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普通的盗汗可以到中医科看看,调理一下注意自我养护,加强锻炼。但如果还伴有低热,盗汗、乏力、咳嗽、胸痛等应值得注意,盗汗的典型症状为结核。同时 1.甲亢: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甲状腺素,代谢率增高,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出现怕热、多汗,也有夜间盗汗者。2.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多汗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而致汗腺分泌增加;其次,血糖代谢率增高也是糖尿病病人多汗的原因之一。3.更年期盗汗是常见现象,以西医论点解释的话是由于更年期来临,使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出现障碍导致。而中医方面则解释为,阴虚内热、虚阳上亢、津液不固所致。
中医药讲究配伍,一付中药基本上按照君、臣、佐、使来配制,有时会加一些令人神秘的‘药引子’。
中药的药引又称引药,药引子。中医处方是以“君、臣、佐、使”的原则来配伍的,药引就是“使药”。药引的主要作用有哪些呢?
■引经作用
药引可引导药物对机体的某一部位或脏腑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如治疗肾阴?br>的六味地黄丸,常以淡盐水作为药引送服,因为咸味可以引导药物入肾。
■增强疗效
药引可提高主药的疗效,如在治疗风寒感冒的辛温解表方中,常以生姜或葱白为药引,增强发汗解表作用;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加健脾利水的茯苓为引,可提高利水功效。
■解毒作用
有些药物有一定毒性,加入引药可降低或消除其毒性。如生南星、生半夏加生姜;乌头、附子加饴糖为引,均可降低毒性。
■缓和药性
有些药物作用猛烈,加药引可缓和药性,并保护正气。如葶苈大枣泻肺汤中,以大枣为引,缓和葶苈的烈性,达到泻肺而不伤肺的目的。
■保护脾胃
有些药物可刺激胃肠道,使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或出现胃肠道反应,加药引可保护脾胃。如清热解暑的白虎汤苦寒败胃,常加大米为引以护胃扶正。
■矫味作用
有些中药味苦或有异味不堪入口,可加药引矫味。如诸多中医处方中常以甘草为药引,因为甘草能调和诸药,并起矫味作用。
你这个叫盗汗 是肾虚 得补肾吃六味地黄丸就会好
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悬殊很大。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躁,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中医治疗盗汗,在古今医学文献中介绍的很多,并且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以前用滋阴的中药治疗成人盗汗效果很好,现代医家在前任的基础上,用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治疗盗汗效果十分显著。对小儿盗汗症,建议先用脐疗法治疗,下面介绍几则治盗汗的脐疗方:
(1)五砂散:五倍子5份,辰砂1份。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散0.5~1克,用温水调成糊状,于患者临睡前敷于肚脐,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翌日晨起时取下,如无效可重复使用,一般连用3天即可凑效。本方适用于各种证型的盗汗,对因肺结核引起盗汗,也有比较显著的疗效。
(2)五味敷剂:五倍子、赤石脂、没食子、煅龙骨、煅牡蛎各20克,辰砂1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于临睡前取药粉1克,用凉开水、食醋各半调匀,敷入脐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翌晨去掉。每日一次,3~5天为一疗程。据《陕西中医》1985年第5期介绍,用本方治疗小儿顽固性盗汗118例,连敷3次,盗汗即止者48例;5次汗止者31例;6次汗止者21例;无效 6例(其中结核病患者3例)。愈后再次复发盗汗,使用本方有效者9例,无效者3例。本方无毒性,无副作用,具有较强的敛汗功能,各型盗汗均可使用。
(3)玉屏风散加减:白术12克、黄芪20克、防风12克、炙甘草10克 、北五味10克、糯稻根15克水煎服,一日一贴。若汗出严重者加麻黄根12克、乌梅12克,有心悸者加熟枣仁12克、茯神18克、桂圆12克。即可。
(4)秦艽鳖甲汤加减:地骨皮、柴胡、鳖甲各9克,秦艽、知母、当归各5克,青蒿3克,乌梅2个,水煎服。汗出多者加牡蛎、五味子、浮小麦收涩敛汗,血虚者加制首乌、熟地补益精血,口干舌红绛者加麦冬、天花粉生津清热。 结核病人适用。
(5)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12克,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熟地黄各6克,黄芪12克,水煎服。本方主要用以治疗阴虚火旺、盗汗面赤、心烦尿赤、舌红。若阴虚火旺轻者,可去黄连、黄芩,加知母,以泻其火而不伤其阴。适用结核病。
(6)红枣7-10枚,仙鹤草20-50克,水煎服。治盗汗。
成人盗汗药物: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连服一到三个月。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