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别名:白及、甘根、连及草、臼根、白给、冰球子、白鸟儿头、地螺丝、羊角七、千年棕、君求子、一兜棕、白鸡儿、皲口药、利知子禁忌人群:外感及内热壅盛者禁服。【白芨的基本介绍】白芨,为兰科植物白及的根茎。白芨,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日本以及缅甸北部。花美适合观赏之用,其球茎晒干后的名称为白及(又名白芨、明白芨、紫兰根、甘根、白给),属于中草药,其它亦有当作糊料之用途。一般品种的花色呈紫红色,所以别称紫兰;另有一个变种的花为白色,称为白花白芨。其它亦有黄色、粉红色、红色以及蓝色的园艺栽培种。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气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开花。如果种植,夏季因为叶尖容易晒焦,宜采半日照射的方式,尽量避免西晒。【白芨的功效与作用】白芨,味苦、甘、涩,性寒;归肺、胃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疮肿毒;烫灼伤;手足皲裂;肛裂。
观赏:白芨为地生兰的一种,紫红色的花朵井然有序,在苍翠叶片的衬托下,端庄而优雅。花还有白、蓝、黄和粉等色,可布置花坛,宜在花径、山石旁丛植或做稀疏林下的地被植物,也可盆栽室内观赏。 其它:块茎含黏液质和淀粉等,可作糊料,亦可入药。【性味归经】味苦、甘、涩,性寒,归肺、胃。肝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采制】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置沸水煮至无白心,除去外皮,晒干,切片生用。【药典依据】《神农本草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本草纲目》:“气味 (根)苦、平、无毒。主治1、鼻血不止。用口水调白及末涂鼻梁上低处(名“山根”);另取白及末一钱,水冲服。2、心气疼痛。用白及、石榴皮各二钱,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黄豆大。每服三丸,艾醋汤送下。3、妇女阴脱。用白及、川乌药,等分为末,薄布包一钱,纳入阴道中,觉胜利内热即止。每天用一次。4、疔疮、肿疮。用白及末半钱,澄水中,等水清后,去水,以药摊厚纸上贴于患处。5、跌打骨折。用白及末二钱,酒调服。6、刀伤。用白及、煅石膏,等分为末,洒伤口上。7、冬季手足皲裂。用白及粉加水调匀,填入裂口。患处不能沾水。8、汤火伤。用白及粉调油涂搽。9、重伤呕血。每日服白及末,米汤送下。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