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人体骨骼每平方厘米能承受2100千克的压力,但是不同骨骼承受压力的能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一般下肢骨承受压力的能力要大于上肢骨,不同种类的骨骼承受压力的能力也不同,密质骨的承受压力的能力要大于松质骨,扁骨承受压力的能力要大于长骨,长骨承受压力的能力要大于不规则骨。
对骨骼压力的能力也受年龄的影响,年轻人的骨骼有机质含量高,骨质软而有韧性,成年人的骨骼中无机质含量高,骨质坚硬但韧性差。而骨骼受外力作用的方式也会影响骨骼的承受力,在垂直压力、拉伸力、扭力等作用下,骨骼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人体颅骨是由23块形状不同大小也不同的扁骨个不规则的骨头组成,相互的骨头之间通过软骨和软组织来连接而成,能够对人体的大脑起到保护作用,保护大脑不受外界碰撞而受伤,能够为身体正常活动起到好的保障。
以眶上缘及外耳门上缘连线为分界线,将颅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不成对的额骨、蝶骨、枕骨和筛骨,共8块,围成颅腔,容纳脑。面颅为颅的前下部分,包含成对的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及鼻甲骨,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舌骨,共15块,构成眶、鼻腔、口腔和面部的骨性支架。
就是鲳鱼。
仓鱼实为“鲳(chang)鱼”,鲳鱼在我国东南沿海有分布,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海鱼,全身呈银白色,因此这种海生鲳鱼又被叫做“银鲳”。体扁骨少肉多且鲜,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东南淡水域也有一种鱼叫做“红鲳鱼”的,它体型很像海鲳鱼但是背部呈黑色,腹部呈橘红色,因而得名。
骨是人体的基本支架,具有保护、支撑、造血、运动等功能。骨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其分布位置不同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根据其形态不同分为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长骨分布于四肢,具有支架作用,可参与运动。短骨主要分布于手足,满足手足的运动和劳动功能。
扁骨主要分布于头颅、骨盆以及胸部,主要作用是对脏器保护,造血功能也是其重要功能。不规则骨主要分布于脊柱和头颅
人字缝(Lambdoidsuture)位于颅骨上,枕骨与顶骨形成的缝隙,形状似“人”字,称人字缝,也叫“枕缘”。
分类
查500例颅骨,在人字缝处共发现有缝骨者59例,总出现率为11.8%±1.44。又依其在人字缝的分布状况将其分为双侧型、左侧型及右侧型。其中双侧型出现率最高,占总出现率的59.33%。
讨论
缝骨的出现。与颅骨在其发生、发育过程中的迅速扩张有关它是由“额外”骨化点在缝部位骨化而成的。所以,它并不属于正常颅骨的组成部分之列。但是,缝骨的出现率却是较高的。Gstetsner报导达46.3%。我国李惠民在这方面也曾做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但我国人关于缝骨的出现率及其在人字缝的分布情祝究竟如何尚无充足的资料。据Schmidt的研究,亚洲人为13.2%,本文结果为11.8%,与该氏的结果相接近。
显著性检查结果说明国人颅骨缝骨在人字缝处的出现率是双侧型比任一单侧型都为高约占总出现率的60%;左、右侧型无明显差异,各占总出现率的约20%。
扁骨是猪的胰腺。哺乳动物象人羊牛狗等等都必不可少的消化器官,主要功能是分泌胰液(包含胰蛋白酶等多种消化酶)。另外胰腺中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激素。胰腺在腹腔内位置很深,横卧于做侧腹后,胃的后部脊柱前。
肋骨为骨名。左右各十二条,后端皆与胸椎相连,上五条前端与胸骨相连;中五条前端融合成一条而连于胸骨;下二条前端游离,合而构成胸廓。肋骨呈弓形,可分体和前后两端。属于扁骨。肋骨体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肋面神经和血管在此通过。肋骨后端有肋骨小头,与相应胸椎的肋凹构成关节。肋骨的前端接肋软骨。肋骨和肋软骨合起来,叫做肋,左右共有12对。第1至7对肋软骨直接与胸骨相连,第8至10对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而形成肋弓。肋弓是摸测肝、脾的骨性标志。第11、12对肋软骨的前端游离于肌肉中,称为浮肋。
一厘米骨头有20克重。
骨头 骨组织由活细胞和矿物质(主要是钙和磷)混合构成,正是这些矿物质使骨头具有坚实的物性。
骨头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例如臂骨是长骨,腕骨是短骨,胸骨和颅骨是扁骨,椎骨是不规则骨。成年人的骨主要由两种组织构成:坚硬的密质骨在外,多孔的松质骨又称海绵骨在内。长骨中的大腿骨,或称股骨,中间填满称为黄骨髓的脂肪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