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没有毒,只有药物的偏性不同,大毒之药必有大效……请不要拿西医的观念、方法用在中医,因为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根本就不同,仅仅把脉就能知道什么病,这是西医没法理解的,中药是植物,西药是化学品,谁优谁劣一目了然。
反正少吃不会有问题,只要不是对药物浓度有要求的急症大病。一般吃一周半个月,就得找中医调整一下方子。中间可以停一段时间(比如一周)。不要空腹喝,不要刚吃了饭就喝。大寒的中药喝多了伤脾胃。如果胃里不舒服,可以吃点馒头面包蛋糕,这些好消化的淀粉类食物,还有喝小米粥(养胃)。少喝水(胃不好的时候有刺激性),少吃蛋白质类(肉蛋奶,这些食物会加重胃负担),少吃寒性蔬菜水果(比如黄瓜)。或者,干脆一天少吃几顿饭,多睡觉。这样肠胃很快就能恢复了,然后恢复正常的饮食或吃药。如果不是中老年或大出血等气血亏损症状,人参三七什么的不要别吃太多。
1.如果本身就是些有毒的物质,一般剂量过大就会导致中毒。比如砒霜、马钱子、附子、乌头等。所以开始用时用量宜轻,逐渐加量,一旦病情好转后应当立即减量或停服,中病即止。
2.无毒的药用量变化幅度可稍大,主要也是对证和对人而异,有的时候也与药物的药力有关,还有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有些症候或者有些人用药量就是得比一般人用的药量大;而因存储等缘由导致药力降低的药可能也得加大剂量;夏季发汗解表药及辛热药不宜多用,而冬季发汗解表药及辛热药用量可稍大。
3.如果是一副中药当中,某种或某些药的成分过量,则可能导致整副中药的药效发生变化。比如大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构成。若大黄量稍多,则整副药以泄下为主,若厚朴用量稍多,则以腹胀行气为主。而中药常见一药多效功能,如常山即可解疟,又可催吐,若用治疟疾,则催吐就是副作用。所以在配伍中就得很注意用量,不然则想作为功效的部分没用出来,反倒都是副作用。
4.一般来说过于苦寒的药物如若过量又久服,就容易寒伤脾胃;甘性药物易生湿邪而阻脾胃;热性药物易伤阴助阳化火、使血得热而妄行;又有些耗气……有什么功效的药物,一般过量就会产生与之相对的副作用。
仅个人意见。有不完善的地方请谅解。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