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是我国常用的药食两用食品,地域不同而出产的山药品质不同,大致有南北之分,品种多样。
市面常见的有两种:
一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淀粉含量低,口干爽滑,适合做菜的,也叫菜山药。
二是富含淀粉胶质和糖分,口干绵甜,营养丰富,有这药食两用的功能,大都分布在黄沁河流域也叫怀山药,这类山药适合加工各种副食和打粉。
山药粉的食用多种多样,为了不损害有效营养成分最好的食用就是冲服或做糕点,忌长时间高温破坏里面的蛋白质和氨基酸。
冲服一般30克用开水两百毫升急冲,就可以服用,根据口感可以加糖加水果。
想来点情趣的话就把山药面调和加料做糕点,短暂微波或蒸都能做出花样可口的美味山药制品。
一个有这千年药食同源的山药不仅富含蛋白质,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等,更是我们治疗各种疾病的常用药,健脾养胃止泻,补肾益气降糖,各种虚劳,尤其是糖尿病的常用药,所以想延年益寿就多吃山药。
山药粘糊糊的是因为山药切开后会流出粘液。食物原料成分中的粘液质是存在于种子、果实、根、茎的粘液细胞和海藻中的一类粘多糖,它是保持植物水分含量的基本物质,属于植物正常的生理产物。
之所以山药表面黏黏的,是因为黏蛋白。
滋补脾胃的食物首推山药,它是入肺、健脾、补肾的佳品。山药黏糊糊的汁液主要是黏蛋白,能保持血管弹性,还有润肺止咳的功能。山药可与红枣搭配熬粥,或用于煲汤,也可与各种食材清炒。
黏蛋白基因编码粘蛋白单体被合成为杆状核粘蛋白核心是翻译后由异常丰富改性的糖基化。粘蛋白的致密“糖衣”给他们相当保水能力,也使它们耐蛋白水解作用,这可能是在维持重要粘膜障碍。
怀山药,河南省焦作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焦作古称怀庆府,北依太行,南临黄河,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山药、地黄、菊花、牛膝“四大怀药”驰名中外。怀山药作为“四大怀药”之首,医家评价其“温补”、“性平”,是“药食同源”的典范。“铁棍山药”为怀山药中的珍品,因其色褐间红、质坚粉足、身细体长,外形酷似铁棍而得名,主产区为温县。
1、常温通风保存法
如果家里通风设施比较好的话,可以放在常温通风处保存,使用这种方法一般可以存放3~6个月,在存放的时候不要用塑料袋和报纸装山药,最好能让他们散开。
02
米酒浸泡法
这种方法不经常使用,因为运用不好,会让破坏山药的口感和品质。其做法是,将山药折断,然后将切口处用米酒进行浸泡,再用吹风机吹干,促使伤口愈合,最后用餐巾纸包好,放在阴凉处,可保存数月左右。
03
冰箱冷藏法
据了解,山药在1~4℃的温度中可以保存3年左右,因此,在夏天买回的山药可立即放在冷藏箱中进行冷藏。山药在冷藏的时候,应与水果分开,以免因水果放出的乙烯而导致山药变质。
04
冷库保存法这种方法适宜中山药种植厂家或山药加工厂进行大量保存,采用这种方法时,冷库的温度要长年保持在2~6℃,这样可以保存数月。
我们专业种植、批发正宗的铁棍山药,温县铁棍山药。铁棍山药批发。 怀农铁棍山药合作社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建立了近千亩怀药GAP标准化种植基地,山药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重茬,是真正地道的绿色健康食品。正是因为焦作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优质的自然环境以及科学的种植方法方可孕育出道地的铁棍山药。 正宗道地,品质保证;尊重客户,珍爱信誉
山药是秋冬养生的好食物,但市面上还有一种叫山药豆的食物,山药是山药植株的地下茎,山药豆则是山药地上部分叶腋间肾形或卵圆形的珠芽,又称零余子、山药籽。
长生露山药黄精口服液味微甜甘苦。都要通过口服的方法来进行使用,具有独立的包装,打开盖子过后直接饮用即可,使用的量可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来决定,但是不可以超过说明书的上限。长生露山药黄精口服液主要成份有山药、黄精、烟酸、维生素b1、纯净水,在很多的地方都有销售,由于成分安全,做工也比较精良,所以吸收利用率会比较高。
山药种植过程:
1、选地整地:山药为深根作物,宜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土质肥沃,透气性强,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低洼积水、土壤黏重的地不宜种植。忌连作,一般间隔3~5年种1次。
选好地后进行深翻,细耙,整平,结合深耕施足底肥。然后起垅或作高畦、平畦,一般垅宽40~50cm,畦宽100~120cm,畦长视地形而定。
2、选种:一般在收获山药时,选择粗壮而无病害的根茎,于芦头7~15cm处折断,切成长10~15cm段,切口粘上草木灰,以使伤口愈合,置通风处晾4~5天后,储藏于沙中,备作种用。珠芽(零余子)繁殖:于植株枯萎摘收零余子,选择个大饱满,无病虫害,色泽好的作种。用湿沙或两合土埋于室内,也可装入箩筐内,置于室外越冬。
3、栽植:一般于春分至清明前后栽种。珠芽(零余子)作种栽的多采用高畦或垅作栽种,畦按行距20~25cm开沟,沟深6~10cm,垅作栽种的于垅上开浅沟,两法均按株距10cm下2~3个珠芽,然后覆土,种后浇水或盖上一层草,使土壤保墒。当年秋季挖出作种栽。芦头作种栽的多采用垅作或平畦栽种,垅作的于垅上开沟种植,畦作的按行距30~45cm,沟深15cm,宽15cm,可种双行或单行,芦头顺序平放沟内,若双行可摆成人字形,使芦头在沟之中线的两旁,相距3cm。栽后施粪土或覆土,稍加镇压,然后浇水或盖上一层草即可。有的产地为加工光山药,多采用穴栽,即于种植前用木棍或铁钎打洞,洞口直径2~5cm,深40~100cm,洞内填细沙或谷壳,待下沉后栽种,并将种栽的根芽对准沙土,然后覆土。
栽培管理
1、浇水:北方产区种植山药生长期要注意适时、适量浇水,以促进山药根部生长发育,使根茎粗、圆、长,两头匀称,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干旱会使根部发生畸形或分杈。第1次浇水不宜过多,否则会长粗脖子。当地表未干时进行第2次浇水,以防地表干裂,造成植株死亡。以后浇水要逐次增多,以不超过根部生长的深度为宜,否则根部易长成细长状。浇水时间以早晚为好,如遇连续高温天气,地温增高,可用井水小浇,以调节地温。雨季要注意田间排水,以免造成根部腐烂。
2、中耕除草:山药出苗后,在南方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土壤易板结,特别在旱地种植又无稻草遮盖的情况下,每次浇水或雨后杂草滋生很快,要及时中耕除草,一般进行2~4次。生长初期松土由浅渐深,生长后期则应浅松,以免损伤地下部分。
3、搭架:山药是缠绕草本植物,生长期要搭架,以利通风、透光,促使根茎生长和防止蔓延伏地丛生,叶枯黄或感染病虫害。一般苗高20cm左右,可用竹条或树枝插于垅(畦)面上,使之攀缘;支架要牢固,高20cm左右。
4、间苗:山药栽子或芦头,一般可萌生几个芽,形成一株数蔓;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应进行间苗,要求每株留1~2个健壮的芽,其余茎叶全部摘除。
5、追肥:山药为喜肥植物,除施足底肥外,在生长期还要追肥2~3次,追肥时间,第1次在苗高30~45cm时,第2次在6~8月初,第3次在8月下旬。追肥可采用沟施,肥种以腐熟的人粪尿或饼肥。施肥量可视地力、肥源等情况而定。
6、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炭疽病:病原为真菌中半知菌类盘圆孢属黑盘孢菌。主要危害茎、叶。发病初期在叶脉上产生褐色小斑,病斑逐渐扩大后呈黑褐色(中部褐色),并有不规则轮纹,上面有小黑点。茎基部常出现深褐色水渍状病斑,造成枯茎落叶。天气潮湿时病部可产生粉红色黏状物,即病原分生孢子堆。病原菌以菌丝在病株或残体上越冬,翌年在适宜条件下,分生孢子借风或水传播浸染,并能引起多次浸染。当夏季温度在25 0C~30℃,相对湿度大于80%时,发病严重。防治方法:搞好田间清洁,及时清除枯枝残叶并将其烧毁,防止病原菌传播。栽种前用1:1: 150倍波尔多液浸种栽5~10分钟;发病期可用5%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7天1次,连续2~3次。
②褐斑病:病原为半知菌类中柱盘孢属黑盘。主要危害叶,发病初期在下部叶片上,产生黄色或黄白色病斑,病边缘变褐色,微突出,中部淡褐色,散生黑色小斑点,即分生孢子盘,有时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菌丝或分生孢子盘附着于受害部位越冬,翌年随风、水传播浸染,并能引起多次反复浸染,高温、高湿易感染发病。防治方法:清除病枝残叶烧毁;用1:1: 120倍波尔多液喷洒;用5%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10天喷洒1次,连续2~3次。
③白锈病:天气炎热,土壤水分过大,通风不良的情况易发生。发病时叶片先出现黄色斑点,叶背生一层白色粉末,逐渐变成黑点,最后叶片枯萎而死。防治方法:及时清除枯枝残叶,烧毁或深埋;用1: 500多菌灵或1: 1:120波尔多液喷洒,7~10天1次,连续3~4次。
2、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黑肉虫等虫害。防治方法:前两种害虫可用90%敌百虫原药配制成1:100的药液或用5%锌硫磷50g,拌鲜草5kg,制成毒饵诱杀;黑肉虫可用乐果乳剂或杀虫脒毒杀。
山药的生长环境
山药适应性较强,有喜温、喜肥、耐寒、忌积水、怕干旱的特性。生长期适宜温度20℃~30℃;30℃以上则抑制生长;出现霜冻时地上部分枯萎,而根茎能越冬。光照不足时藤蔓徒长,根茎细而短。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