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3-05-08  阅读 543  评论 0

摘要:专家指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

专家指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治疗抑郁症我们应该从它的根源抓起,只有了解抑郁症的根本病因,我们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治疗,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这些细节。那么,抑郁症病因有哪些呢?

专家揭秘:引起抑郁症的原因及根源

1.抑郁性格:自卑、敏感、胆小、看问题消极、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心。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心理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

2.家族遗传性: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症的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病的危险性就会增高,这可能是遗传导致了抑郁症易感性升高,其中双相抑郁症的遗传性更高些。

3.社会环境因素:人际交往、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等诸如此类的社会心理因素都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4.躯体疾病:一些严重的躯体疾病,如脑中风,心脏病发作,激素紊乱等常常引发抑郁症,并使原来的疾病加重。另外,抑郁症患者中有1/3的人有物质滥用的问题。

5.神经免疫及内分泌因素:抑郁症是由于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引起。大脑功能紊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等神经递质的功能水平失去平衡所致。这也是目前常规抗抑郁类药物治疗的方向。

专家提醒:得了抑郁症切不可避而不治,更不可因病而乱治。正确的选择是首先到专科医院咨询并进一步确认自己的病情程度,在经过医生的权威诊疗后积极展开科学治疗。在治疗的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抑郁症在生活中的护理以及家庭成员与抑郁症患者相处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从多个方面治疗抑郁症,减少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情况,帮助他们早日康复,重建自我,走出心灵的泥潭。那么如何走出抑郁呢?

1、抓紧好时光,培养兴趣,热爱生活。

当病情得到了控制之后,我们会发现生活不像之前想象的一样糟了,也愿意去做一些事情,这个时候一定要鼓励自己,不要耽误好时光,积极的投入生活中,时刻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才是对抗抑郁的良药。

2、维持治疗。

抗抑郁药物主要是一些调节性的激素和神经递质,很多患者在病征得到了控制后,就会很快的停止使用药物,其实这时身体分泌的神经化学物质还不能维持自身的平衡,一旦失去了外源性的药物支持,抑郁会很快的复发。所以抑郁患者选择停药之前,一定要咨询医师的意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完疗程。

3、对可能再次到来的抑郁做好充分准备。

经历过一次之后,我们可能对于抑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如果再次到来,一定不要认为它是驱之不散的,要正确的认识,积极吸取曾经的治愈经验,保持希望,完成治疗。

4、建立自己的人生意义。

抑郁引起的自杀是大学生群体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面对生活的变动,尤其是社会角色由孩子向大人的转变,很多人感到迷茫和无助。如果又经历了恋爱、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挫折,很容易出现抑郁的状况。对于大学生来说,抑郁未必是一件坏事,它可以帮助你思考更多自己的问题,快速的建立自我同一性,达到我就是我的状态。因此,建立人生的意义,是大学生从抑郁中学到的宝贵的值得珍惜的一课。

抑郁症有多方面的原因,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类:

遗传因素:经过有关数据分析很多抑郁症患者被查出有遗传的因素存在。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患病者血缘关系愈近患病概率越高一级亲属患病的概率远高于其他亲属这与遗传疾病的一般规律相符。

心理-社会因素:我们知道抑郁症是种心理的情绪上的病症,所以抑郁症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系的,各种重大生活事件突然发生或长期持续存在会引起强烈或者(和)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生化因素:这种生化因素也是引起抑郁症患者的一个重要隐形的因素。主要指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羟色胺(-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下降有关;由于很多抗抑郁剂如选择性-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或者选择性-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使用后虽然大脑突触间隙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很快升高但抗抑郁的效果一般还是需要周左右才会起效因此又有了-HT和NE受体敏感性增高(超敏)的假说。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www.fanque.com.cn/aa11aAW4LDFdS.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45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番茄知识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番茄健康养生知识网。
快捷菜单
健康养生知识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番茄知识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页面耗时0.0866秒, 内存占用1.8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鄂ICP备2022009988号-2

  • 我要关灯
    我要开灯
  • 客户电话
    807220904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 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