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栽培基质
马桑菌适宜生长在富含丰富腐殖质的栽培基质中,种植马桑菌时,需要使用蔗糖、生石灰、米糠、麸皮、木屑等物质混合配制成栽培基质,再往栽培基质中泼洒水分,使其湿度保持在60-65%之间,维持马桑菌正常生长。
2、搭建大棚
养殖马桑菌时,需要在地势平坦且背风向阳的地方搭建大棚,再往大棚里喷洒高锰酸钾溶液,消灭空气中的病菌,而且要将栽培基质放入到100度的蒸锅中进行高温灭菌,然后将其制作成菌棒,并放入到塑料袋里,最后把塑料袋摆放至大棚内。
3、接种处理
养殖马桑菌时,需要选择长势良好且健壮无病害的菌丝,再将其接种至栽培基质中,而且要将环境温度控制在18-26度之间,促进马桑菌旺盛生长,并且在马桑菌的菌丝长满80%后,要打开大棚内的窗户,为其进行透气。
4、移栽方法
移栽马桑菌时,需要在植株出菇后,将菌棒从塑料袋中取出,再把其摆放至树木、果林等植物下方,可以按照7-10厘米的间距进行摆放,而且要在菌棒中间安装洒水装置,并且要每天早晚向马桑菌喷洒水雾,使其旺盛生长。
马勃(Lasiosphaera seu Calvatia)别名灰包、马粪包,是一类担子菌门、马勃科的真菌通称,分布广泛,在我国各地几乎都有,夏秋季节下过雨之后,多半生长在旷野草地或湿地腐木上,它不是松露
马粪包药名为:马勃。 又称灰包、龙包菌、牛屎茹、牛屎菰、马屁包、马粪包。为真菌门担子菌纲灰包科真菌的干燥子实体。包括脱皮马勃、大马勃、紫色马勃。一般在春秋两季子实体成熟时采收。去其泥沙和杂质,干燥保存。 形状特征:
1.脱皮马勃:子实体呈扁球形或粪球形,直径15~20厘米,无不孕基部。幼时白色,成熟时渐变深,包被灰棕色至黄褐色,纸质,常破碎开裂呈块片状或全脱落。孢丝长,有分枝,相互交织成紧密团块,有弹性。撕开孢体呈灰褐色棉絮状丝状物。以手触之,可见孢子尘土般飞扬;用手捻之,有细腻感,无味。孢子褐色呈球形,约5微米,有小刺。子实体在春秋天生于山地腐植质丰富的地方。分布于河北、内蒙、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湖南、湖北、贵州等省区。子实体的粉末呈灰褐色。
2.大马勃(无柄马勃):子实体近球形,不孕基部很小或无。包被由残留的黄棕色膜状的外包被和灰黄色较厚的内包被组成,质硬而脆,表面光滑亦成块状脱落。子实体粉末浅青褐色,手捻之有润滑感。孢丝稍分枝,有稀少横格,直径2~6微米。孢体手捏或震动时,包被易破裂而散出球形的孢子。孢子光滑,有时具细疣点,直径3~5微米。春秋两季子实体生于林地或竹林间。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内蒙、甘肃、新疆、湖南、湖北、贵州等省区。
3.紫色马勃(有柄马勃):子实体较小,呈陀螺形或扁圆形,直径5~12 厘米,上部产生孢子,下部不孕基部发达成圆柱状的柄。具两层薄而粗皱、紫褐色的包被,其上有圆形凹陷并往外翻。上部老熟后破裂成小块或部分脱落。释放出球形孢子。孢子粉末灰紫色,壁厚,有小刺。直径4~5.5微米。子实体生于旷野的草地上。分布于河北、青海、新疆、江苏、安徽、福建、湖北、广西、广东、海南、四川等省区。 马勃的鉴别:取以上三种马勃置火焰上,轻轻抖动,立即可见有细微的火星亮燃、飞扬。熄灭后并发生大量的白色浓烟。 马勃味辛,性平,归肺经。有清肺利咽和止血的功能。主治常用于风热郁肺咽痛,咳喇,音哑;外治鼻衄,创伤出血。一般人常用量1.5~6克,外用适量涂敷患处。在兽医方面以上三种马勃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都相同,只是在用法与用量上不同。马、牛15~25克;羊、猪3~6克;犬 3~6克。外用适量涂敷患处。(未完,待续)
你说的是不是马勃,也叫灰包、灰马包、马粪包,是一种菌类,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在农村特别是山区习惯用它作外伤止血药。
桔梗种植技术 桔梗系多年生宿根性植物。种子繁殖,幼苗可耐-29℃低温,根肥大肉质,长圆锥形或圆柱形,基本不生侧根。可以药用,也可以食用种植范围广泛,市场价格高,在我国从山东、安徽、河北到黑龙江均有分布。由于连年的过量采挖,野生资源已濒临灭绝,人工栽培桔梗满足市场需要已成为不争的现实。这为农民致富带来的好时机,其种植技术是: 一、选地、整地 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含腐殖质丰富的沙壤土为宜。秋整地翻深25—30cm,翻后及时整平、耙细,春整地翻深一般为20—25cm,及时做畦,畦宽1.2m,长可视地形而定。 二、施肥 播种亩施有机肥1000—2000kg、生物氮、磷、钾,亩施各1—1.5kg。 亩播种量1—1.5kg,为了保证桔梗出苗早、齐、匀、壮,应注意抓好浸种、催芽、覆土三个关键环节。 1、浸种 将桔梗种子浸在40℃左右温水中,不断搅动,让种子均匀受热,待温度降到20℃左右清水淘洗,淘洗到种子不褪色,不粘滑为止,以防止种子升温发酵,再换用15—20℃清水浸种24小时,让种子充分吸水。 2、催芽 把充分吸水的种子,放在恒温22℃左右地方进行催芽,每隔4小时翻动1次,温度升高时应缩短翻动间隔时间,并喷水降到正常温度,每隔12小时用15—20℃清水冲洗种子,5—7天便可出芽。待发芽率在70%左右,逐渐降温,达到播种温度。 3、播期 黑龙江地区从4月上旬开始到7月末均可播种,积温高的地区播期还可以延长。 4、开沟 在距畦边4cm处开沟,沟宽2—4cm,沟深1—2cm,沟距6—8cm为宜。 5、播种 催芽的种子应晾至表水脱去,呈松散状态方可播种,可采用矿泉水瓶或饮料瓶打眼做点播器播种,也可把种子用沙子或细土拌均匀后撒播种。 6、覆土 覆土厚度一般应掌握在0.5cm左右,不能超过1cm,为保证出苗率,播种要及时灌水,并覆盖一层覆盖物,如稻草、草帘等,以保持土壤湿度。同样播种的桔梗有覆盖物的要比无覆盖物的出苗率高50%。播种后温度条件适宜时,3—5天即可出苗,出苗80%时可撤去覆盖物。 三、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 在苗长至5—7cm左右要及时间苗、定苗,间去过密苗和弱苗,按苗距4—6cm留或拐子苗。间苗时应选择土壤较湿时进行防止带出壮苗或带土漏风,影响幼苗生长。 2、除草、松土、施肥 根据田间的实际情况,在苗草能够区分时要及时进行除草、松土,并且根据苗生长情况结合松土追施生物肥。 四、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 夏季高温多湿季节易发生,发病初期白天叶片萎蔫,傍晚至次晨恢复,反复几日时根腐烂整株枯死。防治方法,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连续防治3次。 2、溃疡病 在温度潮湿,结露持续时间长及雨水多时易发生。叶片呈褐色茎内由上向下变褐,防治方法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连续防治3—4次。 3、轮纹病 表现特征是叶面出现同心轮纹的圆形病斑,防治方法用波尔多液1:1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连续防治4次。 4、虫害 对于地下害虫可用速杀毙500倍液喷施地面防治。 五、收获 种植后在第2年秋季采收种子后收割地上部分,采收时可用铁锹,铁叉收获,也可以用犁收获;注意不要伤根,黑龙江地区的桔梗应以2年生为宜,一般可亩产干品300kg、鲜品1200kg。 〖药理作用〗: 所含的桔梗皂苷对口腔、咽喉部位、胃粘膜的直接刺激,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粘膜分泌亢进从而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桔梗有镇咳作用,有增强抗炎和免疫作用,其抗炎强度与阿斯匹林相似;水提物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提高溶菌酶活性;对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桔梗粗皂苷有镇静、镇痛、解热作用,又能降血糖、降胆固醇,松弛平滑肌。桔梗皂苷有很强的溶血作用,但口服能在消化道中分解破坏而失去溶血作用。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应用〗:宣肺化痰,利咽,排脓。主治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失声,肺痈吐脓,癃闭,便秘。 〖药材用法〗:煎服,3~6g。用于排脓可用10g。 〖使用禁忌〗: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又因桔梗皂苷有溶血作用,不宜作注射给药。 〖功能主治〗: 1.咳嗽痰多,胸闷不畅。本品辛散苦泄,宣开肺气,祛痰,无论寒热皆可应用。风寒者,配紫苏、杏仁;风热者,配桑叶、菊花、杏仁;若治痰滞胸痞,常配枳壳用。 2.咽喉肿痛,失音。本品能宣肺泄邪以利咽开音。凡外邪犯肺,咽痛失音者,常配甘草、牛蒡子等用;治咽喉肿痛,热毒盛者,可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利咽。 3.肺痈吐脓。本品性散上行,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治肺痈咳嗽胸痛。咯痰腥臭者,可配甘草用之;临床上可再配鱼腥草、冬瓜仁等以加强清肺排脓之效。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五台山共有植物100科、386属、661种。其中,草本植物501种,木本植物160种。 低等植物中,藻类有地皮菜可供食用,绿藻可作饲料;菌类有木耳、蘑菇、马勃、猪苓、茯苓,均可入药,木耳、蘑菇又是山珍佳肴。高等植物中的蕨类有瓦松、卷柏、银粉、背蕨,无为等。其余高等植物分牧草、森林、果木、药材、花卉等。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