戒烟、少吃辛辣、不要喝冷饮。需要做手术的,就建议患者尽快手术,不要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有些小毛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就能改善的,就建议患者不要乱吃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从事中医临床30多年的老医生,给出的建议。有志于学好中医的人,有志于成为好医生的人,可以参考。
因我水平有限,难免挂一漏万,请读者批评指正。
近意堂主,2019年10月23日下午作。
附图:我近日手机随拍选。
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在全国还是比较牛的。其中国家级获奖数量在全校各专业中排名前三。
近五年来,该大学的本专业毕业生执业医师考试平均通过率为91.37%,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18.47%,其中2018年在全国167所医学院校排名第3;本专业学生升学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达到65.17%,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进入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深造。近五年来,共发表论文111篇,其中SCI收录期刊18篇,中文核心期刊6篇,高质量期刊发表数量多次在各专业中排名第一;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共计172人次。
暂行规定
为做好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现对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如下:
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医师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4号)和《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6号)的有关规定。
二、报考人员应按本人试用期所从事的专业报考相应类别的医师资格。中医类别专业的毕业生不得报考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资格。
三、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历,试用期在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的,可以参加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四、具有医学营养学专业学历的,可以根据试用期的工作岗位报考临床或公共卫生类别的医师资格考试。
五、已获得临床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并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专业学历或者脱产两年以上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或者参加过省级中医(药)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并系统学习了中医药基础和中医临床主要课程的,可以申请参加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已获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并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专业学历或者脱产两年以上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或者参加过省级中医(药)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并系统学习了中医药基础和中医临床主要课程的,可以申请参加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六、根据《医师法》第四十三条,对《医师法》第九条第二项报名资格作如下补充规定:
1.在《医师法》颁布前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专科学历并已经转正,但未取得医师职务任职资格者,可凭转正证明和转正后连续工作两年以上并考核合格证明申请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2.在《医师法》颁布前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并已经转正,取得医士职务任职资格,但未取得医师职务任职资格者,可凭医士职务任职资格证明和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连续从事医士业务工作五年以上或医士从业时间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执业时间累计满五年的证明申请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七、七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的临床硕士生和八年制毕业生在学习期间有相当于大学本科的一年生产实习和一年以上严格的临床实践训练,可在毕业当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和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已具有一年以上的临床实践训练或公共卫生实践的经历,可在毕业当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八、对通过医学自学考试和广播电视大学获得医学专业学历,报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除符合《医师法》及有关文件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998年6月30日以前,报名参加医学自学考试,其后取得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其学历可以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
2. 2003年12月31日前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并取得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其学历可以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
3.具有医师资格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经自学考试或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取得的医学专业学历,可以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
九、符合《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中有关规定,经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资格考核合格并推荐或者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机构工作满五年的传统医学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可以申请报考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经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资格考核合格并推荐的传统医学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可以申请报考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十、1998年6月26日前已取得有效行医资格的传统医学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2000年前参加过全国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格考核而不合格者,仍可申请参加全国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格考核;2000年以前未申请参加全国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格考核的,今后不再受理全国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格考核申请。
十一、符合报考执业医师资格条件的人员可以报考同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十二、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又获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等专业学校或高等学校其他类别的医学专业学历者,可按规定在所跨类别的专业工作岗位上连续试用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后,报考相应类别的医师资格。
临床类别医师报考中医类别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除外。
十三、在乡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工作,符合《医师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条件的,可以报考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十四、在军队企业所属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应作为地方考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到驻地附近考点办公室报名,并参加相应考试。
知识转换成能力的困难。中医临床知识的学习和从师袭技容易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难,要用活用好则更难。
因其临床直接受承于学术和思维特性的主导,故在技术应用时缺乏西医那样明确直观、标准统一、对应性强的可操作性。
有了知识难以致用而更需智慧驾驭,中医也是智慧学的本性使得医师自身能力的形成和培育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为什么都说西医好学而中医难学呢?主因之一就是两者在知识与能力切换上难易明显不同,而这同时也是由中医的技艺性和实践性都很鲜明强烈的特性所决定的。
可以考,护理本科生可以跨专业考临床研究生。国家在研究生的招考中,没有限制必须是同等专业才可以报考。 临床医学考研是为医学高等院校招收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备继续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临床医学考研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以及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包括诊断学)、外科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及法律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
医学基础理论部分重点考查基本医学理论知识,以及运用医学概念和原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综合能力部分重点考查临床思维、诊断与鉴别诊断、制定和执行诊疗计划、临床操作、急诊处理等临床综合能力。
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提供一个病例资料,要求考生依据所提供的中医四诊等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类证鉴别(仅限中医执业考生),完成中医诊断、治法、方剂名称、具体的药物处方(药物,剂量、煎服法等),针对病情,提出中医预防、调护方面的措施与注意事项;中西医结合考生还要完成西医诊断依据、西医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西医诊疗计划等测试内容。 注:辨证论治考试评分项目的设置,根据每年命题情况合理调整。 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 (1)中医临床技术操作; (2)西医内科体格检查(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3)西医临床技术操作(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 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 (1)中医临床问题答辩测试中医问诊技术有关问题;测试其他中医临床问题。 (2)西医临床问题答辩测试西医临床问题(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 (3)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 2、考试方式 考生在指定考试地点分别随机抽取题号后完成各站考试。 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在统一的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 (1)中医临床技术操作针灸穴位体表定位: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针灸、拔罐、推拿等临床技术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中医望、闻、切诊技术的操作:叙述或现场实际操作。 (2)西医内科体格检查:由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 (3)西医基本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 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依据考生随机抽取的试题,现场问答所测试的问题。 中医临床问题答辩:现场口试;西医临床问题答辩:现场口试;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现场口试。 3、考试题量 辨证论治:1道试题; 基本操作:4道试题(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3道试题); 临床答辩:4道试题;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他传来了的方子很多,我们经常听到的六味地黄丸,就是他的方子
具有高等学校中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毕业后在医疗、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申请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具体工作和实际操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中医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毕业院校,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
2.教育背景,经历:包括学历,所学专业等受教育情况。将自己在大学期间主修课程,专业特长写清楚。对没有和缺乏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受教育的程度是极其重要的。对于一些专业性职业教育的人,应重点提出来,因为有专业特长对公司有很大的吸引力。
3.工作经历:包括职务,职责,业绩,如果工作经历丰富,而且成绩显著,这对自己有很大帮助。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可以写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实践单位等。也可以将自己参加过的社会实践活动写进来。
4.个人特长: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工作能力,专业能力等。这部分可以带上自己的证书。
5.证书及相关资料:这个可以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包括毕业证,专业证,获奖证书等。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