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开花的日期是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三月。
腊梅别名然黄梅、黄梅花。腊梅科腊梅属。落叶灌木,高3米左右,单叶对生,叶片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长7-15厘米,全缘,表面粗糙;两性花,单生于一年生枝叶腋,花梗极短,被黄色,带蜡质,具芳香,11-3月开花。栽培变种有磬口腊梅;柴油心腊梅;狗绳腊梅。腊梅原产中国中部,性喜阳光,但亦略耐荫,较耐寒,耐旱,有“旱不死的腊梅”之说。
可以种植迎春、海棠、榆叶梅、玉簪、丁香、萱草、紫藤、郁金香、月季、一叶兰、君子兰之类的。
可种植花卉介绍:
1、迎春花又名金梅、金腰带、清明花、金腰儿、小黄花,系木犀科落叶灌木,因其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它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是中国名贵花卉之一,迎春花不仅花色端庄秀丽,气质非凡,而且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性强的特点,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2、海棠,喜光,也耐半阴,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之称;
3、梅花,梅花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条件下能较好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耐寒;
4、玉簪,是较好的阴生植物,在园林中可用于树下作地被植物,或植于岩石园或建筑物北侧,也可盆栽观赏或作切花用;
5、丁香,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为哈尔滨市市花,是著名的庭园花木;
6、萱草,性强健,耐寒,华北可露地越冬,适应性强,喜湿润也耐旱,喜阳光又耐半荫,对土壤选择性不强,但以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为宜;
7、紫藤,属豆科紫藤属,是一种落叶攀援缠绕性大藤本植物干皮深灰色,不裂,花紫色或深紫色,十分美丽;
8、月季,蔷薇科,常绿或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多红色﹐偶有白色﹐可作为观赏植物,可作为药用植物;
9、一叶兰,终年常绿,叶形优美,生长健壮,是理想的绿化植物;
10、君子兰,是石蒜科君子兰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长达30-50天,以冬春为主,元旦至春节前后也开放,忌强光,为半阴性植物,喜凉爽,忌高温。
1、它有诱人的外表,鲜明的曲线。水仙花又叫凌波仙子、金银台、玉玲珑、姚女花、女史花、天葱、雅蒜、天蒜、俪兰、女星、雪中花等。
2、它的身上有一股独一无二的香味。水仙多为水养,且叶姿秀美,花香浓郁,亭亭玉立,故有"凌波仙子"的雅号,水仙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温暖、湿润地区,福建漳州、厦门及上海崇明岛最为有名。
3、水仙花的种类繁多,其中的10多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水仙多分布在中欧、地中海沿岸和北非地区,中国的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个变种,地中海周边属于“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和我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截然不同。
1、中国水仙主要有两大品系。单瓣型。福建漳州特产,花冠色青白,花萼黄色,花被6瓣,中间有金色的副冠,形如盏状,花味清香,所以叫“金盏玉台”亦名"酒杯水仙",花期约半个月;若副冠呈白色,花多,叶稍细者,则称"银盏玉台"。
2、它是一种自我保护能力极强的植物——用毒掩护自己。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鳞茎毒性较大,误食后有呕吐、腹 痛、腹胀、脉搏频微、出冷汗、下痢、呼吸不规律、体温上升、昏睡、虚脱等。
梅花属于多年生落叶树木。冬季要休眠,叶片全部落地,度过寒冷的冬季,梅花在2~3月开花,开花之后才会长出新叶,梅花不畏严寒,冰中育蕾,雪里开花,
梅花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除杏梅系品种能耐-25℃低温外,一般耐-10℃低温,较耐干旱,不耐涝,寿命长,可达千年。花期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喜空气湿度较大,但忌暴雨。耐高温,在40℃条件下也能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6~23℃地区生长发育最好。对温度非常敏感,在早春平均气温达-5~7℃时开花,若遇低温,开花期延后,若开花时遇低温,则花期可延长。生长期应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若处在庇荫环境,光照不足,则生长瘦弱,开花稀少。
冬天11~12月份。
梅花属于多年生落叶树木。冬季要休眠,叶片全部落地,度过寒冷的冬季,梅花在2~3月开花,开花之后才会长出新叶,梅花不畏严寒,冰中育蕾,雪里开花,
梅花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除杏梅系品种能耐-25℃低温外,一般耐-10℃低温,较耐干旱,不耐涝,寿命长,可达千年。花期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喜空气湿度较大,但忌暴雨。耐高温,在40℃条件下也能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6~23℃地区生长发育最好。对温度非常敏感,在早春平均气温达-5~7℃时开花,若遇低温,开花期延后,若开花时遇低温,则花期可延长。生长期应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若处在庇荫环境,光照不足,则生长瘦弱,开花稀少。
六月雪,又名满天星,花小而密,树型美观秀丽,适于盆栽或作盆景。%D%A六月雪,又名碎叶冬青,茜草科六月雪属常绿或半常绿矮生小灌木。%D%A株高不及2米,多分枝,嫩枝绿色有微毛,揉之有臭味,老枝褐色并具有明显皱纹。
叶对生或成簇生小枝上,长椭圆形或长椭圆披针状,长约0.7厘米至1.5 厘米,全缘。
花白色带红晕或淡粉紫色,单生或多朵簇生,花冠漏斗状,花期5月至6月。核果小,球形。%D%A六月雪6月开花,远看如银装素裹,犹如六月飘雪,雅洁可爱,故名。
一月梅是红梅。
红梅是梅花的一种,这种植物可用于园林、绿地、庭园、风景区,可孤植、丛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可用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古代强调"梅花绕屋"、"登楼观梅"等,均是为了获得好的观赏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岭、梅峰、梅园、梅溪、梅径等。红梅也是中国文人喜欢呤咏的对象,画作和诗歌很多。红梅为落叶小乔木,蔷薇科,杏属。株高约10m,干呈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
刺腊梅花是一种腊梅科植物。腊梅的花蕾干燥,又名雪里花,一般在11月中旬开花直到次年3月左右,花期很长。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及时低温干燥。干燥花蕾呈圆形、矩形或倒卵形,长1~1.5厘米,宽约0.4~0.8厘米,花被叠合作花芽状,棕黄色,下半部由多数膜质鳞片所包,鳞片黄褐色,略呈三角形,有微毛。气香,味微甜,后苦,稍有油腻感。以花心黄色、完整饱满而未开放者为佳。
腊梅 别名:黄金茶、黄梅、黄梅花、金梅、腊梅、蜡花、蜡梅花、蜡木、麻木紫、石凉茶、唐梅、香梅、香木、雪里花、巴豆花、冬梅、雪梅、寒梅、金钟梅、干枝梅、早梅
1、暗香
梅花的代称。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风亭把盏酬孤艳,雪径回舆诏暗香。”
2、百花魁
喻梅花。宋 王十朋《雪中寄梅花与清之大老》:“分赠鹿岩龙穴友,异时俱是百花魁。”又借喻美女。明 无心子《金雀记·掷果》:“午夜漏声催,行踪问者稀。天街游乐处,看尽百花魁。”
3、冰魂
梅花的别称,谓其冰清玉洁。清 江炳炎《淮甸春·自题纸帐梅花》:“闲门客里,叹年年辜负,西溪游屐。约与冰魂同小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芳心恐负,正酒醒天寒时候。唤鸦鬟招鹤归来,请与冰魂守。”苏轼《松风亭下梅花盛开》:“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4、第一香
梅花代称。陆游《初春书怀》:“清泉冷浸疏梅蕊,共领人间第一香。”
5、国香
本指兰花。《左传·宣公三年》:“兰有国香。” 黄庭坚《书幽芳亭》:“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后又借指多种花卉,也成了梅花代称。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凭仗幽人收艾蒳,国香和雨入青苔。”
6、寒梅
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唐 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柳永《瑞鹧鸪》:“天将奇艳与寒梅。乍惊繁杏腊前开。”明 何景明《二月见梅》:“二月寒梅开满枝,素心宁与艳阳期!”
7、寒英
指梅花。柳宗元《早梅》:“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8、寒客
腊梅的异名。宋 程棨《三柳轩杂识》:“腊梅为寒客。”
9、花魁
多指梅花。以其开于百花之首,故称。宋 卢炳《烘堂词 汉宫春》:“向暖南枝最是他潇洒,先带春回。因何事向岁晚,搀占花魁。”
10、寄春君
梅的拟人之称。谓其能传递春的信息。元 龙辅《女红馀志·梅》:“南华封梅为寄春君。”
11、九疑仙人
绿萼梅的别名。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梅》:“《梅谱》:绿萼梅,北之九疑仙人。”
12、九英梅
蜡梅的一种。亦简称为“九英” 。《广群芳谱·花谱二十·蜡梅》引《梅谱》云:“子种,不经接,花小香淡,其品最下,谓之狗蝇,后讹为九英。”
13、冷金
指腊梅。其花瓣色黄如金。耶律楚材《谢王巨川惠腊梅因用其韵》:“雪里冰枝破冷金,前村篱落暗香侵。”
14、冷蕊
寒天的花。多指梅花。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张元干《十月桃》:“撩人冷蕊,浑似当时,无语低鬟。”明 张祥鸢《水边梅》:“暗香稍稍能相媚,冷蕊娟娟不自持。”
15、冷香
梅花的代称。曾巩《忆越中梅》:“今日旧林冰雪地,冷香幽绝向谁开?”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向诗句。”明 高启《梅花》:“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藉倩谁收?”梅尧臣《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陈维崧《二郎神·咏梅子》:“算颗颗冷香松脆,想尔料难胜口。”
又指花、果的清香。唐 薛能《牡丹》:“浓艳冷香初盖后,好风干雨正开时。” 王建《野菊》:“晚艳出荒篱,冷香着秋水。”另外,还借指美女。清 侯方域《梅宣城诗序》:“‘昔年别君秦淮楼,冷香摇落桂华秋。’冷香者,余栖金陵所与狭斜游者也。” 纳兰词《齐天乐·塞外七夕》:“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
16、玲珑
梅花的美称、喻指。韩愈《春雪间早梅》:“玲珑开已遍,点缀坐来频。”
17、罗浮梦
梅花代称。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罗浮山遇一女郎。与之语,则芳香袭人,语言清丽,遂相饮竟醉,及觉,乃在大梅树下。后因以借指梅花。唐 殷尧藩《友人山中梅花》:“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文征明《千叶梅与方山人同赋》:“罗浮梦断情稠叠,瑶圃风生珮陆离。”
18、罗浮魂
元·岑安卿《次韩明善题推蓬图》:“江南烟色正愁绝,一枝唤醒罗浮魂。”
19、梅钱
指梅花瓣。孔尚任《桃花扇·传歌》:“你看梅钱已落,柳线才黄,软软浓浓,一院春色,叫俺如何消遣也。”
20、梅妻
对梅花的戏称。林和靖隐居西湖孤山,不娶,种梅养鹤为乐,故有梅妻鹤子之谓。后以梅妻指代梅花。陈维崧《八六子·枫隐寺感旧》:“渐舞榭成坟,歌台作寺,松雏已老,梅妻都嫁,只剩乱涧间腾鼯鼬。”
21、梅朵
梅花。韦庄《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十韵》:“草根微吐翠,梅朵半含霜。”
22、梅兄
对梅花的雅称。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枚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杨万里《烛下和雪折梅》:“梅兄冲雪来相见,雪片满须仍满面。”元 戴良等《对菊联句》:“缔芳笑兰友,论雅傲梅兄。”
23、梅英
梅花。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宋 赵令畤《商调蝶恋花》:“媚脸未匀新泪污,梅英犹带春朝露。”
24、木母
“梅”字可拆出木、母二字,故以称梅。《湖海新闻夷坚续志·贵显·称旨除官》:宋神宗问叶涛曰:“‘自山路来木公、木母如何?’ 涛曰:‘木公正傲岁,木母正含春。’木公,松也;木母,梅也。” 元结《演兴·初祀》:“山之乳兮葺太祠,木孙为桷兮木母榱。”
25、奇友
蜡梅的别称。《事物异名录·花卉·蜡梅》引明彭大翼《出堂肆考》:“曾端伯以蜡梅为奇友。”
26、清友
梅花的别称。因其清香淡雅,又为“岁寒三友” 之一。明 都卬《三余赘笔·十友十二客》:“梅花为清友,栀子为禅友。”
27、清客
梅花的别称。以花拟人,以其开于冷清的冬季,故称。宋 姚宽《西溪丛语·十客》:“梅花为清客。”
28、琼英
梅花代称。元 无名氏《一枝花·惜春》:“春阴低画阁,梅瓣琼英落。”宋璟《梅花赋》:“若夫琼英缀雪,绛萼着霜,俨如傅粉,是谓何郎。”
29、癯仙
骨姿清瘦的仙人。指梅花。陆游《射的山观梅》:“凌厉冰霜节愈坚,人间那有此癯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凝情待久,无限恨、癯仙知否?”
30、寿阳花
梅花的别名。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曾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妇女多效之,在额心描梅为饰。元 杨维桢《香奁八咏·黛眉颦色》:“索画未成京兆谱,欲啼先学寿阳妆。”清 二石生《十洲春语》:“待明朝,端整寿阳妆,眉梢晕。”
31、腊花
腊梅的别称。姜夔《浣溪沙》词序:“丙辰腊,与俞商卿銛朴翁同寓新安溪庄舍,得腊花韵甚,赋二首。”
32、疏香
梅花的代称,谓其清雅淡香。宋 李元膺《洞仙歌》:“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金 赵伯成《蜡梅》:“冷艳疏香寂寞滨,欲持何物向时人。”
33、疏影
本写梅姿,后因以指称梅花。范成大《古梅二首》:“压倒嫩条千万蕊,只消疏影两三枝。”
34、酥花
指梅花。苏辙《戏赠李朝散》:“后堂桃李春犹晚,试觅酥花子细看。” 陆游《朝中措》:“彩燕难寻前梦,酥花空点春妍。” 陆游《冬至》:“探春漫道江梅早,盘里酥花也斗开。”
35、霜女
即青女,神话传说中的霜雪之神,借指梅花。张先《南乡子》:“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宋 张耒《明道杂志》:“霜女遗灵长着素,玉妃余恨结成酸。”
36、香雪
梅花的代称。清 余怀《板桥杂记·丽品》:“轩左种老梅一树,花时香雪霏拂几榻。”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花卉·梅》:“《湖壖杂记》:“湖墅有三胜地,西溪之梅名曰香雪。”龚自珍《虞美人·陆丈秀农杜绝人事移居城东之一粟庵暇日以绿绡梅花帐额索书因题词其上》:“笛声叫起倦魂时,飞过蒙蒙香雪一千枝。”
37、雪友:
梅花的喻称。梅尧臣《读吴正重台梅花》:“龙沙雪为友,青女霜作媒。”
38、雪肌
梅花的喻称。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洗尽铅华见雪肌,要将真色斗生枝。”宋 吴师孟《蜡梅香》:“正绛跗初吐,秾华将茂,国艳天葩,真澹伫,雪肌清瘦。”
39、雪梅
梅花色白,故称。唐 孙逖《宴越府陈法曹西亭》:“雪梅初度腊,烟竹稍迎曛。”杜牧《代人作》:“斗草怜香蕙,簪花间雪梅。”范成大《代儿童作立春贴门诗》:“雪梅同雪鬓,相对两凌寒。”
40、雪霙
梅花的喻称。清 褚人获《坚瓠十集·西湖观梅》:“番阳张彦实兄楚材,为祕书监,约彦实观梅西湖。彦实作诗云:‘天上新骖宝辂回,看花仍趁雪霙开。’”
41、艳魄
梅花的喻称。清 贺裳《腊梅花赋》:“分寒枝于陇上,空染啼痕;传艳魄于罗浮,惟沾醉腻。”又美女的魂魄。皮日休《太湖诗·练渎》:“艳魄逐波涛,荒宫养麋鹿。”明 高启《吴女愤》:“渔灯照艳魄,夜冷珠衣薄。”
42、一枝春
梅花的别称。《太平御览》:“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多以“一枝春”为梅花的别名。黄庭坚《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欲问江南近消息,喜君贻我一枝春。”宋 陈师道《和豫章公黄梅》:“寒里一枝春,白间千点黄。”清 余梦易《一萼红》:“算消息、江南较早,也不须、遥寄一枝春。”
43、驿使
梅报春信息,故称。但用得太死太多,曾被陆游批之。陆游《老学庵笔记》:“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者始一洗之。”
44、玉蝶
指玉蝶梅。清 秦朝釪《消寒诗话》:“玉蝶横斜树,金泥小画屏。”玉蝶梅是梅花中珍品。宋 王世懋 《学圃杂疏·花》:“曾于京师许千户家,见盆中一緑萼玉蝶梅,梅之极品,不知种在何处。”元 王逢《杂题》:“藻池岸匝水仙井,满面香飘玉蝶梅。”清 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康熙六巡江浙》:“次日,﹝康熙﹞幸虎丘,登万岁楼。时楼前有玉蝶梅一株盛开,芳香袭人。”
45、玉妃
指梅花。皮日休《行次野梅》:“茑拂萝捎一树梅,玉妃无侣独徘徊。”宋 汪元量《越州歌》:“鳌山灯月照人嬉,宣德门前万玉妃。”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粲粲江南万玉妃,别来几度见春归。”
46、玉奴
本指美女,后成了梅花的喻称,谓其高洁如美女。吴文英《天香·腊梅》:“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淡薄,偷分寿阳纤巧。”王沂孙《花犯·苔梅》:“罗浮梦,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月地雪阶漫一樽, 玉奴终不负东昏。” 周紫芝《浣溪沙》:“无限春情不肯休,江梅未动使人愁,东昏觑得玉奴羞。”
杨贵妃小名。”唐 郑嵎《津阳门》:“玉奴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自注:“玉奴乃太真小字。” 杨万里《和祝汝玉作举子语之句》:“玉奴何必减花奴,省识春风作画图。”
又泛指美女。苏轼《四时词》:“起来呵手画双鸦,醉脸轻匀衬眼霞。真态香生谁画得?玉奴纤手嗅梅花。” 元 萨都剌《送友人之金陵》:“楼中子弟皆年少,玉奴行酒吹鸾笙。” 明 陶宗仪《念奴娇·九日有感次韵》:“呼酒谩拨清愁,玉奴频劝,两脸添春色。”
47、玉玲珑
梅花的别名。谓其高洁如玉。毛滂《玉楼春·定空寺赏梅》:“醉翁满眼玉玲珑,直到烟空云尽处。”元 刘炳忠《江边梅树》:“素艳乍开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
48、玉梅
白梅花的美称。苏轼《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范成大《樱桃花》:“借暖冲寒不用媒,匀朱匀粉最先来。玉梅一见怜痴小,教向傍边自在开。”
49、玉面
梅花喻称。以其冰清玉洁,如美人之面。宋 魏杞《虞美人》:“冰肤玉面孤山裔,肯到人间世。天然不与百花同,却恨无情轻付、与东风。”
50、玉霄神
梅花别称。谓其高洁,似天仙一般。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梅》:清·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梅》:“释明本《梅花试》:‘朵中飞下玉霄神,仙韵娇姝一粉真。’”
51、状元花
梅花的别称。谓梅花为花中魁。宋 徐清叟《净明院和御制诗》:“冲冻细寻梅信息,枝头喜见状元花。”
52、南枝:借指梅花。苏轼《次韵苏伯固游蜀冈送李孝博奉使岭表》:“愿及南枝谢,早随北雁翩。”赵次公曰:“南枝,梅也。”宋琬《送别李素臣归荒隐草堂》:“相思试折南枝寄,东阁官梅尚有无。”
53、寄春君:梅的别称。龙辅《女红馀志·梅》:“南华封梅为寄春君。”
54、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冯贽《云仙杂记》:“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段成己《嗅梅》:“玉骨那愁瘴雾伤,好将经卷伴南荒。”纳兰性德《眼儿媚·咏梅》:“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55、玉鳞:喻梅花瓣。李群玉《人日梅花病中》:“玉鳞寂寂飞斜月,素艳亭亭对夕阳。已被儿童苦攀折,更遭风雨损馨香。”张煌言《梅花和中峰大师韵》:“铁骨珊珊疑有韵,玉鳞寂寂迴无尘。”朱鹤龄《丁未元旦》:“梅吐玉鳞明净榥,柳含金镂曳朱栏。”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