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调护,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调护方案

 2023-07-13  阅读 396  评论 0

摘要: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调护方案哮喘跟呼吸道的感染以及理化因素的影响有关系的,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病情较重,喘息严重,可以用激素的药物来缓解,配合中医中药来治疗效果是不错的,平时应该避免辛辣油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调护方案

哮喘跟呼吸道的感染以及理化因素的影响有关系的,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病情较重,喘息严重,可以用激素的药物来缓解,配合中医中药来治疗效果是不错的,平时应该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饮食要清淡,适当吃一些蔬菜水果以及富含高蛋白的食物。

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中药治疗方法一般使用缓解药物。哮喘需要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分类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必须定期看医生复查。根据病情,我们需要对治疗方案进行升级或降级,不要自行改变药物和剂量,一般来说,药物应降到最低剂量维持至少一年,考虑停药。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是吸入性的。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掌握吸入方法。

支气管哮喘中药调理

中药治疗哮喘最有效的药物有半夏、白芥子、旋覆花、白前、猫爪草等。清热化痰药物有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白前、桔梗、胖大海、昆布等。止咳平喘药物有杏仁、苏子、白前、紫苑、款冬花、枇杷叶等。

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中药是可以治疗哮喘的,中医治疗哮喘需要在专业中医大夫辩证以后,根据舌象和脉象来辨证治疗的,中医把哮喘分很多种类型。治疗哮喘最好采取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效果是最佳的,平时应该尽量避免呼吸道感染以及理化因素的影响,天气转凉的时候及时增添衣物。

支气管炎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针灸——可以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穴位针灸,以及在三伏天的时候穴位贴中药;另外还可以采用拔火罐的方法,使体内的湿气尽量的排出体外。同时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一些润肺中药以及中成药制品。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调护方案怎么写

一、医师职业素养

(一)医德医风

(二)沟通能力

(三)人文关怀

二、中医思维与诊疗能力

(一)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辨证论治

(四)预防与调护

三、中医操作技能

(一)中医四诊

(二)针灸常用腧穴

1.手太阴肺经腧穴: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腧穴: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丰隆、内庭

4.足太阴脾经腧穴: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

5.手少阴心经腧穴:通里、神门、少府

6.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后溪、养老、天宗、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膏肓、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腧穴:涌泉、太溪、照海、复溜

9.手厥阴心包经腧穴:郄门、内关、大陵、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中渚、外关、支沟、翳风

11.足少阳胆经腧穴:风池、肩井、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

12.足厥阴肝经腧穴:太冲、蠡沟、期门

13.督脉腧穴: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印堂

14.任脉腧穴:中极、关元、气海、中脘、膻中、天突

15.常用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定喘、夹脊、腰痛点、十宣

(三)针灸技术

1.毫针法

2.艾灸法

3.其他疗法:三棱针法、皮肤针法、耳穴压丸法

4.针灸异常情况处理: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皮肤灼伤及起疱、刺伤内脏、刺伤脑脊髓、外周神经损伤

5.常见急性病症的针灸治疗

(1)偏头痛

(2)眩晕

(3)落枕

(4)中风

(5)心悸

(6)哮喘

(7)呕吐

(8)胃痛

(9)腹痛

(10)泄泻

(11)癃闭

(12)痛经

(13)扭伤

(14)牙痛

(15)晕厥

(16)高热

(17)抽搐

(18)内脏绞痛

(四)推拿技术

1.㨰法

2.揉法

3.按法

4.推法

5.拿法

6.抖法

7.捏脊法

8.搓法

(五)拔罐技术

四、西医临床技能

(一)体格检查

1.全身状态检查

生命征、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体位、步态

2.皮肤检查

3.浅表淋巴结检查

4.头部检查

(1)眼部检查:眼睑、结膜、巩膜、瞳孔(大小与形状、对光反射、集合反射)、眼球运动

(2)咽部、扁桃体检查

(3)鼻窦检查

5.颈部检查(血管、甲状腺、气管)

6.胸廓、胸壁与乳房检查

7.肺和胸膜检查

(1)视诊(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呼吸深度)

(2)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

(3)叩诊(叩诊方法、叩诊音、肺界叩诊)

(4)听诊(听诊方法、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听觉语音)

8.心脏检查

(1)视诊(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

(2)触诊(心尖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3)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

(4)听诊(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方法、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

9.血管检查:脉搏、血管杂音、周围血管征

10.腹部检查

(1)视诊(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

(2)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腹部包块、肝脾触诊、墨菲征、液波震颤)

(3)叩诊(腹部叩诊音、肝浊音界、移动性浊音、肾区叩击痛、膀胱叩诊)

(4)听诊(肠鸣音、振水音)

11.脊柱、四肢检查

(1)脊柱(弯曲度、活动度、压痛与叩击痛)

(2)四肢关节

12.神经系统检查

(1)肌力、肌张力

(2)共济运动

(3)神经反射(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

(4)脑膜刺激征

(5)拉塞格征

(二)基本操作

1.外科手消毒

2.戴无菌手套

3.穿、脱手术衣

4.手术区皮肤消毒

5.穿、脱隔离衣

6.创伤的现场止血法

7.伤口(切口)换药

8.脊柱损伤的现场搬运

9.长骨骨折现场急救固定

10.心肺复苏术

11.气囊-面罩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12.导尿术(男、女)

13.胸膜腔穿刺术

14.腹腔穿刺术

(三)辅助检查结果分析判读

1.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

(2)心房、心室肥大

(3)心肌缺血

(4)急性心肌梗死

(5)过早搏动

(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7)室性心动过速

(8)心房颤动

(9)心室颤动

(10)房室传导阻滞

2.普通X线片

(1)正常胸部正位片

(2)阻塞性肺气肿

(3)气胸

(4)胸腔积液

(5)肺炎链球菌肺炎

(6)原发性肺癌

(7)胃溃疡

(8)急性胃肠穿孔

(9)肠梗阻

(10)长骨骨折

3.CT影像诊断

(1)原发性肺癌

(2)急性胰腺炎

(3)急性硬膜外血肿

(4)急性硬膜下血肿

(5)脑梗死

(6)脑出血

(7)蛛网膜下腔出血

4.实验室检查

(1)血液一般检查

(2)尿液检查

(3)粪便检查

(4)肝功能(血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红素)

(5)甲、乙、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6)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内生肌酐清除率)

(7)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血浆胰岛素、C肽测定

(8)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9)血清钾、钠、氯、钙

(10)血清淀粉酶

(11)血清心肌标志物(心肌酶、肌钙蛋白)

(12)血浆B型脑钠肽

(13)抗链球菌溶血素“O”

(14)类风湿因子与抗核抗体

(15)浆膜腔积液

(16)动脉血气分析

(17)常用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

(18)血、尿hCG

(19)甲状腺功能(FT3、FT4、TSH、甲状腺自身抗体)

五、中医常见病

(一)感冒

(二)咳嗽

(三)哮病

(四)喘证

(五)肺痨

(六)肺胀

(七)心悸

(八)胸痹

(九)不寐

(十)痫病

(十一)胃痛

(十二)呕吐

(十三)腹痛

(十四)泄泻

(十五)痢疾

(十六)便秘

(十七)胁痛

(十八)黄疸

(十九)鼓胀

(二十)头痛

(二十一)眩晕

(二十二)中风

(二十三)颤证

(二十四)水肿

(二十五)淋证

(二十六)郁证

(二十七)血证

(二十八)消渴

(二十九)瘿病

(三十)内伤发热

(三十一)癌病

(三十二)痹证

(三十三)痿证

(三十四)腰痛

(三十五)痈

(三十六)乳癖

(三十七)湿疮

(三十八)痔

(三十九)脱疽

(四十)精癃

(四十一)肠痈

(四十二)崩漏

(四十三)闭经

(四十四)痛经

(四十五)绝经前后诸证

(四十六)带下病

(四十七)胎漏、胎动不安

(四十八)产后发热

(四十九)不孕症

(五十)癥瘕

(五十一)肺炎喘嗽

(五十二)小儿泄泻

(五十三)积滞

(五十四)鹅口疮

(五十五)水痘

(五十六)痄腮

(五十七)手足口病

(五十八)麻疹

(五十九)丹痧

(六十)紫癜

(六十一)桡骨下端骨折

(六十二)肩周炎

(六十三)颈椎病

(六十四)腰椎间盘突出症

六、西医常见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慢性支气管炎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五)支气管哮喘

(六)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

(七)肺结核

(八)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九)慢性呼吸衰竭

(十)心力衰竭

(十一)心律失常

1.过早搏动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室性心动过速

4.心房颤动

(十二)原发性高血压

(十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十四)病毒性心肌炎

(十五)慢性胃炎

(十六)消化性溃疡

(十七)胃癌

(十八)溃疡性结肠炎

(十九)肝硬化

(二十)急性胰腺炎

(二十一)慢性肾小球肾炎

(二十二)尿路感染

(二十三)慢性肾衰竭

(二十四)缺铁性贫血

(二十五)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十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二十七)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二十八)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二十九)糖尿病

(三十)血脂异常

(三十一)高尿酸血症与通风

(三十二)类风湿关节炎

(三十三)脑梗死

(三十四)脑出血

(三十五)蛛网膜下腔出血

(三十六)病毒性肝炎

(三十七)乳腺增生病

(三十八)急性阑尾炎

(三十九)肠梗阻

(四十)胆石症

(四十一)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四十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四十三)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

(四十四)绝经综合征

(四十五)阴道炎

(四十六)先兆流产

(四十七)异位妊娠

(四十八)产褥感染

(四十九)小儿肺炎

(五十)小儿腹泻病

(五十一)肾病综合征

(五十二)过敏性紫癜

(五十三)水痘

(五十四)流行性腮腺炎

(五十五)手足口病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184B24KDFZRAA.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1319秒, 内存占用1.89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