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芪是豆科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味甘,性微温,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主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证,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等。
黄芪可以抗氧化,补气,增强体质。可以用黄芪泡水喝,也可以炖汤喝,如和乌鸡、老母鸡炖汤,加入红枣,枸杞子,山药等,有绝佳的滋补功效,也可以和其他中药搭配使用,注意在喝黄芪水的同时,不要喝茶,也不要吃萝卜。
黄芪的主要功效是什么?
黄芪甘温入脾肺,最是能够补气生津,可以说补气药物中首推黄芪药物了。
黄芪甘甜,益卫固表,托毒生肌,新鲜的黄芪自身都富有浓厚的香气,开水泡煎,并不难于口服。
黄芪补气生津,作为泡服中药使用,能够补中益气,强心利尿,甚至还有改善微循环的重要作用。
黄芪其甘温入脾肺能够升阳举陷,益卫固表,用来治疗小儿“脱汗”疾病有较好的疗效。黄芪甘温入脾经,主生津液,许多家庭常常用黄芪炖老鸭汤给新产妇吃用来补气生血,化瘀行滞确实是不错的良药。
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的黄芪,似乎总是经过炮制之后再煎汤入药使用的,而为了口服方便,人们发现用生黄芪泡水温服同样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黄芪甘温入脾肺,不过对于并没有短气、心慌、心悸的症状的患者,并不建议服用,大约也是本着“是药三分毒”的观点来看的吧。同样为了安全起见,孕妇也是不建议使用黄芪来养生保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