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子我们这里俗称雪草疙瘩,是一种常用药。
香附,别名:生香附、香附子、附米、香附米、香附、碎香附、醋香附、雷公草、回头青、莎草根、雀头香、三棱草根
性味:味微苦,性平。
归经:归肝、脾、三焦经。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理气,解郁,止痛,调经,疏肝,消肿。
香附主治:
用于肝郁气滞之胸、胁、脘腹胀痛和消化不良、胸脘痞满、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以及冲任失调、胎气不和之胎动不安等。本品既能疏肝解郁,又能通调三焦气滞,有“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之誉。
现代用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胃神经症、坐骨神经炎、丝虫病、扁平疣等。
下面三张图依次是香附原生植物,生香附,制香附。
说起香附子,可能很多人没听过。其实,香附子是一个常用的妇科良药。有人问,香附子别名叫什么?有什么效果?笔者跟大家聊聊中药香附子。
香附子别名叫什么?
香附子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根茎,其别名有很多,诸如莎草根、香附米、三棱草根、雀头香、雷公头等,主产于我国的山东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南省等地。香附子在每年的九月到十月采收,将莎草的根茎采集后洗净、晒干,烧去须根,未炮制的香附子称为生香附,经炮制的香附子称为制香附,并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别称为醋香附、姜香附、黑香附、四制香附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方法炮制的香附子,其功效也有所明显的不同。
香附子有什么效果?
祖国医学认为,香附子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胃痛、腹痛、饮食积聚等病症。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香附子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现代研究表明,香附子具有抑菌、止痛、抑制子宫的收缩等药理作用。一般来说,香附子主要有以下两大功效:
(1)疏肝理气:当肝郁气滞时,会出现胸部憋闷、胁肋胀痛、精神抑郁、情绪低落或心烦易躁等症状,可采用香附子与柴胡、白芍等中药伍用,具有较好的疗效。
(2)调经止痛:香附子有“妇科良药”之美誉,在临床上可用来治疗多种妇科疾病。香附子有调经止痛之功效,特别适于因肝郁气滞所导致的经期不准、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等症状。
此外,香附与不同的中药伍用,具有不同疗效,比如香附子与木香配伍使用,具有行气止痛之功效;香附子与神曲配伍使用,可和胃消食;香附子与当归配伍使用,可调经止痛。
结语
香附子是一味常用中药,而中药讲究辨证施治。若身体抱恙,又想用中药治疗,建议及时去正规医院接受中医治疗。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