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一步步扩大,马铃薯窖藏数量也愈来愈多,值得注意的是,只要贮藏方式稍有不慎便会对农户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马铃薯贮藏已经直接关乎到农户的增收情况,那么在马铃薯贮藏期间会碰到哪些病虫害呢?我们又如何去预防这些病虫害呢?
马铃薯在贮藏期间主要呈现出四大特点,易感染病害、怕冷怕热、怕干怕湿、怕闷,会经常受到环腐病、软腐病、干腐病、黑心病等病害感染,良哥先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些病害的症状和发病原因,过后再对症下药给大家普及一下如何去防治它们。
环腐病又称转圈烂,顾名思义便是会在马铃薯腐烂的地方形成一个圈圈,在发病初始,马铃薯表面正常无异,等贮藏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马铃薯表皮变暗,甚至出现龟裂,切开马铃薯则会发现内部有乳黄色或黄褐色的环状区域,严重的话将会变成黑褐色。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病害不仅会发生在马铃薯贮藏期,生长期同样也有可能发生。马铃薯环腐病主要是由厚壁菌门棒形杆菌侵染导致。
软腐病顾名思义,它能够导致马铃薯一步步变软和腐烂,有点像金庸小说里的“化骨绵掌”,在发病初始,马铃薯表面会出现褐色病斑,过不了多久,颜色就会变的又深又暗,马铃薯内部也会逐渐变软腐烂,等到气候干燥时,马铃薯会呈现出灰白色粉渣状。这种病害主要是由薄壁菌门欧氏杆菌的三种病菌侵染导致。
干腐病在发病初期,除马铃薯表皮颜色变暗以外,在发病局部还会出现凹陷现象;病害中期会逐渐蔓延到马铃薯内部,内部颜色会变成褐色,同时会出现空心现象;病害后期马铃薯会变得僵硬、干腐、很轻,从而不能食用。这种病害的发病原因是由半知菌亚门镰孢霉属的多种真菌侵染导致。
黑心病与以上三种病害都不同,不同点在于以上三种病害症状最初都会体现在马铃薯表皮,然后才逐渐蔓延至内部,而黑心病在发病时表面是看不出的,摸起来也不会有软软的感觉,但切开它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它的内部早已变黑、变暗。这种病害主要是由于贮藏室温度较高导致的。
我们发现以上四种病害有三种是直接由真菌病毒导致,另外一种则是因为温度过高得原因,那么如何去防治这些病害呢?一般来说有四种方法,方法如下。
1. 种植无病种薯,根据土壤选择合适的抗病种子。
2. 加强田间管理,比如增施磷肥和钙肥,以此来增强马铃薯细胞壁的含钙量,增加它的抗病能力。
3. 注意安全收获,在收获时尽量避免机器碰伤,以此降低病毒感染率,这就和人的皮肤一旦划破就很容易感染溃烂一个道理。
4. 控制好贮藏条件,主要调控好贮藏室温度和通风情况,另外在马铃薯进入贮藏室前,一定要剔除掉被划伤或者已经腐烂的马铃薯,以此避免病毒传播感染。
马铃薯环腐病、软腐病、干腐病、黑心病等病害在贮藏期的预防建议归纳:不要等马铃薯开始要贮藏时才开始作出预防措施,应从大田、收获、入窖、贮藏等各个关键环节点就开始进行综合预防,以此更有效地提高马铃薯抗病能力,及降低它的病毒感染几率。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