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糖原。 多糖按其来源的分类: 1、植物多糖 水溶性多糖,如中药材中提取:当归多糖、 枸杞多糖、 水不溶性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2、动物多糖 , 从动物的组织、器官及体液中分离、纯化得到 的多糖 • 水溶性的粘多糖 • 肝素、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猪胎盘脂多糖 等 。 3、微生物多糖 ,香菇多糖,茯苓多糖,银耳多糖,猪苓多糖, 云芝多糖 • 对肿瘤治疗及调节机体免疫效果显著 。 4、海洋生物多糖 •,从海洋、湖泊生物体内分离、纯化得到的多糖。 • 甲壳素(壳多糖、几丁质)、螺旋藻多糖等。 多糖
1.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目前中国大约有12000种药用植物,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在中药资源上我们占据垄断优势。古代先贤对中草药和中医药学的深入探索、研究和总结,使得中草药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与应用。
2.中药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记载,古代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时代”大约相当于新石器时代。那时候,人们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对各种农作物和天然之物的性能逐步有所了解,对它们的药用性能也开始有所认识。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的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
中药材的种类和地区的关系。分南药,和北药等,称之地道药材。比如荔枝肉,南方产,非常地道的药材。北方产的北五味子,就产于北方。好些药材南方不产,好多药材北方不产,南北沟通,就产生一个合理的药方,方便治病救人,地区的药材。南方不产的,北方产。就圆满了。
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2条),依据这个定义,如果仅仅通过种植、养殖等农业活动,没有后续加工获得的中药材,可以划归到农产品的范畴,但是如果有后期的加工,就不是农产品了,譬如常见的中药饮片往往是炮制加工过的,就不属于农产品,而应该划归到药品的范畴。
1.有限性。所有的中药材和普通资源一样,都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的。会越用越少,(少数已经成功种植的除外,种植的药效会有所降低)这就需要保护药用资源,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2.地域性或道地性。中药不同于化药,它的采收的时节、地点、方式不同,药效就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区分其种质资源的分布,辨别真伪优劣
3.复杂性.现在中药资源中,同名异物、异物同名的有很多种,区分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充分展现了中药的复杂性
4.成分的非单一性。中药的有效成分、指标性成分以及无效成分和有害成分多几个存在于同一药材中。
西洋参是产自西方的名贵药材。
西洋参产自北美大西洋沿岸、加拿大东南部和美国东部。虽然出产于国外,但是最早发现它的药用价值并且广泛使用是在我国。早在清朝,皇家就用它来治疗疾病,正因为它的便用,才使西洋参的身价倍增。
品种优势 贵州省是中药资源大省,特定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药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而且质量好;复杂的地质条件,地下矿藏丰富,蕴藏着许多矿物药。
据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全省药用动植矿物资源共有4290种,其中植物药3924种,隶属275科,1384属;动物药289种,矿物药77种。
全国统一普查的363种重点品种中,贵州有产的326种,占89.61%,国家收购的中药材贵州有250种。
珍稀名贵品种:珠子参、虫草、艾片、麝香、牛黄、穿山甲等。
道地品种:天麻、杜仲、石斛、厚朴、黄柏、首乌、胆草、天冬、黄精、银花、桔梗、吴茱萸、黔党参、五倍子、半夏、桃仁、雷丸、南沙参、毛慈姑、马槟榔、仙茅、冰球子、白及、重楼、茯苓、朱砂、水银、明雄黄。
家种(家养)品种:野变家及引种成功,并能提供一定商品的大约有80种。
主要有天麻、杜仲、厚朴、黄柏、吴茱萸、金银花、乌梅、茯苓、石斛、五倍子、白术、云木香、麦冬、山药、菊花、牛膝、桔梗、白芷、瓜蒌、红花、延胡索、女贞子、干姜、大黄、泽泻、生地、玄参、丹皮、香橼、无花果、紫苏、白芍、鱼腥草、艾纳香、板蓝根、砂仁、大力子、枳壳、栀子、木瓜、薏苡、荆芥、火麻仁、莱菔子、三尖杉、喜树等。
贵州中药... 品种优势 贵州省是中药资源大省,特定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药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而且质量好;复杂的地质条件,地下矿藏丰富,蕴藏着许多矿物药。
据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全省药用动植矿物资源共有4290种,其中植物药3924种,隶属275科,1384属;动物药289种,矿物药77种。
全国统一普查的363种重点品种中,贵州有产的326种,占89.61%,国家收购的中药材贵州有250种。
珍稀名贵品种:珠子参、虫草、艾片、麝香、牛黄、穿山甲等。
道地品种:天麻、杜仲、石斛、厚朴、黄柏、首乌、胆草、天冬、黄精、银花、桔梗、吴茱萸、黔党参、五倍子、半夏、桃仁、雷丸、南沙参、毛慈姑、马槟榔、仙茅、冰球子、白及、重楼、茯苓、朱砂、水银、明雄黄。
家种(家养)品种:野变家及引种成功,并能提供一定商品的大约有80种。
主要有天麻、杜仲、厚朴、黄柏、吴茱萸、金银花、乌梅、茯苓、石斛、五倍子、白术、云木香、麦冬、山药、菊花、牛膝、桔梗、白芷、瓜蒌、红花、延胡索、女贞子、干姜、大黄、泽泻、生地、玄参、丹皮、香橼、无花果、紫苏、白芍、鱼腥草、艾纳香、板蓝根、砂仁、大力子、枳壳、栀子、木瓜、薏苡、荆芥、火麻仁、莱菔子、三尖杉、喜树等。
贵州中药材发展现状 目前,贵州省中药材家种栽培品种在原有40余种基础上,又增加了如下近40个品种:淫羊藿、半夏、太子参、天冬、黄精、重楼、百合、薏苡、瓜蒌、姜黄、射干、玉竹、冰球子、毛慈姑、银杏、喜树、丹参、头花蓼、芦荟、五倍子、薯蓣、玫瑰、百合、浙贝母、北板蓝根、白花前胡、柴胡、白及、灵芝、草乌、知母、猫爪草、花椒、姜、山苍子、大果木姜子、金铁锁、倒提壶、苦荞头、乌骨鸡、鹿、乌梢蛇等。
其中,经国家中医药局考察后在贵州建立定点药材生产基地13个品种,18个基地,这些品种是石斛、半夏、杜仲、龙胆、茯苓、吴茱萸、天冬、黄精、金银花、苦荞头、冰球子、白芍、桔梗,支持资金达250万元(不含地方匹配资金)。
"十一五"期间,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拟达150万亩。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